從大立光林家申報賣股 看台灣股王的投資術

文章目錄

從大立光林家申報賣股 看台灣股王的投資術
(照片:今周刊)

昨(18)18日,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董事長林恩舟、創辦人林耀英以及林恩平配偶等四大股東,同步申報轉讓6090張持股予茂鈺紀念股份有限公司籌備處,轉讓股票總計約市值235億元。受到此消息衝擊,大立光18日股價也出現罕見的跌停價位。

根據大立光的說法,茂鈺公司目前正在籌備中,與先前的林茂鈺紀念股份有限公司是不同公司,茂鈺主要股東為轉讓持股的四大股東,已經規劃一段時間,主要是為了永續持有大立光股票,不會出脫持股,也與節稅考量無關。

據了解,大立光創辦人林耀英退休後,於2014年成立林茂鈺紀念有限公司,公司登記資本額如今是300萬元,出資股東為林耀英、林恩舟和林恩平,主營運項目為投資、住宅及大樓開發租售、不動產買賣及租賃業。

由於茂鈺及林茂鈺兩家公司不僅名稱相近,股東也明顯重疊,加上林茂鈺營運項目又是投資及不動產買賣,難怪給大家形成一個印象,擔心林家學壞了,不再專注本業,轉往投機事業發展。

不過,由於大立光對外發言一向謹慎,目前外界還無法窺知林家大股東要做什麼。但如果觀察過去台灣股王級企業的起落,其實可以給林家父子很好的參考。例如,有的股王只是像放煙火,一下子就隕落了,例如宏達電,有的在有錢時亂投資,同樣衰敗地很快,例如威盛,至於至今還在產業競爭力上維持得比較好的,應該是聯發科。

威盛與聯發科這兩家先後當過股王的企業,就是很好的對照組。2000年上股王的威盛,當年股價創下629元天價、1258億元市值,開始在海外展開大收購,先後斥資150億元買了四家IC設計公司,但一方面是買貴了,另一方面收購後許多員工流失,沒有產生預期綜效,百億併購金額幾乎賠光。

至於其後坐上股王寶座的聯發科,登頂後也一樣進行收購動作,但除了少數海外併購外,重點則放在國內企業,陸續併進國內各單項產品領域的龍頭如晨星、雷凌、立錡等公司,得以維持霸業至今。

威盛與聯發科的對照,在於當上股王後,經營者如何善加運用龐大的盈餘和現金,一方面持續投資本業、垂直深耕,另一方面則橫向擴展,投資其他產品線,兩者缺一不可,若都能做好,公司才能保有競爭力。

近來,台灣網路界也有一個網路家庭(PChome)的例子,過去網路家庭坐穩台灣市場龍頭多年,獲利也都不錯,但多年來獲利都以股息分配給股東,反而疏於在網路本業繼續投資,也很少進行橫向收購擴展的計畫,如今面對蝦皮等外來業者的挑戰,幾乎對公司產生致命的威脅。

因此,企業在走到高峰時,對於下階段的投資確實相當重要,若觀察過去許多企業的失敗,關鍵也都是缺乏投資,如今產業環境變動更加快速,雖然投資不一定成功,但不投資就一定被淘汰,這樣的法則已不只適用於網路產業,如今大陸包括光學產業在內的各行各業,都是來勢洶洶,不斷重金投資加碼,大立光若無法利用台灣股市給他這麼高的股價與資金,往光學鏡頭本業及光學相關領域的橫向發展,恐怕未來一樣會從股王寶座淪落。歷史上血淋淋的教訓那麼多,大立光林家不可不謹慎而為。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