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慘業開始復甦,也成為電子股吸睛標的。目前 DRAM 最强,LED 後勢看好 , 太陽能最壤時候已過,但面板可能明年供需會反轉,投資人仍需慎選標的,才能真正賺到錢。
文 / 林宏文
近來低價電子股大漲,過去被視為「四大慘業」的,在產業供需情況與競爭環境呈現新的變化下,股價也擺脫以前的低迷走勢,呈現輪番上漲的格局,也成為這波股市回升潮中的投機標地。
列為四大慘業之首的 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從 2008 年金融海嘯至今,產業陸續整併為三星、海力士及美光等三大廠,供應面進入穩定均衡狀態,業者也不積極擴廠。至於需求面則因手持裝置及雲端伺服器的應用大增,比重已分別達 36% 及 25%,讓原本以 PC 應用為主的市場,降為僅剩不到兩成。由於供需情況改變,標準型 DRAM 自去年起至今已上漲五成,今年第一季還持續上漲。
與 DRAM 產業很類似的編碼型快閃記憶體(NOR)及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也一樣都出現大漲走勢,供需情況也因物聯網、智慧穿戴裝置及車聯網三引擎驅動,但最近三年全球新增產能有限,因此出現明顯缺貨情況,國內 NOR 主力大廠華邦電、旺宏產品奇貨可居,享受多年來少見獲利與股價同步上漲的多頭行情。
至於去年七月起價量齊揚的面板股,群創、友達成為外資買盤重心,主因也是面板應用範圍擴大,但新增產能未大量開出,因此面板報價逐季調漲。不過,今年開春紅盤以來,群創、友達頻遭外資反手賣出,股價也回檔至少一成,嚇壞不少投資人。
根據 JP Morgan 二月中的最新報告,估算韓、中、台、日等面板產能的變化,從 2017 至 2019 年的三年間,全球面板的需求成長率分別是 4%、4%、4%,但供應成長率則是 3%、6%、11%,也就是說,明年起面板就有供過於求的疑慮,後年則更加明顯,因此 JP Morgan 估計此波面板漲價已見高點,無法延續至明年,因此調降群創、友達的投資評等至中立。
以目前全球新增面板產能來看,除了大陸京東方、華星光電等擴增八條以上的 8.5 代線外,又加碼投資四條 10.5 代及 11 代線,重演過去瘋狂擴廠的產能競賽。此外,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光也陸續宣布投資廣州 10.5 代線,並透露也有在美國投資面板廠計畫,這些產能都將在今年下半年陸續開出,確實造成面板再次供過於求的壓力。
不過,包括友達董事長彭雙浪及群創董事長王志超都說,面對大陸廠產能瘋狂開出,台廠已無法走價格戰的老路,一定要思考如何整合技術並提升價值。如今,台灣面板業者將許多高階技術如曲面、全平面無邊框、4K、HDR 等整合後,推出高階、高功能及高價的產品,才能因應對手的價格競爭。
至於沈寂最久的 LED(發光二極體)與太陽能,如今景氣與股價也都有明顯加溫,其中 LED 的復甦現象又比太陽能早而且明顯。
從最敏感的售價來看,LED 磊晶龍頭晶電去年中就已宣布調漲部分產品價格,漲幅在兩成至四成之間,也拉動大陸業者如三安光電及木林森的跟進,今年元月,三安更針對低毛利產品調漲 8%,也讓 LED 景氣回升吃下定心丸。
此外,新市場的推動力量也很大,從去年十月起,中國淘汰白熾照明燈的使用,禁止十五瓦以上的白熾燈進口與銷售,這些產品都已陸續轉用 LED,預料可創造至少千億元的市場。事實上,過去中國一直是驅動 LED 的重要市場,從 2006 年至 2014 年,市場規模已從人民幣 356 億元增加到 3507 億元,預估到 2017 年再成長一倍以上至 7485 億元(約新台幣 3.53 兆元)。
在 LED 產業整併部分,先前大陸廠商積極收購國際 LED 廠的消息,如今在進度是有斬獲也有落空的情況。二月十一日,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批准中資財團收購歐司朗照明業務,由於德國經濟部於今年元月已通過批准此案,因此這樁收購案目前只待中國監管部門最終批准即可完成。德國歐司朗(OSRAM)是國際照明大廠,此次是將家用照明燈具的朗德萬斯(Ledvance)單獨分拆出售,收購方是由木林森、IDG 資本和義烏國有資產運營中心組成的中國財團。
不過,另一件備受矚目的收購案,由中國福建宏芯基金 ( FGC )計畫收購德國半導體設備供應商愛思強( Aixtron ),進行地就不順利。去年十月,德國政府已宣布暫停許可,並重啟審查程序,十二月初,美國總統歐巴美直接簽署命令,禁止宏芯收購愛思強在美國的相關業務。此項併購案雖然尚未落幕,但由於愛思強是以開發 LED 精密設備 MOCVD 為主,美國與德國政府顯然是因為擔心中國可能將此項技術應用於軍事用途,因此才出手阻止。
不過,儘管愛思強的收購未過關,但大陸業者過去幾年已茁壯為國際大廠,從磊晶廠三安光電到封裝及照明廠木林森,都建立起驚人的經濟規模,並已追上或超越台灣業者,讓台灣 LED 產業出現與面板廠很類似的處境。台灣 Led 業者也要尋求差異化與創新模式,才能因應殘酷的競爭。
其中,包括億光、麗清、艾笛森、雷笛克等公司,都加強車用 LED 市場的布局,轉型成績均已見成效。以近來價量俱揚的艾笛森為例,在轉型兩、三年後,在車用日行燈及尾燈部分的業績,已占公司營收 10% 至 15%,透過產品線的轉型,去年第三季開始轉虧為盈,也讓艾笛森成為此波 LED 上漲的重心。
此外,封裝業者東貝也力圖轉型,東貝董事長吳慶輝表示,目前東貝已忍痛減少低價接單,並調整客戶結構,在照明部分由代工走向自有品牌,已簽下 Toshiba(東芝)品牌使用權並行銷歐洲,至於在背光則新增國際 TV 大廠客戶,預計今年可以放量,整體毛利率也可明顯提升。
農曆年後股價開始追趕的太陽能,也是悶了好幾年的產業,去年第四季矽晶圓材料率先上漲,之後電池片價格也出現上漲,每瓦價格從 0.23 美元漲到 0.24 至 0.25 美元之間,漲幅在 4% 至 5%,不過由於電池片上漲,但矽晶圓材料也漲,因此許多生產太陽能電池的公司營收不一定增加,至於利潤恐怕也要到第二季後才會明顯好轉。
不過,在眾多太陽能上下游產業中,目前矽晶圓材料的價格仍強,對國內業者如綠能、達能、中美晶、國碩等較有正面貢獻,至於電池廠過去幾年進行產能搬遷與調整,營收多處於停滯或下滑的情況,但也都陸續進行轉型升級的工作,例如開發我國特有的模組平台,例如防風、防鹽害等,並維持高品質高應用,整合儲能及發電技術,還有像新日光投入經營太陽能獨立電廠(IPP)的商業模式,擴大電池與模組的出海口,並預計切割出公司赴香港掛牌上市,也都是太陽能業者擺脫慘業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