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與聯發科關係生變?從英特爾的戰略看晶圓代工,競爭已經升級到IP之戰!

文章目錄

英特爾與聯發科公司昨(25)日拋出震撼彈,雙方宣布建立策略合作夥伴關係,聯發科將利用英特爾晶圓代工服務(IFS)的Intel16技術(這個技術雖名為16,但其實等於台積電的22奈米),為智慧終端產品製造多種晶片。兩大企業的結盟,對聯發科原代工大廠台積電造成什麼衝擊?對晶圓代工版圖又會帶來那些變數?相當值得探究。

根據雙方公布的合作內容,可以推敲出這個合作案的主要內容。

根據英特爾的新聞稿,聯發科目前每年驅動超過20億台智慧終端裝置,未來要交付下一波10億個跨多元應用的連網裝置時,IFS是聯發科進入下一個成長階段時的絕佳合作夥伴,英特爾擁有先進的製程技術和位於不同區域的產能資源,可以幫到聯發科大忙。

至於聯發科所指的合作產品「智慧終端」,應用範圍則包括智慧家庭、物聯網、WiFi等領域的成熟製程晶片。而這個「智慧終端」產品,若再仔細深入研究,很可能就是雙方合作的關鍵重點。

「矽智財」才是雙方合作的重點

一位資深產業界人士指出,許多人把英特爾、聯發科這個合作重點,擺在22奈米成熟製程技術上面,但這可能不是最大重點,關鍵的因素,應該是在IP(矽智財)的合作。

這位人士推敲,雙方的合作可能是,英特爾提供X86架構CPU的IP,讓聯發科使用在智慧終端產品上,但這些應用產品,又不會衝擊到目前英特爾的核心產品如PC、伺服器等,而是朝向更物聯網導向、更輕薄短小的終端產品去延伸。

為何這個合作案重點在X86的IP?最主要是英特爾是產品公司,擁有最強的IP,這個優勢不只台積電沒有,擁有IC設計能力的三星也沒有。

至於聯發科原本主力產品使用的IP,都是以安謀(ARM)為基礎去延伸發展的,例如4G、5G手機晶片,或類PC的chromebook晶片都是,而亞馬遜Alexa或Google Home等語音助理產品,用到的是更簡單的RISC架構,以ARM或RISC-V來做IP基礎就可以了。

因此對聯發科來說,要從過去的ARM基礎,跨到目前全世界安裝數量龐大的PC及伺服器等X86 IP市場,別無他途,就只能找英特爾或超微,但超微目前已經將製造部門切割成格芯(GlobalFoundry),兩家公司都獨立營運,超微沒必要幫忙格芯。

而英特爾目前的IFS還在公司裡面,或許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想利用產品部門的優勢,做為挖角聯發科這個大客戶的重要利器,先幫IFS拉攏到一家大客戶,因此採取這個策略。

至於未來聯發科要延伸出來的應用,很可能不是目前大家可以想像得到的產品,例如不會是手機,也不會是Chromebook或Alexa等,可能更像是目前還不普及的物聯網應用,例如點菜機、kiosk(自助服務機),到各種金融、工業、商業等領域的終端屏等新應用。

有趣的是,聯發科會和英特爾合作,這是過去從來想像不到的事。早在1997年蔡明介創辦聯發科時,當時他在選擇產品線,就是考量要儘量遠離英特爾CPU的產品,因為當時英特爾如日當中,在PC產品太強大了,聯發科這種小公司根本無法與其競爭,所以聯發科最初選擇光碟機市場,正是因為這個產品離CPU最遠,可以說是電腦最周邊且最獨立的產品。

後來,聯發科在光碟機建立龍頭地位後,繼續朝手機發展,這一塊也是英特爾做不好的部分,如今聯發科又在4G、5G智慧手機與高通可以相抗衡,已經進階到有能力與英特爾談合作了。

