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台灣是下一個烏克蘭?聯電前往新加坡投資晶圓廠 背後深藏2大意義

文章目錄

擔心台灣是下一個烏克蘭?聯電前往新加坡投資晶圓廠 背後深藏2大意義
(圖片:今周刊攝影組)

晶圓代工廠聯電昨(24)日宣布,將投資50億美元於新加坡興建十二吋晶圓廠,生產22/28奈米製程,並於2024年底開始量產。這是聯電相隔逾20年後,再度啟動赴新加坡投資設廠,在全球瘋半導體投資建廠的市況下,老牌晶圓代工廠聯電的新動作,有很多值得玩味與討論之處。

根據聯電的資料,這座新廠的特殊製程技術,包括嵌入式高壓解決方案、嵌入式非揮發性記憶體、RF-SOI及混合訊號CMOS等,都是在智慧型手機、智慧家庭設備和電動車等廣泛應用上至為關鍵的技術。

此外,聯電也指出,新廠擴增的產能也與客戶簽訂長期供貨合約,以滿足5G、物聯網、車用電子等市場的強勁需求,特別是協助紓解22 / 28奈米晶圓產能結構性短缺,確保2024年後對客戶有足夠產能供應。

對於聯電的新加坡投資案,先看幾家外資券商第一時間寫的報告。我找了三家代表性券商UBS、麥格理及高盛,對聯電的評估分別是中立、超越大盤到買進,目標價分別是62元、85.25元、114.5元,三家券商的價格預測高低相差近一倍,顯示分析師對晶圓代工景氣預測已出現明顯分岐。

麥格理報告認為 晶圓代工沒有供過於求壓力

在這三家外資評估報告中,較保守的UBS及麥格理都以股價淨值比(P/B)法來預測,UBS是以2023至2025年ROE成長19%為計算基礎,因此以2.5倍乘以2023年預估淨值為62元當目標價;至於麥格理則預估未來三年ROE成長23%以上,並以3.5倍乘以2023年淨值得出85.25元的目標價。

至於看多的高盛,則是以本益比(P/E)法來預測,並以19倍本益比乘以今年預估每股稅後純益(EPS)6.03元計算,得出114.5元的目標價。

在這三家券商報告中,麥格理報告中提出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麥格理認為2021至2024年,晶圓代工還沒有供過於求的問題,晶圓代工產業營收的複合成長率(CAGR)可達到20%,其中晶圓出貨數量的成長是11%,至於價格則是上漲9%。

麥格理也認為,統計目前全部晶圓代工產業的資本投資(Capex),連同聯電新加坡這個新廠算進去,都還未超過11%,因此晶圓代工產業尚未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

不過,麥格理也預估,晶圓代工新廠投資愈來愈貴,晶圓廠的成本通膨(cost inflation)壓力已經發生了。

麥格理認為,2021至2024年,全球晶圓廠的建廠單位成本將比2010年至2020年增加55%,其中主要原因有三,一是EUV(極紫外光)機台愈來愈貴;二是新廠擴建成熟製程(例如聯電新加坡廠就算是)的成本也增加;第三是其他各種設備也在漲價。

麥格理以聯電A12-P6廠為例,總計投資36億美元興建月產能28K(2.8萬)片晶圓,每1K單位成本是1.3億美元,至於目前的新加坡廠12i-P3,投資50億美元興建30K(3萬片)月產能,每1K單位成本1.67億美元,顯示晶圓廠投資確實愈來愈貴了。

兩個意義:地緣政治、展現決心

最後,在烏俄戰爭的此刻,聯電宣布這個新加坡投資案,我認為還有兩個重要意義可以探討。

首先,是地緣政治的因素。這是未來十年觀察半導體產業發展及策略布局的重點,聯電選擇新加坡蓋廠,而不是美國、日本或歐洲,應該有其重要意義。

昨天美股因烏俄戰爭盤中大跌,道瓊尾盤從最低點往上狂拉900餘點,在所有費城半導體股幾乎都大漲的情況下,台積電ADR仍然下跌3.47%,聯電ADR也下跌1.81%,可是美股格芯(Global Foundry)大漲14.29%,英特爾也上漲4.64%,這是否意味著外資擔心台灣會是下一個烏克蘭,因此把希望寄托在美國其他晶圓代工廠的表現?

不可諱言的是,在全球地緣政治的緊張衝突下,把晶圓廠蓋在哪裡,顯然是目前全球資金最關心的焦點。

我認為,聯電這個新加坡投資案,重點就是新加坡這個地點,因為新加坡是一個政治中立且相對安定的地區,在美中較勁、強權及地緣政治衝突日益嚴重的時代,在炮火聲不斷的全球晶片競賽裡,選擇投資地點的價值,最終還是會被特別突顯出來。

況且,聯電很早就在新加坡設有十二吋廠,目前月產能五萬片,已經累積很多與新加坡政府合作的經驗,而且相較台灣,新加坡電力充足、人才取得多元化,又可服務來自各國、尤其是來自歐系的國際整合元件製造(IDM)廠;此外,新加坡及東南亞的封測廠也不少,在就近服務客戶上應該有不錯的優勢。

其次,在投資人對晶圓代工景氣與供需已出現疑慮的情況下,聯電的新加坡投資案,是一個具體展現信心與決心的對外宣示。

農曆年後,聯電、台積電股價不斷下滑修正,原因就是市場擔憂,晶圓代工成熟製程將在2023年供過於求,而且這正是源自農曆年前聯電法說會時,總經理王石回答記者詢問時表示,「假如成熟製程在2023年供過於求,對聯電也沒有什麼影響。」

但是,對於這個說明,媒體的重點放在「聯電預期28奈米明年將供過於求」,當然也就成為拖累股價下滑的因素之一。聯電昨天宣布在新加坡建廠,表達的是新廠與客戶訂有長約基礎,不擔心2024年底開始量產後會出現供給過剩問題。這個投資案的宣布,似乎也是聯電向投資人表達正面樂觀的態度。

其實,對於經營事業的人來說,當市場有發展機會時,當然是要積極爭取,那怕未來市場競爭很激烈,也要想辦法變成最後贏家,因此擴廠已經成為不得不做的選項,因為如果不擴廠,那將來客戶需要產能怎麼辦?豈不都跑到競爭對手那邊了?

我相信,對於做生意的人來說,什麼事都不做,然後失去訂單與商機,一定比激烈競爭後,被對手打敗還要痛苦。也就是說,寧可光榮戰死,也不要成為一個畏懼上戰場的士兵。

但重點則是要有秩序的擴充,有所本的增加產能,這是未來晶圓代工產業決勝的重點,不管台積電、三星、英特爾,或是聯電、格芯、力積電等,如何選擇對的戰場,然後最終又可以打勝仗,恐怕才是未來投資人最重要的選股關鍵。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