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3奈米赴美是技術被掏空?還是國際化?投資人要辨明真假訊息

文章目錄

最近半導體產業好熱鬧,張忠謀證實台積電3奈米將赴美,二架包機先後載了600位員工及家眷飛往美國,另外前研發大將蔣尚義加入鴻海,巴菲特大買ADR的震撼還在,號稱「台版晶片法案」又被爆獨厚台積電。

全都是「護國神山」的消息,但同樣的新聞,就一定會聽到兩種不同的聲音。許多批判直指台積電擋不住美國不合理的要求,連張忠謀也保不住3奈米了,還說人才技術都將被掏空,台積電會變成「美積電」,巴菲特是因為這樣才投資的。

台積電赴美國投資,已變成是此次討論的焦點。仔細分析這件事,赴美投資確實不在原先規畫中,也是出自美國的要求,但企業做任何重大決策,都有正反兩面的利弊得失,硬把這件事講成是美國掏空台積電,就太超過了。

沒錯,台積電確實要為去美國設廠付出代價,這個挑戰很大,沒處理好對公司來說會減分,但國際布局是所有跨國企業都要歷經的過程,我在多年來的專欄中就多次主張,台積電居全球市值前十大,早就該是跨國企業,營運及廠房都應該走向國際,不能一直把95%以上的製造產能放在台灣,因為台灣的人才資源都不夠。

台積電原本就應該走出去,所有跨國企業也都要進行國際布局,做這些海外投資,都不免面臨產品、技術甚至人才可能被抄襲或挖角的挑戰,但是管理階層的責任就在這裡,一方面要爭取更多的海外商機,另一方面則要想辦法降低可能的損害,這是企業經營團隊最重要的任務。

早年德儀、飛利浦來台設半導體封測廠,許多台灣本地人才學習到經驗後,陸續離職創業或加入本地企業,也造就台灣半導體的蓬勃發展。從台灣本地的角度來看,這當然是一件美事,但對於那些赴海外投資的跨國企業,則是需要面對及解決的衝擊。

德儀、飛利浦等國際一流企業,後來也都進行轉型升級,企業也都得以持續成長。這些過程就是台積電未來要面對的,也是接班人劉德音、魏哲家要面對的難題,是他們要超越張忠謀的重大任務。

防範技術及製程被盜 台積電設有機制關卡

不過,若硬要說美國設廠是被掏空,這種說法離事實太遠。

首先,美國廠還是屬於台積電的,怎麼就變成掏空了?廠區不在台灣就是掏空,那之前去中國投資,為何不說掏空?企業赴海外投資就是掏空,那全台灣的企業都在掏空台灣。

台積電有6.5萬名員工,未來派六架專機赴美,最多大約是2千名員工及家眷。而且,以目前美國5、3奈米工廠各月產2萬片,總計4萬片產能,也只占目前130萬片產能的3%,而且這是美國全部完工後的比重,時間應該是在2028年以後,更何況這也沒計算在台灣的新增產能。

至於美國廠的製程技術是不是最先進?我在之前專欄已提過,台積電的2奈米在台中及新竹,1奈米在桃園龍潭,國外廠房的技術一定是N-1或N-2。至於海外廠房的建置,技術移轉及擴充模式叫copy exactly,也就是先在台灣完成開發,經歷完學習曲線後,再移到其他廠區。

為了防範技術及製程被抄或被盜,台積電設有相當多的機制與關卡,人員管制、技術分流,多年來累積出各種方法。否則,台積電在抄襲技術最猖狂的中國設廠已經十多年,松江、南京廠的技術為何沒流出去?中芯、華虹至今還是技術落後、規模很小?

另外,台積電每個訂單都會在三個不同廠房生產,這有分散風險的目的,也有內部競爭的考量。這些多年打磨出來的競爭法寶,批評者沒有深入了解,只放大想放大的部分,很多事實當然就被扭曲了。

至於蘋果庫克暗示要下單美國廠,好事者就說,「你看,這不就是把台灣訂單都搬過去了嗎?」同樣的,下單美國和下單台灣一樣都是台積電,而且,蘋果的訂單太大,去年蘋果占台積電營收高達26%,現在美國蓋二個廠才占全部產能3%,未來就算蓋六個廠也只占9%,這還不算台灣準備要擴充的3、2及1奈米新廠,分母還在增加。

