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美中大打貿易戰 鴻海上半年營收為何還創高

文章目錄

怪事?美中大打貿易戰  鴻海上半年營收為何還創高

最近又到了企業公布營收的時刻,在大立光公布6月營收月減近兩成、超出法人預期後,另一重量級大廠鴻海也公布6月自結合併營收達3965.37億元,月增 3.21%、年增1.71%。不僅如此,鴻海第2季合併營收1.16兆元,季增9.87%,累計上半年合併營收為2.21兆元,年增5.14%,三者均同創新高。

鴻海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子產業代工廠,佔全球三到四成資訊電子產品代工業務,在美中貿易戰利空頻傳的時空背景下,營收還能維持成長,雖然成長數字不大,但已是超乎大家預期,的確相當值得深入分析。

分析鴻海的營收表現,雖然目前沒有很多外資及法人分析,但最有可能是幾個因素的交相作用。

第一,貿易戰造成的實際衝擊,可能不如大家預期地那麼嚴重;第二,貿易戰對中國企業施加不少限制與壓力,例如華為被限制供應零件,但是類似華為這種企業流失的商機,會跑到其他企業手上,所以A客戶的訂單轉到B客戶,到頭來鴻海訂單仍然沒有減少。

至於第三,則是貿易戰即使有實際衝擊到業績與訂單,但由於鴻海因應得當,所以把損失與風險降到最低,甚至還可以繼續成長。

此外還有第四,因為大家預期接下來美國可能要課更高的關稅,下半年一定會很慘,所以乾脆趕快下單,提前出貨,造成鴻海上半年業績維持不墜。

這四個可能原因,是目前匯整許多市場分析與報告的綜合歸納,有可能四個因素都同時存在,也可能是某些因素影響與作用較大,有些因素影響較小或甚至不重要。

例如目前鴻海儘管大部分生產線位在中國大陸,但仍有四分之一產能分散在中國以外的世界各地,鴻海若透過生產據點的調整與應變,是有機會避免關稅的衝擊。

此外,像華為這次看起來似乎被川普打得很慘,但創辦人任正非自己說,直到6月下旬業績還是成長的,顯然衝擊沒有那麼大。而且,若華為海外手機客戶流失是跑到其他中國大陸手機品牌業者,而不是流到三星的話,那鴻海其實不過就是A客戶轉到B客戶,整體影響並不大。

營收創高原因如果是「提前下單」

小心下半年營運表現

當然,若是前面三個因素發揮影響力,應該都算是正面的影響,但若是第四個因素比較重要的話,也就是說大家都提前下單,那就不是什麼好消息,鴻海下半年的衝擊恐怕就會很明顯。

最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過去鴻海的營收揭露,都依規定在每個月10日前的最後1、2天公布,但最近兩個月都提早公布,例如上個月是6月5日就公布,本月則是7月8日,這個時間點相當有意思,也可以分析一下。

一般來說,有些公司會固定公布營收的時間,但有些公司則會選擇性的挑不同時間,通常好消息會提早公布,壞消息則最後一天公布,這是很多企業習慣的作法。

鴻海最近兩個月營收提前公布,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兩個月營收表現超乎預期,還是因為郭董要選總統,所以公司急於讓社會大眾取得好消息?

其實,如果企業的財務數字可以愈早公布,表示企業在經管能力上的運作與效率愈好,公司財務數字愈透明,投資人就愈受益,公司治理分數也會更高。

未來鴻海營收若能夠繼續維持提前公布的作法,應該是相當值得鼓勵的,但最忌諱的就是選舉後從此又恢復到最後一天公布,這樣恐怕很難獲得社會的正面肯定。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