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場私募案看生技股投資!佳世達入股大江基因,生技股投資人可以學到那兩個投資法則?

文章目錄

近來佳世達宣布投資大江生醫集團旗下的大江基因私募案,以每股115.5元、總計出資5.45億元取得股權17.84%,雙方將以資源互補,共同開拓精準醫療的商機。兩家具指標性生技公司結盟,透露那些產業發展與散戶投資相關的重要訊息,值得進一步分析。

九年前掛牌上櫃的大江生醫,當時備受市場矚目,掛牌首日股價甚至超越葡萄王,搶當保健及保養品族群中的股王。掛牌後大江生醫業績持續成長,2016年後每年都賺超過一個股本。不過,近三年大江成長停滯,股價也表現不佳,從四年前最高點614元跌下來,五月中還跌到歷來最低點139元。

大江生醫股價近來跌至四年新低,主要是面臨三大挑戰。一是上海封城,大江上海工廠明顯受到衝擊。二是大陸消費市場緊縮,又全面調查傳銷管道,例如藝人林瑞陽夫妻的微商公司被封鎖,讓主力市場在中國的大江受害很大。三是大江去年購入美國NewAge旗下猶他州工廠,美國的生產成本偏高,對大江營運挑戰也不小。

不過,雖然大江本業發展遇到挑戰,但在轉投資動作上仍然相當積極,除了2011年就投資成立的大江基因,是以基因檢測、幹細胞及免疫細胞等產品的研發及製造為主,另外,兩年前成立的光騰新藥,則是運用高速量子運算、新興演算法等資源,目標是縮短天然萃取與人工合成健保產品的開發時程。

另外,去年起大江生醫也展開一連串收購案,包括收購和康生技25.3%,將原本自有的膠原蛋白與玻尿酸的核心技術優勢,拓展至醫材領域,另外台塑生醫也參與投資入股和康9.78%,與大江成為策略聯盟夥伴,大江生醫董事長林詠翔也擔任和康生董事長。

此外,去年十月大江宣布併購美國保健品企業NewAge,目標則是縮短美國市場供應鏈、提供美國品牌客戶更即時服務,並以該廠為集團美國總部。

至於此次佳世達參與私募案的大江基因,是以精準醫療及基因檢測為主要業務的公司,佳世達近年來一直在尋找優質的收購標的,國內目前有許多投入精準醫療及基因檢測的公司,為何佳世達最後會選擇和大江生醫與大江基因合作呢?

攤開大江基因的財報資料,這家成立11年的公司,已是明顯有營收及獲利的公司,2020年營收1.93億元,每股盈餘(EPS)1.94元,2021年則更上一層樓,營收達4.32億元,稅後盈餘0.92億元,EPS4.84元。

大江基因去年業績大成長,主要是因為原來就已有開發基因檢測設備的能力,但在前年新冠疫情爆發後,研發團隊就開始思考,如何將基因檢測設備改為做檢測新冠肺炎病毒的用途,結果在短時間間開發出高通量的核酸檢測設備,單日處理量是一般檢驗中心的10至20倍,才能在去年5月來得又急又猛的疫情下,大量接獲許多排隊等待篩檢的訂單。

因此,身兼大江生醫及大江基因董事長的林詠翔說,「今天看來好像大江神來一筆,但其實是長期扎根的成果。」大江基因總經理傅珍珍是財會背景,至於技術專才則是來自尖端的陳松遠,去年12月申請登錄興櫃戰略新板,如今股價在140元左右,價位已直追母公司大江生醫。

根據佳世達對大江基因的評估,基因檢測算是比較普及與成熟的服務,不是此次參與私募的重點,主要看好的是細胞治療和組織工程,因為這是具備未來性的事業,雖然大江基因的起步較晚,但由於大江生醫投資的和康生技在玻尿酸有領導優勢,而玻尿酸是細胞治療的重要介質,所以看好未來大江生醫集團有機會越做越好。

