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是感染冠狀病毒高風險者!」 20年前蔡董做幹細胞 意外催生這App成防疫新商機

文章目錄

「我從沒想過,我竟然是感染冠狀病毒的高度風險者!」指著手機內建的「預知因」App,訊聯董事長蔡政憲驚訝地說,在全球新冠疫情肆虐,台灣近來也有本土案例出現的時刻,App顯示,他是屬於容易受感染的體質,讓他更加不敢掉以輕心。

蔡政憲手機上的這個App,是訊聯集團另一家公司創源提供的基因檢測服務,可以為客戶量身訂做基因分析,了解本身對於冠狀病毒及流感病毒等感染,以及相關的健康風險資料,還有對哪一些食物及汙染物敏感,同時還能提供個人健康、運動及用藥等衛教相關資訊及諮詢。

蔡政憲說,投入生技產業那麼多年,現在才知道自己不僅是新冠高危險族群,而且透過基因檢測,也發現自己若得到流感,會比一般人更嚴重。

臍帶血幹細胞庫累積20年

隨著全球基因定序等相關研究不斷進展,加上檢測價格大幅下降,蔡政憲創業20年所蓄積的能量,已讓訊聯成為台灣基因定序資料庫,以及精準醫療領域不可忽視的要角。

2000年成立的訊聯生技,是國內第一批投入臍帶血幹細胞儲存的公司,20年過去,很多同業都關門或整併,但訊聯臍帶血庫至今已累積4.3萬多筆資料,列居全球第四。隨著醫學進展,如今這個資料庫除了可以供個人及兄弟姊妹、父母等家人使用,若其他有需要的人,也可以在資料庫中尋求配對及授權使用,目前訊聯已累計3百多件成功移植案例,一步步實現資料庫存捐互利的目標。

其實,台灣幹細胞資料庫發展極早,且走在世界前端,訊聯的臍帶血幹細胞庫只能算是第二代,第一代就屬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做得最好,截至2019年中,慈濟已建置逾43萬筆骨髓資料庫、完成1237例骨髓幹細胞捐贈,提供國內33家、國外1千餘家醫院尋求病患配對,每年還提供逾350例的造血幹細胞。

如今訊聯不僅臍帶血幹細胞庫累積一定的能量,在免疫細胞、牙齒幹細胞、成人周邊血幹細胞與脂肪間質幹細胞等多種細胞庫,也累積達140萬名客戶,國內40%的新生兒,也就是每2.5個媽媽,就有一個是訊聯客戶。

2008年,訊聯轉投資成立以基因檢測為主的創源生技,進軍精準醫療及預防醫學市場。在蔡政憲的想法裡,訊聯主攻再生醫學並擴展至細胞治療,結合創源聚焦發展的基因檢測,以及集團近年積極投入的數位醫療,可以構成訊聯發展的三隻腳。

訊聯打下三隻腳的布局,對照近幾年全球生技產業的發展,確有許多相似之處。

以一年來對全球生技業帶來最大挑戰的新冠疫情為例,全球感染人數不僅破1億人,單是美國,因新冠疫情死亡人數便超過40萬人,超過美國在二次大戰的死亡人數,因此,全世界無不積極投入疫情的防堵,以及相關疫苗及藥物的開發,而這些研究投入,都更加速細胞治療的發展。

幹細胞市場從儲存走向應用

至於國內生技產業的發展部分,根據衛福部最新規定,「臍帶血自存自用可以回歸醫師臨床的專業判斷」,這意味著除了過去已核准的29項臍帶血常規治療疾病外,未來臍帶血將增加更多醫療使用的機會。

蔡政憲透露,訊聯在間質幹細胞的投入,目前已達9種器官、適應症也不少,再加上自體免疫十幾種研發。另外,在間質幹細胞的再生醫學進展,也有三項肺部臨床試驗,包括國內的ARDS(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進入人體二期臨床試驗申請,並與北部醫學中心申請ARDS恩慈專案,與中山醫大附設醫院進行癒後肺纖維化的臨床研究等。

過去20年,幹細胞市場商機最多體現在儲存市場,蔡政憲認為,未來20年「幹細胞的應用市場已經來臨」,尤其2018年衛福部發布《特管法》修正條文,開放六項細胞治療技術,適用對象包括自體免疫細胞治療,為台灣的細胞治療開啟一扇大門,國內近八成醫學中心紛紛成立細胞治療中心,讓台灣細胞治療產業鏈更加完整。

而在再生醫學、組織修復等的具體成功案例,也讓訊聯看到產業的一線生機。過去幾年訊聯和三總合作,以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慢性傷口,替糖尿病患提供一個癒合傷口的療法。最近,三總讓兩位60多歲及80多歲的糖尿病患者,透過抽取自體脂肪幹細胞進行移植,治療傷口潰爛問題,經過六周的療程後,效果良好。

類似的實證,讓蔡政憲看好未來類似的細胞療法運用商機。蔡政憲說,如今訊聯已累積20年的幹細胞儲存經驗,未來20年是細胞治療的應用開展時代,他相信訊聯會走出一條很穩健的路。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