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雲電商推動整合醫藥平台 楊弘仁的下一個挑戰

文章目錄

盛雲電商目標是成為台灣最大的醫療採購平台。左起為楊弘仁、陳美孜、黃齊元 、何俊聰...
盛雲電商目標是成為台灣最大的醫療採購平台。左起為楊弘仁、陳美孜、黃齊元 、何俊聰及高宜君(中華開發代表)。林宏文/攝影

國內第一家專門提供診所採購(B2B)的醫藥電商平台盛雲電商,昨(24)日宣布完成現金增資2.5億元,包括母公司盛弘,以及中華開發、工研院、資策會等創投都參與投資,預估盛雲在整併盛弘集團旗下的躍獅藥局後,全年營收可達12億元,目標今年下半年先申請公開發行、明年正式股票掛牌。

盛雲成立於2017年,由盛弘轉投資成立,初期是整合國內醫療資訊系統(Healthcare Information System, HIS)第二、第三大業者耀聖及方鼎,並由耀聖創辦人何俊聰擔任盛雲執行長。目前客戶有近3千家藥局、診所,已是台灣最大的醫療採購平台,未來目標將走向「虛實融合」 (Online-Merge-Offline, OMO)的商業模式,提供包括藥品訂購、配貨、庫存分析、醫材租賃,以及更廣泛的個人健康數據及醫療等服務。

國內談智慧醫療已經很多年,不過盛雲電商是很少數能夠跨出第一步的企業。盛雲電商董事長黃齊元認為,「對比目前台灣生技醫療產業大部分都是投入藥物研發、電子業則是以做醫材設備等硬體產品代工為主,盛雲以台灣AI醫藥服務平台龍頭廠為定位,是非常稀少且有價值的。」

盛弘集團董事長楊弘仁。報系資料照
盛弘集團董事長楊弘仁。盛弘提供

此外,盛雲電商也是盛弘集團董事長楊弘仁另一個全新的挑戰。今年2月,楊弘仁才卸下美國私募基金KKR旗下仁康投資執行長職務,在中國醫藥市場走了一大圈後,如今他重新回到台灣,希望在九年前成功推動盛弘以國內第一家醫療後勤服務平台的公司掛牌後,再創集團另一個高峰。

智慧醫療的推動困難重重,關鍵原因是必須先完成數位轉型這個大前提。只是,轉型往往牽涉生態系的劇變,要讓習慣傳統生意模式的人做改變,一直都是所有改革中最艱鉅的任務,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心與利益。

國內目前大約有1萬家西醫診所,很多都是聯合幾位醫生看診的小醫院,另外還有1.1萬家藥局,其中有8000餘家已進入健保體系,不過大部分藥局都是藥劑師一人創業,不僅沒有做數位轉型,很多甚至還在打電話訂藥的階段。

再仔細分析這8000餘家健保藥局,其中只有二成屬於連鎖藥局體系,這與美、日兩國各有55%及65%屬於連鎖藥局的差異很大,也代表台灣大部分藥局都是私人投資的個體戶,能夠做到差異化服務的很有限,這也提供盛雲電商擴展平台的大好機會。

此外,國內不少藥局是由診所醫師所開,提供醫藥分類時給診所病人用藥服務,這類藥局是醫生把利潤放在醫院外面的一種機置,除非外部平台可以提供明顯更佳的利潤誘因,否則也不會輕易改變原有商業模式。

因此,當診所、藥局經營者不喜歡變動,利益又是盤根錯節、各有打算時,要推動改革確實不容易。這種情況與2003年敏盛醫院第二代的楊弘仁,想把敏盛後勤醫藥部門獨立成為盛弘時,就遇到家人大力反對,因為大家都覺得利潤自己賺就好,幹嘛還要分出去股票上市與其他股東分享?

所以,楊弘仁當時花許多時間說服父執輩,他認為只要更專注經營、規模更擴大就會有機會。經過盛弘多年的努力,再加上健保體系不斷進行cost down,壓縮許多醫院獲利空間,楊弘仁運用資本市場的助力,讓盛弘從此站穩國內醫療後勤服務平台的龍頭地位。

投入HIS系統創業已20多年的何俊聰說,醫師、藥師長時間盯著HIS系統開藥和申報健保資料,有時每天長達十幾個小時,盛雲利用這個基礎再串接藥品採購平台,使用上就更有綜效。「台灣一年有高達220億元的藥品採購市場,盛雲還大有可為。」

何俊聰舉例,當採購量大增,藥價就可以降低,舉例若長庚進藥成本是1元,敏盛等區域醫院是1.2元,地方小診所是1.5元,藥局是2元,盛雲電商只要擴大經濟規模,就有機會提供更佳服務。

其次,盛雲電商除了優化診所、藥局的進貨、採購,建立B2B的商業模式外,另一端更重要的是建立診所與藥局與客戶的B2C關係,透過整併躍獅後,將在門店整合藥師、營養師及護理師等健康諮詢團隊,並以智能App記錄個人健康存摺,讓大數據成為提供AI服務的基礎。

躍獅總經理陳美孜表示,躍獅是參考美國「未來藥局」的概念,讓藥局轉型為社區健康顧問的角色。「這次的新冠疫情後,大家更不會輕易跑大醫院,小病小感冒在地方診所看就行了。同樣的,未來藥局可能會更像便利超商,提供很多社區醫療服務,因此,原本沒特色、沒差異化的藥局,就有大幅改善的空間。」

此外,盛雲在完成台灣市場整合後,未來也可能進軍遠距醫療市場。此次參與盛雲增資的中華開發,今年5月初就投資了上海一家做遠距心理治療的公司好心情,這家公司背後是大陸前三大精神用藥廠商恩華藥業,由於精神與心理治療病患不一定要到現場,也讓遠距醫療的理想變得更加具體可行。

類似的遠距醫療服務,其實關鍵還是在主管機關的態度,目前大陸對於遠距醫療的法規已加速開放中,類似好心情的服務已經有不少正式上線,但國內對遠距醫療限制仍然很多,顯然是台灣要努力加強的方向。

楊弘仁說,「聖經裡有一段話,敬畏上帝是智慧的開端,同樣的,數位轉型也是智慧醫療的開端。」台灣電子與醫療兩個產業擁有最優秀的人才與技術,沒有道理做不成功,只要能夠克服數位轉型的障礙,把價值與利潤創造出來,智慧醫療將大有可為。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