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台灣幾家重要的餐飲集團,例如鍋貼水餃連鎖的八方雲集,還有手搖飲品牌歇腳亭、快樂檸檬、日出茶太,以及泰國菜連鎖的瓦城等,都已陸續從中國市場撤退,並積極轉戰北美市場的消息。台灣要如何將這些平民百姓的餐飲美食,成功推廣到世界各地,顯然是當下很重要的課題。
在台灣餐飲美食輸出國際的過程中,我相信一定會遭遇很多考驗,不只有跨國經營與文化差異的挑戰,也有流程簡化與產業創新等需求,如何像麥當勞打造出一套能夠輸出全球的模式,將是台灣餐飲食品行業能否突破的關鍵。
最近,我採訪徐浩哲創辦的百睿達(Botrista)公司,目標是要透過大量科技與傳統食材產業做整合,將台灣手搖飲行業做到自動化及標準化,這是難度很高的挑戰,也是極具野心的企圖,對於眾多中式美食與台式手搖飲產業來說,是很值得分享的故事。
先談談創辦人徐浩哲的經歷。徐浩哲今年才三十四歲,出生台中的醫生世家,祖父、父親、弟弟都是醫生,但他從小喜歡發明東西,就跟父親說不想當醫生,想走發明之路。小五參加比賽,台灣天氣熱,他想到在帽子上裝太陽能板的點子,讓小電扇吹風降溫,這個發明就讓他得了大獎。
為了發明與創業,他聽說交大創業風氣最盛,便選擇念交大機械系,大二時和同學創辦證券研習社及投資理財社,社員竟然招募到超過一千人。大三那一年他開發一台「水上除油機器人」,後來 2011 年墨西哥灣發生嚴重漏油事件,結果這個發明爆紅,讓他賺到第一桶金。
畢業後,他去密西根大學念碩士,2013 年加入矽谷的特斯拉,當時公司規模還很小,Model S 電動車才出貨一百台,馬斯克就是他老闆的老闆,他在電池部做自動化生產工作,研究如何讓一萬顆小電池可以透過機器人,用液體塗膠固定到板子上,每天都覺得工作既挑戰又有趣。
特斯拉成長速度很快,才 25、26 歲的徐浩哲,就當上電池自動化生產部經理,管幾千萬美元預算,又不斷蓋工廠買設備,部門從七個人快速增至三百人。但公司快速成長後,雇了很多高階主管進來,讓他興起挑戰其他從 0 到 1 的創業。
會選擇創辦百睿達,是因為他在矽谷也投資奶茶店,因為美國人力貴,嘗試以機器手臂製作手搖飲,但成果卻出奇地差,不只機器人很大台、很笨重,速度又很慢。這個挫折讓他開始認真研究,要如何讓手搖飲產業,可以真正做到自動化與標準化。
徐浩哲說,後來他回想,從大學的水上除油機器人,特斯拉的電池自動化塗液體膠,到現在研發手搖飲機器人,原來他一直投入研究的事,都是「液體 + 機器人」。目前百睿達的目標,就是希望把原本需要的人工程序去掉,做到只需按幾個鍵、就可以快速調出各種飲料的機台。
在開發過程中,除了自動化機台的軟硬體整合及雲端技術外,還要與眾多食材及原料行業合作,讓食材也能標準化。因為採訂閱制,客戶可以買或租賃機台,但原物料、耗材都要持續採購,目標是讓餐飲店能夠因此提高獲利。要達到這些目標,就要研發高品質濃縮液及還原流程,也要減少包裝塑膠等耗材,如今已減到只剩八分之一碳足跡,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研發創新的工作。
目前百睿達在台灣設研發部門,由曾任職蘋果公司的張詠翔(也是與徐浩哲同一屆交大工工管系畢業的校友)擔任台灣總經理,帶領三十多位員工從事各種軟硬體開發及食品原料等研究,至於銷售市場則以美國為主,由執行長徐浩哲坐鎮,目前有十多名員工在美國做行銷及業務。如今已賣出數百台機台,打進美國25個州的餐廳及速食店等,目標是在北美 200 萬家商店中,占到 1% 也就是 2 萬家的市場。
徐浩哲說,2017 年創辦百睿達時,他觀察到一個令他意外的數字。當時星巴克在非咖啡飲料的部分,從 2017 年起就快速成長,並且占星巴克全部銷售的三至四成,也就是說,去星巴克的人不一定喝咖啡,有很多人選擇喝類手搖的飲料,打破以前大家認為只有亞洲人喝手搖飲、但美國人不喝的觀念。 不過,以美國為目標市場,有不少挑戰需要克服。例如世界各國對食品業的要求與監管,FDA(美國食藥署)是最嚴格的,但過去台灣很多食品業習慣在中國及亞洲市場發展,因此需要號召食材廠商一起合作開發,未來才能攜手台灣食品及原料業與百睿達一起進軍國際市場。 過去,中式餐飲要進行標準化及自動化,有很多人嘗試過,但大部分都失敗了,徐浩哲想挑戰這個機會,他認為機會之窗還有四年,若百睿達做起來,就可以像 Tesla 那樣成為電動車龍頭,而且,這是整合軟硬體、雲端、食品包材等,已不純粹只是科技業,更要與傳統食品材料業結合,因此要號召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完成。百睿達若能成功,將為台灣餐飲業進軍國際市場帶來重要示範,值得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