Intel 16特殊製程 是台積電缺乏的部份

而且,現階段正是英特爾要積極發展晶圓代工業務的時候,聯發科利用這個機會,一方面給英特爾訂單,但另一方面則談到可以使用英特爾X86的IP,算是很厲害的一個策略。

當然,從製程技術來看,雙方的合作也是有些道理的。主要原因是,英特爾在10奈米以前並沒有輸給台積電太多,而且,雙方合作的此項Intel16製程,可能也是台積電缺乏的部分。

根據熟悉製程技術的業界人士指出,台積電曾經有幫客戶特別打造一個N22製程,是從N28微縮改良而來,成本比N20低很多,當時聯發科就是最主要的客戶。

而聯發科這次選擇的Intel 22FFL,是英特爾在22奈米推出的最新改進製程,雖然不是用FinFet製程,但有FinFet比較便宜的好處,也有極低功耗的優勢,而且在效能上似乎和Intel 14接近,可以説是平價版的Intel 14。

另外,原本台積電提供的N22是傳統的平面電晶體(planar)架構,功耗上應該會比不上FinFet架構。聯發科如今要切入智慧終端,需要極低功耗及RF用途,又要便宜的製程,可能Intel 22FFL會是好選擇。

因此,總結來看,此次合作重心Intel 16的特殊製程,對聯發科未來的智慧終端產品線是有發展利基的,這部分可能是台積電缺乏的一塊,畢竟在10奈米之前,英特爾並沒有輸給台積電,甚至有些製程技術還贏過台積電。

所以,這次雙方在某些產品導向上的策略合作,是因為該製程不是台積的主流領域,但在英特爾則是相當成熟,聯發科在評估後,覺得對未來要發展的智慧終端產品線有助益,因此選擇合作。

聯發科需解釋清楚 才不會影響台積電的關係

當然,英特爾與聯發科這個合作案,英特爾是以本身在產品上的優勢,把IP拿來給代工客戶使用,這是台積電及三星等競爭對手沒有的。但是,英特爾當然也要很小心,當IP拿出來给別人用,一定要跟英特爾原來的產品事業沒有衝突,不然對他來說不只沒有好處,說不定還養出一個競爭對手。

至於對聯發科來說,這個合作案是否會變成背叛台積電?我相信,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及執行長蔡力行,一定要非常小心處理這件事,尤其是蔡力行又找了在台積電退休的老同事蔡能賢來擔任聯發科的資深副總,一定會很清楚地傳達與老東家的合作關係。

我想,聯發科必須跟台積電好好解釋並清楚界定,現在聯發科佔最大比重的智慧手機晶片,一定還是會留在台積電做代工,新產品線才會拿到英特爾去做,這個疑慮一定要跟台積電說清楚,不然一定會影響到日後雙方的互信,還有未來台積電對聯發科的支持。

當然,這次的合作,也把晶圓代工的戰爭,再度升級到IP之戰了。這個由全球半導體龍頭英特爾掀起的戰爭,打破了先進與傳統製程技術的分野,尤其是22奈米這種其他對手如聯電、中芯及格芯等都會做的技術,再加上IP的加值,就把其他對手都比下去,這也是為何昨天的美股,台積電跌幅只有0.02%,但聯電跌幅卻達2.97%的可能原因。

最後再做個總結,在聯發科與英特爾合作案宣布後,有些評論導向是地緣政治發酵的關係,甚至還有人說這是聯發科藉此來向美方「輸誠」,我認為這實在是有點扯得太遠了。

我認為,這個合作案,其實是聯發科要進一步發展智慧終端市場,一個相當重要的策略。聯發科目前居全球第四大IC設計公司,也是前幾家大廠中唯一的亞洲企業,過去營運比重最大在中國市場。

但未來在美中對抗與市場脫勾的發展趨勢上,聯發科確實要建立在歐美市場新的發展策略,因此透過與英特爾的晶圓代工合作,在英特爾併購高塔後,除了美國有工廠,在歐洲的愛爾蘭、以色列及德國等地都有工廠,都可以給聯發科朝更大範圍的市場去發展,這是聯發科想擺脫亞洲企業,成為一家具備全球營運能力企業的重要一步。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