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斷貨浪潮 美中科技戰對台灣是利還是弊?

文章目錄

7月初,美國處理器巨擘英特爾(Intel)暫停供貨中國大陸伺服器品牌大廠浪潮信息...
7月初,美國處理器巨擘英特爾(Intel)暫停供貨中國大陸伺服器品牌大廠浪潮信息(Inspur),導致浪潮在A股的股價一度大跌,另外台灣供應商也有部分受到波及。 圖/路透

7月初,美國處理器巨擘英特爾(Intel)暫停供貨中國大陸伺服器品牌大廠浪潮信息(Inspur),導致浪潮在A股的股價一度大跌,另外台灣供應商也有部分受到波及。不過,斷貨風波只歷經三天就平息,英特爾很快就恢復供應,沒有出現像華為禁令引發的巨大風暴。不過,從這個事件中,仍有一些值得台灣關注的效應。

英特爾對浪潮的斷貨,起因於美國政府近日將華為、海康威視、浪潮等共20家科技公司列為「中國軍事公司或歸中國人民解放軍所擁有或控制的公司」,並且決定施以新的制裁。

在這份20家科技公司的名單中,包括: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國南方工業集團、中船重工、中船工業、中國北方工業集團、華為、海康威視、浪潮集團、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中國鐵建、中國中車、熊貓電子、曙光信息產業公司、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廣核和中國核工業集團等。

據了解,在浪潮信息傳出被納入美國出口管制名單後,英特爾對外回應是,「這是英特爾內部供應鏈調整,兩週內恢復向浪潮信息供貨。」不過,三天後英特爾就恢復供貨,浪潮股價也大舉回升。

分析浪潮在伺服器產業的地位,目前浪潮是中國第一大伺服器廠商,去年市占率達28.7%,領先第二名華為的16.4%,至於今年第一季市佔率又提高至37.6%,再度領先受制於美方禁令的華為。至於浪潮在全球排名則以9.6% 份額居第三,僅次於戴爾的21.6%及惠普的15.2%。

再進一步探究浪潮的零組件供應商,目前前五大供應商採購比重合計達 61%,採購金額逾人民幣 291 億元,其中供應處理器的英特爾採購金額人民幣179億元,佔年度採購總額的37.5%,至於第二大則是繪圖晶片商輝達(Nvidia)占7.8%,第三至第五大分別為泰科源(中國最大電子元器件分銷商,類似大聯大)、美商硬碟大廠希捷(Seagate)及香港電源廠商聚輝源(Albright),採購比重都在5%以上。

至於浪潮對台灣業者的採購,主要供應鏈有上游晶片廠信驊、新唐,再到下游機殼廠勤誠、系統廠神達、緯創等,不過,除了浪潮本身無法生產的晶片,以及近年來因為成長太快導致產能不足外,浪潮大多自己生產組裝或委由大陸本地業者供應,台商要做到生意並不容易。

浪潮處理器的斷貨事件,也透露出在美中科技戰中,對台商幾個重要意涵。一是在美中科技戰中,由於英特爾掌控全球九成伺服器晶片市場,中國又沒有替代方案,因此現階段很難與美方對抗,需要全力發展半導體產業,而在中國產業實力尚未建立起來,仍需要借力許多台灣企業及人才。

其次是,在美中科技戰中,台商和美商關係較為互補,但台商與中國企業則是處於競爭多於合作的狀態,因此,類似像浪潮這樣的伺服器公司,除了關鍵零組件來自英特爾、輝達(Nvidia)及信驊等公司外,其他零組件若自己有能力做,未來都將朝向自主生產的方向發展。

從美中科技戰的結果來看,由於美方仍擁有較關鍵的半導體技術,因此對中方的打擊力道仍然強大很多,台灣由於和美國企業合作程度較為緊密,受到的影響會比較小,甚至浪潮若因美方禁令而導致全球市占率下滑,一旦訂單流向戴爾及惠普等美商手中,預料對台灣產業的影響應該反而會是「因禍得福」。

因此,如果從更大的格局來看,美中科技戰到底對台灣電子業是好是壞,筆者認為,從整體來看,對台灣電子業的影響是利大於弊。

因為,從好的一面來看,美中因為競爭激烈,都要積極強化國家與產業競爭力,因此均加緊投資建設,不論是中國加緊5G、人工智慧、工業物聯網等新基建的建設,到美國大力振興半導體基礎投資,並著手切入下一世代的6G,都不斷在加碼高科技投資,也讓全世界電子產業訂單不減反增。

因此,在訂單源源不絕的狀況下,台灣電子業又一向扮演全球代工及關鍵零組件供應中樞的角色,和全世界所有客戶都可以做朋友,因此根本不愁沒有訂單,這也是為何面對疫情肆虐的情況下,台灣電子業今年以來的業績仍舊是強強滾。

至於從壞處來看,美中科技戰導致台灣可能被迫要選邊站,例如台積電不能接華為海思的訂單,另外台商也不能做被美方限制的中國敏感科技產業生意。不過,這個衝擊看起來並不明顯,例如像台積電雖然不能接單海思,但聯發科也接到生意並下單台積電,至於台積電空出來的產能又很快被其他公司如蘋果訂走,台灣並沒有吃很大的虧。

至於美中科技戰比較長遠的衝擊則是,由於美中雙方都要建立自己可以掌控的供應鏈,或培養自己國家本地的供應商,因此,台灣電子業必需跟著做生產線的移轉與調整,這會形成企業成本的增加,至於衝擊更嚴重的部分,則是沒有競爭力的產業及企業也會加速被淘汰。

綜合以上論述,美中科技戰帶來大筆訂單,將是台灣電子業今明兩年產業成長的主要動能。至於長遠來看,產業將掀起劇烈的洗牌效應,除了台商因為競爭力不足被淘汰之外,台灣各個分項領域的龍頭廠商,有機會維持強者恆強的態勢,好公司也更將不會寂寞,這應該是電子業多年來自然演變及汰換下的不變法則。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