美國廠肯定吃不下蘋果的全部訂單,但有人講得好像蘋果就要抽單了、台積電被掏空了,這顕然不是真實的情況。

台積電真被美國掏空 巴菲特不會投資

台灣現在有很多優秀人才在海外工作,不管是在中國、美國或其他地方,那麼多優秀台灣子弟到海外發展及奮鬥,這是台灣影響力的延伸,是美事一件,我們理應祝福他們,謝謝他們擴大台灣的影響力。

但我不同意的是,對這些赴海外工作的人指指點點,說美國用綠卡挖空他們,許多人是為了當美國公民才過去,就像過去也有人指責去大陸工作的人是投效敵營。台灣人在海外不同地方工作,若心依然向著台灣,不必戴有色眼鏡來指責。

還有一點很重要,企業選擇到海外布局,一定還會看那裡是不是一個公平競爭、尊重法治,而且司法是不是獨立行使、沒有被扭曲的社會。過去台積電兩度被大陸中芯侵權,最後都贏得官司,不是因為大陸司法公正獨立,而是因為提告地點在美國,司法部門願意獨立審視判斷侵權事實,最後才做出台積電勝訴的判決。

至於有關台積電的技術是否會被抄襲學走?我在過去專欄中也談過多次,台積電除了在各國申請很多專利外,早就著手建立內部龐大的營業祕密登記制度,這些已累積達二十萬件的營業祕密及IP,像藏在水面下的冰山,是不對外公開的致勝武器,也是不被對手輕易擊敗的祕訣。

因此,如果說去美國投資設廠,就要把這些祕密全部被看光光,台積電應該沒有想像的那麼不堪一擊。

台積電的競爭力,股神巴菲特也看到了。他在9月底前買進台積電30餘萬張(把ADR換算成台股計算)。投資唯一目的就是要賺錢,巴菲特的投資原則更是如此,他看到台積電長期的競爭力,還有目前被低估的股價,因此花了40幾億美元買進。

但是,若硬要說巴菲特是因為知道台積電要到美國設立先進製程工廠,又說是因為未來台積電會變成美積電,所以才決定投資台積電,同時又說,台積電到美國設立3奈米工廠是掏空,長期會很悲慘,這種說法實在邏輯不通。

如果台積電被美國掏空,那台積電股價一定下跌,股神巴菲特還會想投資嗎?他是這樣在決定那麼大筆的投資嗎?

講到這裡,還是要把ADR的基本常識說明一下。巴菲特確實是買美國ADR股票,但這不代表和台灣的台積電是分開的。ADR的股價表現雖然與台灣台積電有溢價或折價,但兩者價格一向亦步亦趨,台積電經營好或壞,兩邊的股價都會同步漲跌。

因此,巴老買進ADR,不是單買台積電美國廠的營運績效,更沒有所謂的把台積電拆成「美積電」或「日積電」,這種想像力太天馬行空、太危言聳聽,但又可能魅惑人心的說法。

台積電是台灣最強企業 需要全民支持

更簡單的說,硬要把巴菲特投資台積電的事套入政治考量,而非單純的股票投資,這種邏輯推理能力,令人嘆為觀止。或許在選前最後一周,任何議題都可以有政治攻防的角度,大家各吹各的調,可是,投資人一定要更理性判斷這些事。

其實,大家都知道,這次晶片戰爭是美中對抗,而台灣也有藍綠之爭,所以太多事情的解讀,都被局部放大,甚至被政治妖魔化,每個人都講得振振有詞,言之成理,但一樣要提醒大家,誰在胡說八道,誰在危言聳聽,自己要分辨清楚。

講了這麼多,最後就做一個結論。台積電的競爭力很強,有能力面對挑戰,我相信經營團隊能夠化險為夷,把美國投資這件事,變成是磨鍊跨國經營能力的機會。若台積電能在美國這個全世界最難搞的地方活下來,而且還活得很好,那麼未來就有機會脫胎換骨,劉德音及魏哲家也可能有超越張忠謀的成就。

台積電是目前台灣最強的企業,需要全民支持做後盾,不要被一時選舉語言亂了套,如果只是擴大台積電被美國施壓,忽略他們度過難關的決心與能耐,其實也是在看低台灣企業解決問題的能力。

還有,我也不會小看巴菲特的眼光與智慧,當然更不會為了政治目的扭曲這麼重大的產業議題,這可是足以動搖國本的關鍵產業。我的結論說完了,謝謝!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