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鼎董座張念慈:第二波創業會比第一波更精彩

文章目錄

經過一年來的劇烈修正,生技產業如今醞釀另一波成長動能,生技股王浩鼎董座張念慈認為,第二波生技創業潮將遠比第一波要精彩,十年內生技業創造兆元產值不會只是夢想。

口述 / 張念慈  整理 / 林宏文

七月底剛拿到年滿六十五歲的敬老票,生技股王浩鼎董座張念慈形容自己早已退休不管事,不過,在浩鼎臨床試驗數據即將揭曉前,張念慈仍接受本刊專訪,除了對台灣生技業的發展非常關心外,對於過去一年來生技股股價修正,以及第二波的創業風潮,都有深入的觀察與分析。以下是張念慈以第一人稱口述的整理內容。

近年來生技產業在台灣備受重視,有人還喊出「兆元生技產業不是夢」。我覺得,若三、五年間就希望台灣生技業產值達到兆元,我想這一定是一個春夢,絕對達不到。但若把它推到十年後,我想也許會有一點機會。

我對台灣生技業很有信心的原因,是因為我已看到台灣生技業第二波創業潮已經開始,未來幾年會有更多好公司出現。在新創事業中,包括在新藥及醫材兩大領域,我都已看到至少各有十幾家新創公司,不論品質與水準都不輸第一波的企業,我相信,三年後興櫃市場一定有很多好公司準備要掛牌。

我預估,在過去十多年成立的第一代生技企業中,應該就有幾家公司可以衍生成大樹,所謂的大樹,就是指市值可以達到三十億至一百億美元之間的企業,要長成這樣,當然不能只是自然成長,還是要透過國際併購才行。至於最近幾年成立的第二代企業,亮點也很多,未來若接替上來,會讓台灣生技業發展源源不絕且愈來愈精彩。

不過,生技業要如何達到兆元產業,我認為有四件事很重要,一是專利(IP),二是選題,三是人才,四是資本市場。

在專利部分一定要夠強,用西方術語來說,就是要能夠登在橘皮書(orange book listable)上,能登上去才代表 IP 夠強 ; IP 當然也不是拿到就好,還要能夠用來打仗(defendable),另外,經營團隊還要想辦法把專利保護期延伸到最長,我認為目前台灣產業界都還很缺乏這些概念。

選題更是重要,選題一定要精準,尤其要打全球品牌時,時機、題目、銷售團隊、對市場需求的了解等,都必須考慮在裡面,尤其如何選一個台灣比較有優勢的題目更是重點。

至於人才的培養與引進,目前台灣有海歸與本土人才,總體來講算相當足夠,但長遠來看,年輕一輩在高階經營管理策略與國際接軌上還是很缺乏。過去台灣的人才政策相當保守,例如過去台灣還規定,沒有營收的公司不准請海外人才,很多新藥公司沒有營收,因此就不能聘海外人才,這個政策一直到今年六月才拿掉,目前台灣對大陸人才也是限制嚴格,這些都有檢討改進的必要。

如何管理生技公司不同專業的人才,也是一門大學問。從研發、臨床、製造,到行銷、授權、法規,一家公司內有七、八堆不同專業的人才,當公司發展到不同階段,要讓不同的人來帶頭,或是再從外面找人,這些都不容易,台灣企業目前在這一點也都還有待加強。

至於在資本市場部分,也是投資人最關心的議題,我覺得可以多談一些。過去一年,台灣生技股跌幅很重,我覺得當然是因為之前炒作太厲害,下跌才會那麼猛,至於若要再漲回去,一定是要有體質的企業。

台灣生技業的資本市場雖然活絡,但散戶比重太高,就像「流寇」一樣,一千多億元的游資在市場竄來竄去,今天買這支股,明天買那支股,這樣的資本市場很不健全。美國投資生技業的都是大型專業機構,很少有散戶。持股時間長,才能形成一股安定的力量。

至於外資為何還沒進軍台灣投資生技股? 我覺得是因為專業外資會買在關鍵轉折點(inflection point),以美國市場為例,若有公司產品開發成功,或許股價已大漲三成至七成,但外資此時才會進來買,因為後面可能還會再漲三至四倍,他們的投資策略相當慎重,沒必要去搶短線。

很多人擔心生技業有泡沫化的問題,覺得生技業很燒錢,成功機率又低。我舉美國的例子來說明,2010 年美國大約有六千家生技公司,其中上市公司不到三百家,而三百家公司中真正有產值的只占一半,裡面真正賺錢的又不到五十家,也就是說,六千家企業中真正有淨利的其實不到 2%,這會是一種常態,但仍然可以造就一個很大的產業。

我不擔心泡沫化的問題,套一句麥克阿瑟「老兵不死」的話,「Biotech never die, they only merge with each other.」生技不會死,即使失敗了,最後還會融合到產業之中,因為有太多失敗是因為設計錯誤或資金無以為繼,但人才、智財與題材,最後都會重新找到出口振奮再起。

不過,台灣與美國生技業若遇到失敗,處理方式確實很不同。美國公司習慣失敗,產品不成功,由於股東通常是創投或法人,很習慣就結束或賣掉 ; 但台灣老闆即使一個產品失敗了,都會想辦法再多設幾個產品或事業部,想辦法再活起來,絕不輕言退縮。這沒有對錯,投資人要自己判斷。

浩鼎目前已進入關鍵時刻,很多人問我,為何浩鼎選擇走研發銷售一條龍的方式?我要強調,這路很難走,不一定是台灣生技業最好的商業模式,但浩鼎抗乳癌新藥 OBI-822 的創新療法,在主動免疫療法中打開一個全新領域,當然也要冒很大風險,我只是希望浩鼎能做一個示範,證明台灣也有能力做一流的生技企業。

張念慈小檔案
出生:1951 年
現職:台灣浩鼎董事長
經歷:美國 Cinogen 及 Pharmanex 創辦人
           美國 OPTIMER 公司董事長
學歷:麻省理工學院資深研究博士
           美國布蘭戴斯大學有機化學博士
         台灣輔仁大學化工系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