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博奕,韓、台半導體的新機遇

文章目錄

美中貿易大戰有如連續劇,持續上演,川普總統對於中興通訊敏感科技的禁運政策,一日數變尚未落幕。不過,在美中兩大國博奕的過程中,韓、台半導體業有什麼機會,很值得探討研究。

中興事件後,大陸傳媒多次釋出中韓兩國要攜手合作的消息,其間也不時傳出大陸發改委約談三星、海力士及美光等企業,要求控制記憶體漲價等新聞。蘿蔔與棒子齊飛,無非是希望為中國的晶片自主找到出路。

與三星合作,恐怕沒那麼容易

談到南韓三星,這家去年超越英特爾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廠的企業,絕對是當今全球科技巨擘中的最狠角色,大陸想拉攏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要與三星合作,恐怕沒那麼容易。🎧Podcast🎧 晶片設計業將成第二座護國神山?立即點擊收聽>>

合作有許多層次,最簡單的就是生意往來,尤其是美方禁止企業銷售敏感科技給中興通訊後,中興若能取得三星手機應用處理器晶片(AP)供貨,彌補目前無法取得高通晶片的缺口,對中興絕對有利。

對三星來說,這種合作也是求之不得,近年來大陸手機品牌全面搶市,三星手機銷量明顯下滑,更需要為內部龐大的晶片產找出海口,買賣關係是對三星及中興雙方都有利的合作。

不過,中國大陸追求的顯然不只是買賣關係,更期待的是與韓國大廠進行技術合作,但想達成更高層次的技術與戰略合作,絕對不容易,中方必需提出很強烈的誘因,才可能讓三星點頭,例如中方願意給予三星某些市場機會,或在合資條件上讓韓方取得較佳位置。否則,三星怎麼可能拿石頭砸自己腳,把技術授權給未來的競爭敵手?

回顧三星的發展史,一直是以追求第一為目標,永遠具備強烈的危機感與求生意志,過去與外部企業的合作,都經過深思熟慮與精密算計,先尋找最強的企業合作,伺機學習、壯大自己,成就世界第一的霸業。

例如,2004年三星與當時液晶電視龍頭日本索尼(SONY)合作,雙方各出資一半成立S-LCD,在合作過程中,索尼沒占到什麼便宜,市占率還一路下滑,但三星卻逐步打造面板技術,並培養經營電視品牌的實力,最終成為全球面板及液晶電視的龍頭。

三星善於利用結盟壯大自己,也證明任何合作的成敗,最後還是繫於自身實力,以及能否從合作過程中吸收精隨成就自我。

我認為,大陸很難在中韓合作上取得什麼進展,因為中國如此巨大,連美國都忌憚三分,至於三星、海力士雖在記憶體具有領先優勢,但對於中國崛起必然全面防堵,更不想打破這種寡頭壟斷的地位。

中國想成功,必需自己深耕研發

中國想取得成功,必需靠自己力量深耕研發,只有此途,別無他法。

有關技術授權如何才能成功,1976年台灣工研院取得美國RCA公司半導體技術授權的故事,值得再重提一下。

當年政府以一千萬美元與RCA公司簽訂技術授權,台灣派出二十餘位年輕人去取經,包括曾繁城、曹興誠、蔡明介、楊丁元與劉英達等人,後來都成為主導台灣半導體發展的要角。

RCA的授權能夠成功有兩個因素,一是因為RCA已決定退出半導體業,因此在技術授權上傾囊相授,完全沒有保留,學員也拼命學習吸收,甚至把所有資料都影印帶回台灣,這種不怕你學的技術授權,給了台灣日後發展半導體業扎實的根基。

另外,當年的台灣產業尚未起飛,但政府民間一心向上,不僅政策明確,民間也全力配合,當年派去的取經大使都是一時之選,赴美前還被孫運璿部長接見,勉勵「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當上下齊心且懷抱使命感做事,這是產業發展能夠成功的另一個因素。

台灣在美中大戰此刻,地位不輸韓國

台灣從RCA取得技術授權,並創造後來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傑出成就,這是全世界產業後進國能夠彎道超車、後來居上非常重要的故事,我認為台灣的MBA課程,應該把這段歷史好好做成個案分析,不僅為全世界產業發展做一些貢獻,也可以給今天台灣雜亂無章的產業政策做參考。

再回到美中貿易大戰的議題上。當南韓對與大陸合作多所保留時,台灣的角色顯得更加重要。其實,台灣早就是大陸發展半導體最重要的夥伴,不論是代工關係的台積電或日月光,或是提供零組件的聯發科,甚至還有比韓國多更多的參股、合資及結盟關係,從晉華、合晶等半導體合資案,到許多建廠、設備、工程等的合作,更別提不斷被「借將」去擔綱重任的高啟全與梁孟松等台灣優秀專業經理人。

台灣在美中大戰的此刻,角色地位完全不輸韓國,在中國奪取全球半導體市場大餅過程中,台灣早就是參與最多、滲透最深的夥伴。

台灣要如何與大陸合作,其實根本不用我來提醒,有野心的企業家抱著多做少說的態度,已是鴨子划水布局多年,從檯面上看得到的參股合資,到檯面下各種合作往來,因為企業家很清楚認知到,中國必將在半導體業崛起的事實,當然要預先為未來十年、二十年做準備。

中國大陸會如何崛起?

我個人覺得,大陸想在傳統的記憶體或邏輯代工項目上超前,顯然不太容易,因為領先者已建立難以跨躍的障礙,但是,科技業一向很公平,當產業持續更新變化時,有變動就有機會,在許多新領域如人工智慧、大數據、5G、電動車與自駕車等新市場,大陸想要彎道超車的機會就很大。

而且,大陸市場大、人才眾多,創業家前仆後繼地投入,永遠不缺新題材與新明星,所謂創新來自邊陲,新秀何時會冒出頭,完全無法預料。

每天吵吵鬧鬧的台灣,還能剩下什麼?

例如去年崛起的虛擬貨幣設計公司比特中國,短短幾年就成為台積電的前幾大客戶,至於近來在類神經網絡人工智慧技術超強的寒武紀,也迅速成為大陸半導體一顆耀眼的新星,這些在中國市場冒出頭的新秀,迅速走向國際舞台,沒有人敢輕忽他們的潛力。

對台灣產業發展來說,過去幾年,已經在許多新科技領域都輸掉了,對於半導體這個還有些許優勢的產業,不論技術升級、合併收購,絕對需要政府民間投入更大力量。

更不能忽略的是,在中國邁向半導體大國的路上,台灣應想好自己的中國策略,這是遠比5+2產業更重要的國家政策,整合業界與智庫等各方力量,擬出策略與因應之道,只有抱著分一杯羹的共好哲學,在中國進占全球版圖時,才不致於被整碗捧走、全盤皆輸的地步。

過去台灣的成功,是靠著政策與企業家,如今政策退位,只剩優秀的企業家單打獨鬥,但我們仍期待,台灣不乏想突破困局且深具野心的企業家,一定要在中國崛起的市場大餅中,狠狠咬它一口,千萬不要客氣。

不然,每天吵吵鬧鬧的台灣,還能剩下什麼?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