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的相機鏡頭模組事業準備赴港掛牌 背後透露什麼意義?

文章目錄

九台灰黑土地攝像機

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鴻海內部員工指出,原隸屬鴻海的相機鏡頭模組,預計5月1日分拆成子公司,並將在香港紅籌股掛牌上市,但是員工若不簽下同意移轉書,則將面臨被資遣的情況。

對於這個新聞,目前鴻海尚未做出回應,至於這些鴻海員工權益是否受損,目前也沒有定論,也不是本文想關心的主題。筆者比較想談的是,企業為了因應挑戰,不斷進行切割公司,除了需要照顧員工權益外,更必須關注小股東的利益。這一點,正是過去許多企業分割時,最常忽略的部分。

例如,最近就有一個案例,緯創旗下伺服器大廠緯穎,已於三月底以每股248元掛牌上市,但緯創獨立出緯穎的過程,就受到市場批評。主要質疑點在於,緯穎早期業績成長快速並出現明顯獲利,但現增過程中訂價過低,公司放棄可認購的部分股權,並給公司高層以低價認購。

其實,不僅緯穎如此,若把時間拉長來看,過去台灣電子業的切割作法,小股東權益一直都是被忽略的。從早期的聯電、宏達電等,公司在做切割時,都很少讓原股東參與,因為絕大部分企業家的決策重點,都是放在要如何綁住經營團隊,卻很少想到股東權益是否受損的問題。

讓小股東參與

中美晶、華碩、安成藥做了良好示範

當然,每家公司切割時的實際狀況與配套作法可能都不同,也許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但是,過去企業分割時,也可以找出很不錯的示範例子。

例如中美晶獨立出環球晶,除了保留一個比例給經營團隊認購外,其餘股份都交給中美晶小股東依持股比例認購;另外,華碩切割和碩,安成藥切割安成生技,也都讓小股東有機會參與。

筆者認為,不論後來這些切割出去的公司股價表現如何,但是讓小股東有權利參與,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因為公司原來的經營成果就是屬於所有股東的,在資產切割過程中,小股東不該被排除在外。

若仔細探究過去鴻海集團的分割作法,也與大部分電子業是類似的,都很少讓小股東參與。包括鴻海切出FII(工業富聯)、臻鼎切出大陸公司鵬鼎,小股東都沒有收到認股權利書。

當然,這裡還有一點可以再細究,母公司持有獨立公司的比例,也是很重要的參考數字。

例如,鴻海持有FII的比例仍高達八成以上,表示鴻海仍占絕大部分股權,因此若是將股份分給經營團隊,可能還比較說得過去。但像緯創目前持有緯穎僅剩約五成多,緯創小股東都沒有分到,小股東當然覺得很委曲,若對比中美晶目前也持有環球晶近五成,但小股東都有雨露均沾的機會,還是有區別的。

產業「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已經是一種常態,台灣電子業第一代老闆功成名就,往往也面臨傳承交棒的問題,以目前許多電子公司規模都很大,未來切割成小公司,讓更多中高階主管都有舞台發展,也是一定會發生的事。

因此,未來企業切割的例子只會多不會少,但希望每個老闆在做決定時,都要把小股東的權益擺在心上,另外希望主管機關也要注意這件事,畢竟,弱勢的小股東很難做什麼決定,別的不求,只求一個公平合理與尊重而已!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