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志克:台灣要「搞自己的雲」工研院發展雲端運算的祕密武器

文章目錄

作者:林宏文

如果雲端是台灣的威脅,那麼,台灣唯一的機會,就是循著 Google 已走出的成功之路,配合台灣深厚的電腦硬體技術,打造台灣在全球資料中心的影響性地位。

這正是工研院雲端中心主任闕志克回台灣最大的任務。

寒流來襲的十二月,飄雨的窗外,溫度計指著十二度,但身上只穿著一件短袖襯衫的闕志克,卻爽朗地笑著說,「美國住久了,台灣的天氣都不算冷啊!」

今年三月,旅居美國二十餘年的闕志克,終於答應工研院院長李鍾熙及副院長李世光,搬回台灣接下工研院雲端運算行動應用科技中心的主任。與過去紐約石溪大學教授及全球第四大軟體公司賽門鐵克的研究總監相比,目前的工作待遇及頭銜都沒有過去的光環,但卻讓他更加精神抖擻,每天全力以赴,因為,「我們要做的事,是台灣一個全新的挑戰!」

其實,闕志克在回國前,一直與台灣保持緊密互動,且擔任工研院顧問期間,就曾多次建議,台灣應從雲端運算商機中,找比較創新且具商業潛力的題目來做。如今,這個建議成真,他也當仁不讓自己跳下來做了。

看好開發中國家
台灣應鎖定資料中心產業

多年在軟硬體產業的參與和觀察,闕志克認為,雲端運算的商機早已出現,台灣可以繼續加強過去在硬體上的實力,例如伺服器、儲存、散熱等方面的技術;也可以在雲端的環境中,鼓勵大家去做一些小型的創新應用,例如在 iPhone 或 Android 的平台,去發展各種應用服務。

不過,闕志克認為,台灣資訊業的實力,應該要有更高的野心,那就是鎖定在雲端運算世界中,未來會最有成長潛力的資料中心(data center)。

「當雲端需求上來時,蓋大型資料中心,會變成一個產業,而且機會很大。」闕志克在賽門鐵克任職時,經常赴世界各地了解客戶需求,他發現,很多國家基於安全理由,都很想設立自己的資料中心,把每個國家的戶政、警政、醫療、安全等系統,放在國家可以掌控的資料中心裡面,這個潛在商機非常大。

闕志克說,就像 Google 的免費信箱 Gmail,幾乎所有人都在用,政府官員也在用,「但大家可能都忽略了,在消費者登錄 Gmail 信箱時,你已同意 Google 看你的郵件內容,不然他怎麼給你廣告?」雖然 Google 設立的宗旨,是不做邪惡的事,但是,對於安全性的要求,當然必須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因此,闕志克認為,台灣也許很難有機會做到先進一流國家資料中心的業務,但在一些開發中國家,例如東南亞或中南美,台灣就很有機會。

此外,目前全世界也還沒有企業,把資料中心當成一個產業在做,有些公司賣伺服器,有些公司賣軟體,但未來雲端化之後,買產品的人,將會變成各大資料中心,零散買的個人或企業會越來越少,因此,誰能發展出有效管理資料中心的核心作業系統(OS),誰就會是贏家。

要做到這點,闕志克認為,Google 是很值得參考的公司。很明顯的,Google 擁有全球最龐大的資料中心,也肯定是目前管理資料中心效率最高的公司,每個人到 Google 網頁搜尋時,Google 全球一百萬台伺服器,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將全世界的網頁搜尋一遍,在○.五秒內,就把搜尋結果送到每位消費者的電腦螢幕前。

闕志克比較工研院與 Google,工研院有六千人,伺服器有五百多台,Google 有十萬名員工,伺服器總數在五十萬至一百萬台之間;但是,工研院管理這些伺服器的人,大約有三十人,平均一個人管理一百至二百台伺服器,但 Google 管理伺服器的員工,每人可以管理二千台,效能是一般企業的十倍 。

但是,Google 這一套系統管理的作業系統,完全是自己發展出來的,Google 並沒有採用任何現有廠商提供的軟體,這是最令人驚訝之處。「Google 的成功,代表即使拋棄現有的供應商,一樣可以做出成績來,而且效率更高。所以,我們可以不要 IBM way 或 HP way,我們應該做的是 Google way!」

