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多元人才及科技大神 台灣大創新作法值得參考

文章目錄

日前我訪問台灣大哥大資訊長蔡祈岩,談到台灣大近來推出兩個「人力招募計畫」,作法相當創新也很具啟發性,值得在此分享。

第一個計畫是台灣大攜手 AppWorks School,推出「攻城精英就業保證班」,要招攬十位跨領域人才,申請條件不限資訊科系、背景及職業,不管是廚師、藥師、行銷企畫都可以,目的是希望培養跨領域多元人才。

此計畫預計三月底確定錄取名單後,先進行 17 周密集的高強度培訓,包括上課及做作業,每周投入時間 75 個小時。受完訓後,可以到台灣大或富邦集團工作,正式工作前先領 15 萬元獎金。

蔡祈岩說,科技發展早已進入跨領域整合的時代,像近來最熱門的 OpenAI 開發的 ChatGPT,需要語言能力強、對自然語言敏銳的文學背景,Midjourney AI 生成繪圖需要藝術專業,另外自駕軟體也需要機械、運輸管理等人才加入開發行列。

過去因為制式的教育體系,讓不少人讀錯系、入錯行,但有些人仍對程式語言有熱情,因此台灣大要在這個人才藍海市場,挖掘培育高天花板的精英,而且不看「學歷」但重視「學力」,最重要的是應徵者的熱情和決心,只要申請人過去有學習程式語言 15 小時的經驗,能動手做簡單的開發,或是用 python 寫個小遊戲都可以。

另外,台灣大也推動另一個「科技大神培育實習計畫」,要邀請 100 位全世界頂尖的資訊科技大學生來實習,參與公司當前正在進行的前瞻性計劃。 在這個計畫中,實習不限地點、不分寒暑假,也不限每周工作時數。

「三不」讓人才可以遍及世界各地,海外學生不用飛到台灣,在家就可以實習,不分寒暑假且不限每周工作時數,又大幅提高彈性與自主性,目前已有來自美國、新加坡、越南等大學生參與。 去年台灣大就已先實施第一波實習計劃,當時有很多台灣到美國讀書的優秀學生參與,短短半年就培育出數十名 IT 種子,如今更進一步把計畫改名「科技大神」,是因為許多年輕學子在資訊 IT 領域都有很深的涉獵,而且不只想找一個打工賺錢的機會,更想參與具學習性且挑戰性的前瞻計畫,因此才會有這個想法出現。

台灣大這兩個人才招募計畫,都是國內企業少見的作法,對電信公司來說更是第一次。過去電信業比較保守,少有突破框架的作法,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上任後積極轉型為科技電信公司,一年前蔡祈岩又加入擔任資訊長,改革也更加速進行。 其實,在企業數位轉型過程中,資訊部門往往成為轉型的絆腳石,問題根源就是 IT 部門缺乏多元人才,而且中大型企業有很多不同功能的部門,但個別部門 IT人才都各行其事,彼此間不溝通也不整合,形成嚴重的穀倉效應(Silo Effect)。

因此,培育跨領域人才是第一件大事,其次則是企業要打破部門本位主義,例如台灣大就把集團內所有 IT人才,建立一個九大 IT 技術的橫向組織 CoE(Center of Excellence),讓不同處的 IT 人員有彼此學習分享的機會,甚至不同部門若有類似的開發計畫,就統籌人力資源及運作,讓效益可以立即發揮出來。

此外,台灣科技產業以半導體、網通電腦等硬體為主,近幾年資工系雖然排名都在前面,但通常排在電機系之後,不是理工科的首選,但反觀美、中、印等地學霸大神均以資訊科學為第一志願,並把科技巨頭馬斯克、貝佐斯等視為偶像崇拜。因此,台灣大利用實習機會直接到全球找人才,以彌補國內資工人才不足的窘境。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台灣大對人才招募的作法,對很多企業來說應有很大的啟發性。台灣目前出生率太低,已呈現「生不如死」的人才不足現象,但台灣電子業近幾年受惠美中科技戰,業績大幅成長,每年都開出驚人的招募計畫,但大部分都只能在島內找人,很少能夠跨足海外去找人才。

除了擴大海外人才來源外,更重要的是人才質量的提升,以及科技團隊能夠做更多事。以電信公司為例,本身擁有很強的通訊、資安、客服及帳單收取等技術,這些技術若只是內部自己用,其實很可惜,若能將這些科技釋出,服務更廣大企業,甚至可能成為一種新的生意來源,例如台灣大推動「反詐戰警」,打擊偽冒網站,讓防範台灣到處充斥的詐騙,成為一門好生意。 電信業用科技創造更高價值,讓自己不再只是笨水管,這是電信業可以努力達到的目標,更擴大來看,台灣還有半導體、網通、電腦、零組件、光電等眾多企業,每家公司都擁有很多資訊科技人才,如何讓這群龐大的人才庫可以加值、擴充及能量釋放,例如已有一些企業將內部節電節能部門成立公司,服務更多中小型企業節能減碳,讓更多人可以享受到成果。讓人才效益極大化,顯然是一個更值得大家深思的課題。

/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