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變心 緯創、和碩及可成該如何變?

文章目錄

蘋果CEO 庫克(Tim Cook)。 歐新社
蘋果CEO 庫克(Tim Cook)。 歐新社

才短短一、兩周,台灣資訊電子及半導體兩大產業,都發生重要大事。前者是緯創(3231)賣昆山智慧手機廠給立訊、和碩併購機殻廠鎧勝-KY,以及可成賣泰州金屬機殼廠給藍思科技,至於後者則是美國祭出第三波華為禁令,直接衝擊手機晶片廠聯發科及其他眾多華為供應商。

兩件大事各有不同情境與原因,也帶來不同程度的衝擊,但對台灣科技產業都將帶來深遠影響。其中,美國對華為的動作愈來愈緊縮,對全球半導體業的衝擊相當明顯,但因為篇幅有限,容我有機會再發表,此文將著重分析資訊電子業的影響。

首先,緯創、和碩及可成的動作,歸納起來都和蘋果有關。其中,緯創以新台幣138億元出售昆山廠給立訊,立訊是以買廠帶訂單方式,直接取得蘋果手機代工業務。

至於和碩併鎧勝,一方面因為鎧勝爭取蘋果手機訂單一再失利,虧損擴大,併回和碩可以做更有效的資源整合,此外過去鎧勝管理體系很獨立,不一定聽和碩母公司指揮,合併後可以更快做決策。

但是,也有不少人認為,鎧勝併入和碩,可能是為了日後出售給立訊做準備。因為屆時就可比照緯創出售昆山廠的方式,繞過陸資收購台企的管制。

不過,不管緯創或和碩,這兩家台灣電子五哥等級的企業,都公布取得立訊持股,分別達0.81%及0.57%。雖然比重不高,但象徵意義很重要,兩岸資訊電子大廠的結盟,是否意圖搶攻第一大廠鴻海的大餅,都將牽動蘋果供應鏈版圖重整。

至於可成賣給藍思金屬機殼廠,賣價高達新台幣419億元,也創了近年來兩岸企業合併收購交易案的最高金額。可成與藍思的交易,一樣是連同蘋果iPhone機殻業務一起賣掉,泰州廠業務占可成去年營收的四成,一家年營收超過九百億元的公司,敢做如此大膽的決策,確實是電子業中很少見的轉進動作。

成董事長洪水樹說,這個出售案主要有三點考量,一是國際貿易情勢變化,二是客戶策略改變,三是供應鏈走向價格導向的競爭。這三個重點,非常精確地傳達了目前整個政經大環境的變化,以及對資訊電子代工產業帶來的衝擊。

國際貿易情勢變化,指的當然是美中兩國激烈對抗。「美中兩國、一邊一國」的態勢愈來愈明顯,也給所有產業供應鏈帶來高度壓力,台商夾在中間,只能聽大哥的話辦事。因此,可以想見,當川普不斷施壓中國,逼許多廠商將生產線移出中國時,大陸當局對於在中國銷售的外商如蘋果,或是投資設廠的諸多台商,當然也不會給好臉色。

因此,洪水樹第二點提及的客戶策略改變,指的當然就是蘋果。大家都知道,全球前三大手機品牌是三星、華為及蘋果,對蘋果來說,當美國如此用力打華為,蘋果做為美國的頭牌代表,在中國市場銷售又占全部二成左右,蘋果的角色與立場不只尷尬,面對中國政府的壓力,尤其是蘋果必需將更多手機代工訂單交給中國企業,當然必需很重視。

客戶策略改變的另一個重點是,蘋果對供應鏈的緊縮與降價將持續進行,而且施加的壓力會愈來愈大。過去蘋果一直努力進行供應鏈的分散,iPhone代工廠也從早期鴻海、和碩分散到緯創,但如今給中國政府面子,進一步擴大到陸商的立訊及藍思,以陸商可以忍受蘋果超低價的擠壓能耐來看,這顯然也是蘋果藉此提高議價能力及分散風險的好方法。

蘋果的生意愈來愈不好做

其實,若仔細觀察最近一、兩年,蘋果的生意確實愈來愈不好做,利潤也愈來愈薄,只要攤開鎧勝及可成等公司的毛利率變化,就可以知道蘋果到底有多狠。可成毛利率從前年第4季的36.7%,一路下滑到今年第2季的22.9%,至於鎧勝今年第1季更出現負的12.5 %,這顯然就是洪水樹第三點「供應鏈走向價格導向的競爭」的關鍵了。

其實,面對中國的強力競爭,台灣資訊電子業早已到了必需進行重大調整的時刻。回顧過去台商企業的崛起,早期對於追求成長的機會,當然一個都不放過,更何況是像蘋果這種世界一流企業的訂單,如今中國企業當然也是如此,而且作風更加狼性,賠錢生意都敢接,等功夫練好了,企業就壯大了,加上中國企業背後有政府撐腰,不斷給許多補貼、獎勵與優惠,企業當然要好好利用,趁勢趁機而起。

至於對台商來說,二十多年前電子業大舉移往中國,利用大陸的人力與成本抓到全世界電子製造業的大商機,當大陸本地業者開始一個個取而代之時,台商的好日子也進入尾聲。當最低的水果已經被摘完後,台商就只有往更高層次去發展,這是宿命,但也是必然,沒什麼好抱怨的,至於無法往上升級的企業,被淘汰也是很自然的事。

而且,如果注意蘋果近幾年的進展,不只產品已從硬體朝向軟體及應用加值,企業的獲利也因此大幅躍升,市值更已突破二兆美元。一向視蘋果為衣食父母的台商,也可以對比一下,我們服務代工多年的客戶已經進步到什麼程度,若台灣一直把自己限縮在只能做代工,也是把自己做小了。

過去台灣在電子製造業創造出很多佳績,但這個行業絕對不是台灣的獨占事業,在目前美中對抗的大環境中,加上中國政府支持產業發展的決心,未來不管是立訊或是藍思,都很可能衍生而為世界一流的企業,並足以與台灣電子五哥相抗衡。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大陸企業站起來之前,台灣企業能不能繼續轉型升級,進行資源重整及策略轉型,這顯然是台商目前無法迴避的議題,也是觀察緯創、和碩及可成等幾件重要交易案背後,台灣應該要有的反省與認知。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