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Clubhouse掀起熱潮,我也主持了一次訪談,把平常錄製環宇電台《陽明交大幫幫忙》的節目,搬到語音社交平台Clubhouse做現場播出,與談人是矽谷IC設計創業家吳文燦,由於談到許多美、台、中等地的產業競爭力等重要議題,就藉由這個專欄與大家一起分享。
吳文燦畢業於交大電子工程系,赴美取得華盛頓大學碩、博士後,在矽谷多家IC設計公司服務過,之後便兩度創業,且都相當成功。第一次是在1997年創辦優碼通訊(Altima Communications),2000年被美商博通以5.3億美元收購;第二次在2003年創辦集通科技(Storm Semiconductors),2008年賣給美商科締納(Cortina),2015年又被瑞昱半導體以新台幣15億元收購。
兩次創業分別被美國及台灣大廠收購,讓吳文燦累積許多創業與談判經驗;尤其是他在矽谷創業,與美商一流企業直接競爭,但也同時關注台灣及中國同業的動態,並維持一定程度的競合關係,由他來談美、台、中各地IC設計業的競爭情況,非常到位。
他集中火力單點突破,讓產業龍頭登門談收購
吳文燦兩次創業都挑戰當時最強的公司,新創公司規模小、資源也少,要如何才能夠以小蝦米對抗大鯨魚?
他指出,最重要的就是發揮矽谷最強的「創業家精神」,秉持百分之百專注力,就像汽球怎麼捶也捶不破,但用一根針就可以輕易戳破,因為小公司把所有力氣集中,就有機會單點突破,之後再一步步擴張。
例如在第一次創業的Altima,主攻產品是交換式集線器(Switch Hub)用的實體層(PHY)晶片,這項產品以類比技術為主軸,競爭廠商多在美國,包括後來被Intel購併的Level One。
Altima產品推出後,很快就讓Level One感受到壓力,而且搶到不少市場,包括當時台灣許多網路設備廠如智邦、友訊等,都是Altima成功打入的客戶。
後來,網通IC產業龍頭博通上門談合作,本來吳文燦沒有很在意,但股東覺得和博通合併也很不錯;於是,他跟博通負責談判的人說,「你們是美國的王,我們是台灣的后,我們營收是你們10%,但我們雙方合併,我只跟你要1%股權。」結果,博通覺得這個要求很合理,最後就敲定以5.3億美元收購Altima。
吳文燦補充說,美、台兩地在做併購時,美國公司會看未來發展潛力,但台灣公司卻經常是看淨值,風格確實很不同。
第一次創業,在網通產業景氣最好的2000年賣掉,但第二次創業經歷較多波折。Storm是以設計高階無線閘道器及PON(被動式光纖網路)相關產品為主,儘管切入時間過早,但也在金融海嘯前夕、2008年賣給Cortina,2015年又被瑞昱買走。吳文燦說,現在因為半導體缺貨及美中科技戰,讓整個IC設計產業景氣大好,但其實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矽谷資金根本完全不理會IC設計。尤其2010年後幾乎所有資金都去追逐像Facebook那類的網路服務業,那時IC設計根本募不到錢,新創特別辛苦,Cortina也好不容易才存活下來。
慎選題目、獎勵分紅,鞏固競爭根基
他比喻,IC產業就像時尚產業、競爭非常現實,當產品流行、一時之間洛陽紙貴,大家都搶著要;一旦熱潮過了,一堆庫存都賣不掉,抓對市場Timing(時機)非常重要。
目前擔任Cortina行銷副總裁的吳文燦表示,面對美中科技戰與地緣政治衝突,未來產業競爭會更激烈,而且中國半導體業一定追得很快,因為政策積極獎勵,聰明的人又那麼多。台灣目前有一家可以站上國際舞台的聯發科,但只有一家是不夠的,需要有更多公司,在研發及產品上投入更多心力,台灣IC設計業的競爭力才能提升。
他也建議,台灣IC業可透過兩點來維持競爭力。首先是秉持專注精神,尤其是要慎選題目,或尋找困難度更高的題目,同時也要注意產業生態鏈變化,例如顯示器產業,中國目前在面板產業已經超越台灣了,對本地的面板IC設計業來說,就會是很大考驗。另外,公司成長與獲利必須和個人努力及回報連結,如果大家時間一到就下班,會是很大的問題,像矽谷仍有限制型股票(RSU)等獎勵機制,公司好、股價高,團隊就能獲得很大報酬。不過,台灣過去的員工分紅配股制已經不存在了,如何重建這種回報機制,對台灣競爭力的提升相當重要。
兩次創業都選擇網通領域,吳文燦認為,台灣網通產業基礎很好,競爭能耐很強,企業可繼續在這個領域強化發揮。他也相信,台灣IC設計業有很強的競爭根基,未來10年仍是相當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