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訪問麻吉行得通公司執行長余致緯,他從大學畢業至今13年,已經歷三次創業,其中第一次失敗,第二次成功賣給宏碁,至於現在麻吉行得通推出的車麻吉服務,已成為提供國內車主包括停車、加油、洗車、充電等出行服務的第一品牌。他分享自己多年的創業經驗談,其中有許多深刻體會,值得與大家分享。
他從英特爾業務自立門戶,再進化車用系統軍火商
先簡單介紹余致緯的創業歷程。他從交大電子物理系畢業,在英特爾擔任業務1年後,就創立第1家公司 CliPick,之後公司收掉,加入Whoscall協助負責拓展國際業務,累積經驗後又創辦第2家公司停車大聲公,讓車主可以快速找尋附近那裡有停車位,這個簡單實用的App,2017年賣給宏碁公司成功出場。
賣掉公司後,余致緯於2018年三度創業,這次推出專注在行車支付的 Autopass,提供以車輛辨識為基礎的支付服務,可應用於加油站、停車場、路邊停車或充電樁等場景。透過 Autopass 支援後的產品有如車主的「專用錢包」App,可以在服務場景中自動辨識車牌與支付等功能,車主進出停車場就可以自動辨識繳費,完全不用掏出現金、信用卡與排隊繳費。
如今,客戶包括全國加油站、中油Pay、Line Bank、iRent、國泰世華銀行、和泰汽車會員使用的和泰Pay等,另外合作的停車場超過 500間、加油站200間,總計全台灣8%的車主都使用這個服務。
Autopass服務,目標是達成支付、連網、無人等3大目標,也就是說,原本需要以現金或信用卡支付,可進展到非接觸的第三方支付;原本沒有連網進展到連網;原本需要用到人力的部分,也可以改為不用人力,例如有些加油站到了夜間,就可以改為以App啟動加油及支付。
對很多加油站、停車場到路邊停車收費來說,這些都是數位化能力較弱的傳統行業,Autopass有如軍火供應商的角色,協助讓這些單位的系統串接到車主的服務,只要停車場這種企業客戶付出每次交易一個比例的費用(pay as you go),就可以讓服務快速進行數位轉型。
替客戶做量身訂做的數位轉型服務,還包括國內20家果菜市場運送車隊。過去這些駕駛去加油都要先自掏腰包,然後回公司進行請款,但內建Autopass for Business服務後,車隊出去加油就自動從公司扣款,車隊行進路線也都可以從後台監控,讓車隊管理效益大幅提升。
余致緯說,自駕車功能已快速普及,若想像我們的下一代都開著自駕車,連雙手都用不到,但車子開到充電椿或停車場時,還要掏現金或信用卡才能付費,這不是很奇怪很諷刺嗎?
此外,讓加油站的油槍機連網,以物聯網(IoT)串接API,油槍可以從遠端解鎖,消費者用手機App就可以解鎖及指揮加油槍,不需要有人提供服務,這也可以解決很多夜間或偏遠地區人力不足的問題。
創業家自我檢視:產品怎樣衍生服務
我請致緯分享3次創業的心得,他提到一個重點。創業家要時刻檢視自己在做什麼事,「你在做的是功能(feature)、產品(product)還是服務(service)?當你的生意可以做到產品或服務,才能提供用戶更高的價值,也創造出企業更大的市值。」
後面兩次創業,停車大聲公從一個功能進展到產品,以B2C服務為主,至於麻吉行得通則已從產品再進化到服務,從B2C再跨進B2B,提供的是全套的數位轉型服務,能創造企業及用戶的價值顯然也更高。
致緯提到功能、產品及服務的差別,我覺得是科技業很重要的思考點,也是過去我觀察很多行業變化的關鍵差異。例如曾流行一段時間的數位相機「產品」消失了,原因是被智慧手機的拍照「功能」取代了,由於拍照只是一種「功能」,當智慧手機都有強大的拍照功能時,數位相機自然被淘汰。
更進一步來看,很多智慧手機品牌只是一個「產品」,卻很難形成一種「服務」,真正有提供完整服務的是蘋果(Apple)iPhone,透過iOS的服務平台,iPhone不只是產品更是服務,如今蘋果的利潤愈來愈多來自軟體及應用服務,與許多Android手機只能強調硬體功能的情況有很大差距。
我採訪過很多創業家,技術背景出身的人,常會推銷自己有很新很炫的高科技技術,但大部分技術都還沒進展到可以創造價值的「功能」,當然也很難形成一個好用的「產品」。
至於有些非技術背景的CEO,則是太專注在趕快做出一個「產品」,而且是偏硬體的產品,卻很少花精神與力氣在產品能夠解決客戶什麼難題,當然也很難讓客戶買單。
創業一直都是極困難的挑戰,要做出解決客戶問題的產品及服務,除了盤點自己有何能耐,更要清楚理解客戶真正的需求。從停車大聲公到車麻吉,余致緯摸索出這段創業致勝的歷程,確實能給很多人啟發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