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錫悅訪美效應不可小覷!除了半導體,「韓美同盟」將影響很多產業,台灣需高度關注

文章目錄

(翻攝尹錫悅臉書)

美國總統拜登、南韓總統尹錫悅昨(26)日在白宮宣布一項重要協議,稱為了嚇阻北韓侵略,美國將派遣核潛艦「訪問」南韓,這將是自1980年代初以來,美軍首次採取這項威懾措施。

此外,根據《CNN》報導,拜登和尹錫悅同時也發表了「華盛頓宣言」(Washington Declaration),宣布諸多新措施,除重新調整戰略部署,美國核彈道飛彈潛艦亦將訪問南韓。

在地緣政治衝突及美中科技大戰中,尹錫悅率領大批南韓企業訪問美國,不僅發表兩國軍事戰略聯盟,並簽署23項合作備忘錄,範圍則從電影、電動車電池、能源、核能、機器人到半導體晶片。這是美中科技戰以來,南韓最明確的一次表態,韓美聯盟勢必牽動全球科技大戰,是很值得台灣關注的大事件。

尹錫悅此次訪美,從第一天開始,就不斷傳出重磅合作訊息,先是網飛(Netflix)宣布未來四年對南韓投入25億美元,將製作更多韓劇影視內容,這是網飛自2016年來對南韓投資總合的兩倍。

至於第二天,空氣化工產品公司、普拉格能源公司等氫能企業,還有安森美半導體、格林特威德等晶片企業,也決定對南韓進行相當於19億美元的投資。尹錫悅才去美國兩天,就敲定了44億美元的投資。

三家南韓電池廠輸給寧德 促成韓美更緊密合作

在尹錫悅及拜登兩位總統會面後,尹錫悅對外發表,雙方洽談的方向,是韓美要建立創新技術聯盟,韓美安全聯盟要升級為供應鏈和面向未來的創新技術聯盟,兩國的合作會從半導體,再擴展至人工智能、量子電腦、小型模塊化反應爐(SMR)等新技術。

在眾多韓美聯盟合作中,最值得一談的是電動車電池產業。

根據《路透社》報導,美國通用汽車宣布與南韓三星SDI準備聯手,在美國打造新的電池工廠,但詳細建廠成本和落腳地點目前都保密到家。此外,通用除了與三星SDI合作外,也和南韓另一家電池大廠樂金能源共同投資26億美元在密西根設廠,預計2024年投產。通用更喊出目標,預計從2022年到2024年中,在北美生產40萬輛電動車,並在2025年將產能提高到每年100萬輛。

美中掀起的科技戰,爭奪的當然不是只有半導體,電動車是另一項重頭戲。不過,中國在電動車產業發展速度不輸美國,不只比亞迪已追上特斯拉,電池大廠寧德時代更是遙遙領先,因此,韓系三大電池廠已成美國極力拉攏的對象,做為壓制中國電動車及電池極度擴張的聯盟夥伴。

比較去年寧德時代與南韓三家電池廠LG能源、三星SDI及SK On的財務數字,光寧德時代一家公司營收就近476億美元,但南韓三家加起來營收也不過405億美元,三家營收分別是194、153、58億美元。

至於寧德時代的獲利能力更遠遠超越,去年寧德時代稅後純益約44.51億美元,但南韓 LG 能源稅後純益5.33億美元、三星SDI 6.1億美元,SK On則虧損7.62 億美元。

過去,日本電池廠商Panasonic曾是特斯拉主要電池供應商,但在中國企業近幾年快速成長,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和中創新航已占全球半數以上市場後,日、韓電池廠的市占都明顯下滑。因此,這也促成南韓電池大廠與美國汽車產業更密切合作,應該也是未來觀察美中電動車較勁中,很重要的一項布局。

南韓成為全球第9大軍工武器出口國

除了電動車電池外,全世界都在瘋的軍工武器產業,南韓的成長速度與市場擴張也值得注意。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南韓近5年武器出口規模激增74%,已成全球第九大軍工武器出口國。若按國別來看,2018年至2022年購買南韓武器最多的3個國家,分別是菲律賓(16%)、印度(13%)和泰國(13%)。報告稱,南韓武器出口近5年有63%銷往亞洲和大洋洲國家,但從2022年拿下波蘭大單等可知,國際市場對南韓武器的需求正在增加。

另外,尹錫悅今年初也訪問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推銷南韓武器,並達成一系列包括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汽車、材料、核電廠等交易。此外《路透社》報導,南韓已和美國達成協議,向美國借出50萬枚155毫米炮彈,這讓華盛頓在向烏克蘭提供彈藥方面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從這些動作來看,可以看出南韓正利用此次美中科技大戰,進行各種產業的擴張計畫,而且動作愈來愈明確大膽。事實上,過去五、六年,南韓對於美中科技戰、晶片戰的立場,一直表現出來的態度都是很小心謹慎,深怕得罪中國政府,因為南韓企業在中國有很大投資,與中國市場的貿易量也排前幾位,並享受多年來貿易順差所帶來的利益。

多領域互相競爭 中國成為南韓最大貿易逆差國

不過,這個情況已明顯翻盤。2018年,中國還是南韓的最大順差國,但短短五年間,整個市況反轉,去年5月,南韓對中國貿易出現兩國建交30年以來首度逆差,今年前2月,中國更成為南韓最大貿易逆差國,預料今年對中貿易恐將創下1992年建交以來的首度全年逆差。

南韓與中國的貿易逆差,主因是過去兩年中國「動態清零」政策和封城措施,拖累經濟成長,也導致南韓對中出口減少,至於鋰等工業原物料價格上漲,則導致南韓自中國進口金額劇增。目前南韓對中國貿易逆差最大的品項,依序是精密化工原料、乾電池、蓄電池、電腦、工業電子設備等。

不過,更關鍵的原因則是,中國大國崛起的各種產業,都與南韓企業有明顯重疊,從手機、面板、汽車、記憶體,再到電動車電池、材料等產業,中國與南韓都是直接正面的競爭,而且大陸企業都逐步取得更多市占。

但是台灣與南韓、中國的產業型態都有明顯區隔,台灣目前主要供應大陸電子產業關鍵零組件及半導體,與中國在產業競爭上正面衝突較少,事實上過去與大陸直接競爭的太陽能、LED及面板,也都受傷慘重,如今都在療傷,這應該也是目前台灣與南韓在對中國貿易呈現不同的順差與逆差的主因。

此外,根據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近來中國政府宣布將對美光進行網路安全審查,若未來決定出手禁止美光銷售晶片,華府已表達希望南韓政府力促三星、SK海力士等晶片製造商,不要填補任何市場缺口。

不過,美方提出這種要求,老實說相當不合理,明明市場需求在那裡,還限制南韓不能做生意,對南韓來說,若要配合美方,當然要想辦法爭取其他條件及商機。或許,從韓美同盟目前已知的各種合作來看,從韓美軍事聯盟,再到北美電動車電池的投資,以及南韓軍工武器可以從東南亞市場打到東歐、阿聯等國家,都可以看出韓美有條件互換的跡象。

從台灣的角度來看,目前最關心的是半導體產業,但此次韓美聯盟重點似乎不在半導體,涉及的範圍既廣且深,隱約可以看出來,三十多年前美日打晶片戰,南韓抓住趨勢成為取代日本記憶體地位的影子。

如今美中再打晶片戰,南韓雖然一時間無法追上台積電的晶圓代工地位,但也將趁機布局電池、能源及軍工武器等產業,南韓這些產業的崛起動態,還有未來如何牽動全球產業競爭與變化,值得密切觀察注意。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