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用完就丟?從中芯國際的梁孟松、蔣尚義內訌 看台灣人赴陸工作的3個迷思

文章目錄

中國企業用完就丟?從中芯國際的梁孟松、蔣尚義內訌 看台灣人赴陸工作的3個迷思

張忠謀與曹興誠才剛在台灣上演世紀大和解,中國大陸就傳來半導體龍頭廠中芯國際的驚人內鬨。台積電前營運長蔣尚義回中芯國際任副董事長,引爆中芯內訌,同樣出身台積電的中芯國際共同執行長梁孟松發表「不再被尊重與不被信任」,憤而向董事會遞交書面辭呈,中芯國際還因此停牌交易。

分析梁孟松與蔣尚義為何發生內訌,市場流傳的版本是,因為當年孫元成與梁孟松競爭研發副總的職務,但最後孫元成被選上,讓梁心生不滿,當梁孟松發現蔣尚義可能要來中芯當他的老板,當然不高興;另外也有人說,張忠謀第一次交棒給蔡力行,沒有選擇蔣尚義,也讓他很不開心,所以不斷在大陸尋找更上一層樓的機會。

這麼多的不滿不高興,我也不是當事人,猜不到他們到底在想什麼。不過,梁孟松提到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與信任,顯然是一個重點。

事實上,梁孟松在三年任期內,把中芯製程研發技術從28奈米推進到7奈米,總共五個世代,雖然生產製程良率還需要時間證明,但這對過去技術落後很多的中芯來說,顯然是一個巨大成就。因此,當中芯董事長找蔣尚義回來,又沒有事先知會,難怪梁孟松會很在意,覺得自己的貢獻沒有受到重視,氣到直接宣布辭職。

政黨鬥爭模式帶到企業 中芯積弱不振主因

中芯從成立至今,每隔一段時間經營團隊就出現大地震,而且由於國家力量介入很深,大股東又各有盤算,各擁支持的人馬,因此每次更換執行長,公司內部就是一番激鬥。這種把政黨鬥爭的模式帶到企業的作風,讓公司長期缺乏管理制度,甚至沒有公司治理可言,是中芯長期積弱不振的主因。

而且,在美中科技戰後,大陸政府為了深入掌握半導體企業,積極推動國進民退政策,許多半導體公司幾乎都被政府掌控,因此類似中芯這種強力介入人事任命的例子,不會只是個案,未來恐怕還會不斷發生。

因此,中芯發生梁、蔣內訌事件,對於台灣理解大陸半導體企業,正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案例。尤其近來很多大陸半導體公司積極招攬台灣人才,對於許多想到大陸工作的朋友,或許可以產生很大的警惕作用。

其實,過去台灣半導體業界經常流傳一種說法,去大陸工作幾年,可以拿3X5或3X7的薪水,幾年後就可以退休了。所謂的3X5或3X7,3是指薪水是台灣的三倍,5或7則是指工作五年或七年,就是以台灣現在年薪乘以15或21的意思,若在台灣年薪超過百萬,去大陸工作五年到七年,至少就有兩、三千萬元的收入,應該可以輕鬆退休。

不過,這個公式目前已逐漸不管用了。事實上,過去經常說大陸挖角台灣團隊,薪資是將單位從新台幣換成人民幣,也就是薪水變成4.3倍左右,但目前早已沒有這種行情,除非是擁有很特別經驗的技術團隊,薪資可以有倍數成長,大部分年輕工程師的薪水,若能加薪三成到五成,就已經算是非常好的。

三大迷思:以為薪水高、價值利用完就丟、回台後被另眼看待

此次梁、蔣內訌,剛好也把兩人薪資水準攤在陽光下,梁孟松年薪是稅後20萬美元(約新台幣570萬元),副董事長蔣尚義是67萬美元(約新台幣1900萬元),梁孟松拿這個執行長薪水,看起來實在是很普通,應該只有台積電經理的水準,遠不如台積電的處長,或許勉強可以和聯電、世界先進的執行長相比。

梁孟松與蔣尚義都是在台積電工作很久、配股很高的高階主管,他們已擁有別人三輩子都追求不到的財富,去大陸工作應該也不是為了錢,但是若梁孟松只拿這種薪酬,那下面的主管或工程師能有多高薪,恐怕也不容易。

除了薪資水平沒有想像中的高,去大陸企業工作還需要注意幾件事。一般大陸企業找台灣員工,都是一次簽三年,但這三年間,你必需貢獻全部知識及技術,等到你差不多全部傾囊相授、沒有利用價值時,大概合約也就結束了。

例如,先前就有幾家在新竹設立公司的小型中資企業,挖角台灣團隊在竹北工作,但其間台灣團隊不斷貢獻知識與經驗,大陸主管就將這些know how傳回給大陸團隊,快速培養本地員工,這樣運作三年後,台灣公司就關掉,並且全部搬回大陸,若台灣員工不願意調到大陸工作,合約當然就結束。

另外,選擇去大陸工作的朋友,還要面對另一個可能的風險,那就是未來若要再回台灣工作,過去與你共事過的同事及主管,對於你去過大陸這件事,大家的觀感也會有不同,完全不介意是不太可能的。

台灣當然不必要對去大陸工作的人,不斷給予叛將等的道德譴責,但是,兩岸產業競爭是事實,面對政治凌駕專業、人事經常大地震的工作環境,還有潛藏的把人利用殆盡的職場氛圍,想要去大陸工作的朋友,不能沒有警覺心。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