此外,選擇大江生醫合作,除了上述的技術潛力外,兩個集團在投資布局上也有很多互補空間,例如佳世達投資的醫療管理服務公司康科特,還有在大陸的明基醫院,都可以變成大江基因發展的通路,而大江生醫重視的生產自動化,也會給佳世達智慧製造業務帶來不少生意機會。

另外還有一個很基本的原因,由於大江基因已是賺錢公司,未來除了佳世達挹注的資金外,公司本身還有持續貢獻的獲利,可以支持未來進一步的投資與發展,比起其他尚處於虧損狀態的精準醫療公司,至少要再燒3至5年資金,才有機會轉虧為盈,佳世達投資大江基因,應該是比較穩健且可以立即貢獻母集團的選擇。

此外,最近幾年大幅投資超過60家公司的佳世達,目標是集結醫療、智慧解決方案和網路通訊等隱形冠軍,共同打造佳世達的聯合艦隊,由於去年佳世達營收已達2200億元,要再進一步成長擴大,轉投資公司不能規模太小,因為要從許多企業中,挑選出未來能夠繼續成長至營收數十億至百億級的企業。

因此,近年來佳世達投資外部企業,都會尋找已粗具發展基礎、財務及團隊各方面都已成形的公司,讓這些中小型企業與佳世達策略結盟後,可以進一步成長為中大型企業。

至於對大江生醫集團來說,由於本來大陸事業就占集團營收超過半數比重,佳世達入股後,明基在大陸成立14年的醫院,將成為大江鞏固並切入中國市場的新通路,至於佳世達投資的生技醫療與器材公司,一字排開也有數十家公司,這個大艦隊的隊形完整,對大江拓展新市場也有很大幫助。

因此,從佳世達入股大江生醫私募案,生技股投資人可以學習到的,有那些選擇標的方法及原則呢?我覺得有以下兩點。

首先是,以目前生技上市櫃 126家公司來看,有大約三成是持續虧損、尚未創造盈餘的公司,其中大部分是新藥公司。對投資人來說,雖然有無獲利,不是唯一選股的標準,但是若公司有能力在本業上展現獲利能力,仍是像佳世達這種法人機構非常重視的條件。

因此,我相信對一般更缺乏專業判斷能力及持股耐心的投資人來說,公司有沒有獲利,或是有無展現獲利可以繼續成長的能力,應該也是選股時應該更加重視的因素。

其次,最近幾年,台灣生技產業成長快速,但不可諱言的是,有部分公司風光上市櫃後,卻因為題材不再,或是公司成長動能消失,股價從此自高點滑落。要如何再創高峰?答案當然也很簡單,只有不斷展現績效,以更好的成績,贏得投資人的認同及堅定持股的信心。

大江生醫目前本業面臨成長瓶頸,但是在轉投資領域則陸續交出成績,除了不斷尋找新事業投資,也運用外部合作夥伴的力量,例如找到有實力的公司如佳世達、台塑生醫合作,另外也對外併購,還把一些股份讓出來,找到對事業發展有助益的策略結盟夥伴,這種內外兼顧,重視自我成長還拉幫結派的雙動能,不能小看。

投資人在關注企業發展時,也可以注意轉投資事業,大江生醫幾年來業績成長受限,股價就出現大幅修正,但轉投資陸續繳出成績單,顯然又是另一個可以推進企業繼續成長的動力。 

事實上,國內生技產業的發展環境,不管是從法規到資本市場,雖然還有需要加強改善之處,但近年來確實已有很長足的進步,也很有利於生技產業的創業與展業。在生技產業發展的重要時機裡,企業如何擴大營運,繼續成長茁壯,這是重要課題。

我關心生技產業多年,也相當注意正在崛起中的企業,還有版圖能夠不斷擴大的集團。佳世達與大江生醫集團,此次透過大江基因這個策略入股案,向外界進一步展示了雙方的實力。這兩個集團及旗下相關的轉投資企業,如今已走到正向發展及相互加乘的方向上,未來應該是可以進一步關注的生技股投資標的。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