因此,闕志克認為,台灣要發展資料中心這個產業,一般都採用各家公司的軟硬體方案,例如買IBM、惠普(HP)或戴爾(Dell)的電腦、思科(Cisco)的網路、EMC的儲存、VMware、微軟(Microsoft)或甲骨文(Oracle)的軟體等;但是,這些解決方案不僅完全受制於這些既有業者,台灣即使想突破也不可能,一點機會都沒有,因為別人已經把生意都做完了。

闕志克的企圖心,就是要推動工研院雲端中心,做一個類似 Google 的資料中心作業系統,如果這個想法可以實現,配合台灣在硬體產業上的基礎,未來很有機會去做全世界資料中心的生意。

建立自己的技術
從零開始到創造外銷商機

闕志克認為,Google 在雲端運算如此成功,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管理觀念,那就是,「把系統出錯當成一種常態」。一般企業在採購資訊科技時,通常都會期待,買好一點等級的硬體設備,就不會出錯壞掉,但是 Google 卻不這麼想,他們把設備出錯當成常態,在設計時,就要進行各種設備出錯時的管理機制,因此,當管理系統很有效率時,就不怕設備當機。

事實上,由於雲端運算的資料中心規模都相當大,一般來說會有超過萬台的伺服器及硬碟,以一台硬碟三年出錯一次的機率計算,一千台硬碟就可能每天壞一個,五十萬個硬碟就等於每一分鐘壞一個,出錯變成是一種常態,這也是為何 Google 要用這種想法管理資料中心。

「在這種思惟下,Google 買硬體時,會買最便宜的主機板、硬碟,一旦出錯,就乾脆丟掉算了,但軟體系統可以很快支援,讓系統完全不會當機。」

闕志克說,Google 發展出這麼強大的作業系統,其實對台灣硬體廠商是很不利的,因為它只買最便宜、最簡單的硬體。「令人慶幸的是,Google 不會把它的資料中心技術賣出來,更不會幫別人蓋資料中心,因為,Google 要做的是應用服務,它想賺的是全世界的廣告費。」

不過,儘管 Google 不做資料中心的生意,但台灣若沒能擁有這種技術,未來一樣會被雲端趨勢邊緣化,因此,工研院才會邀請闕志克回台,組織這個雲端團隊,要盡全力攻下這個目前台灣仍完全是零的產業。

「雲端運算世界的來臨,還需要三到四年的時間,我們還有一點點時間,可以趕快建立自己的雲端技術。」闕志克說,他的任務,就是兩年內先做出一套管理系統雛形,接著再完成一些先導計畫,例如政府的醫療及電子病歷系統等,或是提供給中華電信試用,若這些應用都能成功運作,未來就有機會外銷海外,為台灣創造更大的外銷商機。

網羅海內外專家
五年內抓緊軟硬體及應用

目前,工研院雲端中心分成三組,包括硬體設備、系統軟體服務及產業應用的研發;其中第二項難度最高,也是闕志克最用力的地方。至於硬體設備就會邀請國內業者一起參與,例如,未來資料中心的伺服器,會變成像貨櫃那麼大,裡面有一千到二千台電腦,這麼大的設備,需要不同的冷卻系統,電流系統也會有所不同,這是投入伺服器、散熱及電源等產業多年的廠商,可以大力發展的商機。

目前,雲端中心已有三十三位專家,都是從世界各地網羅回來的,預計一一年擴充到一五○人,由於台灣較為缺乏系統軟體相關人才,難度很高,「Google 負責系統軟體的人也不超過三百人,我們希望未來做到管理效率不輸給 Google。」

雲端中心是工研院成立的第六個焦點中心,計畫預計時間是五年,之後不論成功或失敗都會解散,可能移轉給業界,或衍生出獨立公司。對闕志克來說,現在的他只有與時間賽跑,才能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

闕家一門四傑 — 個個頭角崢嶸

闕家四兄弟每位都很傑出,除了老二念碩士外,其他三位都念到博士,也都擔任教授,但學歷「最低」的闕志顯,卻一樣在企業界表現突出,早年在台塑美國廠,如今則是東元美國西屋馬達公司總經理。

闕家爸爸早年是東元電機的工程師,對小孩的教育很重視。闕志克說,大哥書念得好,給大家很好的示範,因此兄弟也都走上學術之路;至於個性外向的二哥,有興趣在產業發展,也走出一條很好的路。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