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範移轉下 CEO 的挑戰之三 兩岸競合新局 CEO 要創造形勢與價值

文章目錄

文 / 林宏文

日前,大陸三安光電宣布入股璨圓,取得將近兩成股份,並由璨圓董事長簡奉任、三安董事長林秀成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協議。這是兩岸 LED(發光二極體)產業具關鍵指標的聯盟案例,在兩岸既競爭又合作的環境下,未來對台灣企業來說將是一大考驗,CEO 要創造有利形勢及附加價值的工作,也將更為艱鉅。

從兩家企業的基本條件來分析,三安光電是目前大陸第一大 LED 廠,LED 晶片產能已穩居大陸市場寶座,以 2012 年為例,三安加璨圓總產能規模達 245 台 MOCVD(有機金屬化學氣相磊晶)機台,低於台灣第一大晶元光電的 334 台,不過,由於三安尚規畫了 100 台產能,所以 2014 年三安加上璨圓產能將上看 345 台,可望逼近晶電。

在財務表現方面,2012 年前 3 季三安營收高達 1.57 億美元,為璨圓的 3.4 倍,獲利方面,三安的營業利益率維持在 12.2 至 24.8% 間,相對來看,璨圓介於 -3.3 至 -9.2%,明顯較三安差了許多。

在市場方面,璨圓目前出貨以台灣及其他亞洲等國際市場為主,三安則全部銷至大陸內地。三安入股璨圓,著眼的是人才、技術與國際市場,而璨圓則希望藉著三安的成本、產能及市場優勢,進軍大陸市場。

很明顯的,從公司規模與獲利來看,這是一場不對等的聯盟。就好像鴻海與夏普的入股談判,雖然鴻海只計畫入股夏普不到一成股份,但大前研一卻認為,在形勢上,卻有如鴻海要併吞夏普,因為兩家公司目前的形勢強弱分明 ; 三安與璨圓的關係,就有如鴻海與夏普。

也難怪,璨圓目前每股淨值達 23.75 元,但三安卻以 19.6 元入股,相當於淨值折價二成的價位,儘管目前許多電子公司股價都不好,但三安以如此低的代價取得璨圓第一大股東的位置,只能說,三安在適當的時機點談到一個好條件。

此外,此聯盟案的另一個不對等,在於璨圓並未同步入股三安,未來三安因聯盟案取得的競爭優勢與獲利挹注,璨圓也無法同步分享。

當然,在此聯盟案中,璨圓董事長簡奉任最重要的目標,就是所有台灣企業 CEO 的共同罩門:希望藉此進軍大陸市場。事實上,每個 CEO 都很清楚,兩岸 ECFA 談判進展有限,大陸在民族工業的大旗下,施行本地保護主義,許多台商進入大陸市場,都無法取得比其他外商更大的優勢,大陸儘管也推動 LED 十城萬盞路燈方案,但台商取得商機的寥寥可數,璨圓最後終於決定與三安進行聯盟,最重要就是這個目的。

更進一步分析,璨圓與三安原本就是競爭對手,但璨圓沒有三安的在地優勢,也缺乏三安因為取得大陸政府補助款而擁有殺價競爭的空間,未來,璨圓將代工產品交由三安生產,短期或許有機會獲得利潤,但長期於國際大廠訂單則有被三安取代的風險。

更令業界人士擔憂的是,過去大陸 LED 產業為了追趕台灣,包括三安在內,都曾在台灣大肆挖角,總計大約有二百位台灣的 LED 工程師及主管都被挖角到大陸,其中有一大部分來自晶電。如今,三安入股璨圓,更讓這種競爭關係變得合法又合理,也讓 LED 產業界憂心未來的進展。

筆者在天津南開大學修讀經濟學碩士時,所撰寫的論文主題就是「日、韓、台、中四地的電子產業競合關係」,我將在電子業二十年的採訪經驗,整理出過去台灣與大陸電子業許多聯盟成功的模式,其中包括個人電腦、手機及電視等產業,歸納出的結論是:兩岸是「合則兩利、分則兩害」,需要進行更深度的策略結盟,才能抵禦三星及蘋果等國際大企業的進逼。

不過,在論文答辯時,一位教授的評論是,「你的結論方向當然很正確,但每個政府都有自己的一套產業政策,恐怕不是用那麼簡單的結論可以談完的。」聽到這樣的評論,我並不是很意外,因為,在我第一線的採訪經驗中,早就感受到大陸全力發展民族工業的決心,台灣產業界恐怕也不應有太多的誤解或憧憬才是。

過去,台股有所謂的「雞蛋水餃股」,早期傳統產業最多,但如今電子股卻是雞蛋水餃股的大宗,股價低於十元的公司滿街都是,未來,電子業跳樓大拍賣的情況只會愈來愈多,類似三安入股璨圓的案例也將不斷發生,CEO 勢必要在是否引進大陸策略股東間做出兩難的抉擇。

台灣 LED 產業發展二十餘年來,在人才、技術、市場都累積了豐富經驗,如今更有許多企業朝向照明應用及品牌發展,是台灣相當札實的一個產業。我們很期待璨圓與三安的聯盟案能夠圓滿成功,因為這是台灣 LED 產業最重要的一場試驗,也是兩岸入股合作的指標,我們期待簡奉任可以在逆境中,創造出更有利的形勢及價值,才不致於讓璨圓的競爭力下滑、台灣辛苦建立起來的 LED 產業根基也不致於受到侵蝕。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