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十三日主持「移動互聯網兩岸年會」四場座談會的心得,貼在這裡與各位網友分享。
昨天主持完小米雷軍及獵豹傅盛的「移動互聯網兩岸年會」四場座談會,回來實在太累,今天腦袋清醒多了,把昨天的三個感想整理一下。
首先最大的感觸是,傅盛說,台灣有便宜的優秀人才,研發人才實力強,英文及國際化程度都明顯高過北京,因此他們來台灣大舉招募人才。一位朋友跟我說,他有一位做研發的朋友,原本年薪 90 萬,但台灣雲豹願意加碼到 130 萬挖他。事實上不只獵豹,58 同城創辦人姚勁波也說,他們要來台灣成立公司、找人才。
聽到這些說法,不知道該高興還是難過,兩岸的發展已走到時空交錯的反轉點,過去台灣企業大舉到大陸投資,利用當地低廉的人力成本,但如今中國企業茁壯了,在美國募集大筆資金,現在反而覺得台灣人才便宜了。從現實角度來看,目前台灣缺乏夠強夠好的移動互聯網企業,年輕人也沒有太多選擇,有人願意出那麼多錢請你,那就加入吧!
台灣這幾年經濟成長停滯,薪資十六年不漲,關鍵就在投資不足,大部分企業將投資重心移至中國大陸,同一個時間點,韓國將投資重心放在韓國本土,如今在薪資及研發等領域仍保優勢,希望台灣企業家未來能夠將投資重心放在台灣,而且要真心誠意在台灣投資,不要只是說說就算了,就像雷軍發出小米要在五至十年內成為智慧手機一哥的豪語,但蘋果主管挖苦他,「it’s easy to say, but hard to do.」這句話同樣可以送給真心愛台灣的企業家。
第二個感觸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雖然從模仿起家,不是從 0 到 1,但從 1 到 n 的發展歷程,也築成一道巨大屏障,影響力直追美國。58 同城再投資 O2O 的 58 到家,將代駕、搬家、美甲及保潔等都納入網路事業,這種模式似乎在美國也不容易見到。
中美兩強在移動互聯網的布局與發展,深深影響全世界的走向。在這個匯聚兩岸創業家的年會中,雖然台灣也有許多成功創業家一起參與,但與對岸比起來,規模與市值明顯小了許多,讓論壇主持變得相對困難。
台灣移動互聯網產業無法複製中美兩強的任何一種,需要走出自己獨特的發展模式,以在地服務為主的網路產業,也與過去電子製造業的致勝模式很不同,台灣強大的舊經濟勢力,除了挹注資源給年輕人外,也要忘掉過去成功的包袱,網路創業家則要在列強夾縫中,走出有別於以往創業先賢的路。
時間軸總經理葉建漢提到一個很好的 idea,他建議台灣創業家可以找大陸夥伴一起創業,不一定只找自己身邊的人,建漢從念交大大一時就開始創業,三次創業屢仆屢起,如今被遠傳收購。建漢這個點子,似乎也可做為兩岸互聯網產業合作一個很好的起點。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台灣有沒有更多的投資與創業。這幾年台灣社會努力推動創新創業風潮,希望能夠真正帶動年輕一輩前仆後繼投入創業,同時,過去台灣累積的各種資源,從產業、資金到有影響力的人,都應該提攜更多年輕後進,讓 old money help new generation,這可能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第三點則是,網路前輩詹宏志先生及 Zoom 亞太執行副總羅子亮提到,二千年前後,台灣網路產業相當興盛,但之後一路落敗。最該負責任的不是年輕人,是台灣最有錢的六十歲以上的人,整個社會對網路產業缺乏想法、喪失想像力,年輕人少了這個讓他們發揮的空間,實在很可惜。
最近我看到聯想集團創辦人柳傳志也提到,他沒想到在大陸以開發交友 App 平台的陌陌,也能夠在美國上市,而且還創下那麼高的市值。其實,柳先生會有如此感嘆一點也不奇怪,全世界的老人都不會用 App,像我開始老花眼之後,也減少使用 App 了,網路終究是年輕人最懂吧!
昨天會場內從雷軍到所有創業者,沒有人打領帶來,這個情況我早就可以猜到,後來施振榮先生與第一金證券的陳萬金先生,當場把領帶拿掉,我想,明年除了希望台灣有更多優秀創業家可以來參加之外,也希望來參加這個年會的人,大家都不要再打領帶吧!
詹先生還特別提到,台灣現在變成如此,媒體也要負點責任,今周刊這幾年努力打破世代落差,鼓吹進步觀念,希望對社會的世代剝奪有些幫助,這期今周刊以雷軍為封面,請大家多多捧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