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桃感染事件 提醒大家兩個努力方向

文章目錄

近來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部桃)出現多人感染事件,引發台灣社區感染的恐慌現象,所幸今日疫情指揮中心公布,部桃已連續四天沒有新增個案,似乎這股從醫院擴散出來的本土感染事件,疫情已經趨緩,大家可以稍微鬆一口氣。

不過,在部桃感染事件中,相關媒體報導及討論相當多,其中批評攻擊不斷,藍綠對立再起,SARS時期和平醫院封院的事件也不斷被提起。我認為有兩個方向,是部桃事件後,大家可以趕緊做的事。

首先,調查出來的結果,應該是醫生有疏忽,但問題根源是醫生過勞,而過勞的原因是,新冠疫情導致工作壓力及分量加重,而這其中,部桃這所特殊醫院承擔的巨大壓力,顯然是關鍵因素。

熟悉桃園地區醫院的人都知道,部桃屬衛生福利部之下的公立醫院,因此收治了全台灣五分之一的新冠病人,其中包括桃園機場入境被檢查出來已有感染新冠的病人,都是送到部桃。

此外,一位骨科醫生說,之前他與部桃醫院接觸後,才知道他們的醫護人員,壓力真的比一般醫院大很多。

他舉例,部桃的骨科醫生在開骨科與脊髓相關的刀時,都採用內視鏡開刀,原本他不太理解為何會如此,後來才發現,原來在部桃骨科開刀的病人,有一半都是愛滋病患者,由於採用內視鏡開刀,比較不會有大量出血的情況,可避免醫生及護士被感染。

這位醫生說,部桃不僅收治新冠病人,包括愛滋病這種一般醫院不收的病人,也都是送到那裡。「大家可以將心比心,平平都是醫生,他們要冒更大風險,壓力和責任自然重很多。」

因為過勞,醫護人員整天戴著口罩、手套及防護衣,總是會想在休息時拿下來,此次在休息室中有四個地方檢查到病毒,可能就是休息時放鬆,才形成交叉感染。

許多人指評,為何醫護人員不照著SOP做,其實講起來很容易,但執行就沒那麼容易,因為人不是機器,會彈性疲乏,也都需要休息。更何況,所有事情都照SOP來,也不代表就可以絕對避免感染風險,尤其是在醫護人員都極度疲勞的狀況。

不談醫院裡面的情況,就算一般人的防疫SOP,恐怕做起來也不簡單。我曾自己試過,當我回到家後,是要先洗手,再脫衣服?還是先脫衣服,再洗手?若是前者,如果衣服有病毒,那先洗手就沒用;若是後者,脫完衣服再洗手,那也要確定衣服要先消毒,否則洗完手若再碰到衣服,那不是一樣沒用?光一件簡單的事,SOP可能就不同,更何況複雜百倍的醫院?

醫護人員工時過長過勞的問題,其實早就存在,或許趁此機會也可以好好檢討,從健保制度到醫護人員的福利。例如採檢120人,給付醫生3000元津貼,平均採檢一個人拿不到30元,對比現在滿街跑的送餐人員,每送一單都可以拿到50至60元,醫生勞務如此低廉,大家又訂超高標準要他們不犯錯,好像不太對勁。

其次,部桃在感染事件後,開始進行大規模的人員隔離及分艙分流等管制,這些都是重要的程序,其中對於想去看病的人,要先實施遠距諮詢,確定有需要再去看門診。過去遠距醫療在台灣推不動,如今部桃率先啟動,卻提供台灣發展遠距醫療一個很好的開始。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李友專說,過去大家都知道,小病去小診所看,大病去大醫院看,但另外還有兩件事也很重要,一是未病的人,要精準預防,二是欲病的人,應該做遠距諮詢。

可是,未病及欲病這兩件事,過去台灣一直缺乏有效的政策推動,如今發生部桃感染事件積極推動,那為何不趁機就在全台灣都如此做呢?

李友專提到,欲病的人先做遠距諮詢,有必要才去醫院看病,這樣可以降低不必要的看診,對健保支出及醫療體系負擔,都有很大的幫助。

李友專舉例,去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台灣一年看診次數大約是三億次,較前一年減少六千萬次,以每次看診的費用支出一千元計算,大約節省了六百億元,而且這還不包括舟車往來及其他衍生的費用,是可以好好提倡的方向。

台灣健保制度雖然舉世稱讚,但一大問題就是因為太方便,形成不必要的浪費,所以有笑話說,很多人每天到醫院報到,結果有一天沒來,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因為那天身體不舒服,所以沒去醫院。

根據統計,台灣每人每年看診次數介於14至15次間,是全世界第二高的國家,也幾乎是OECD國家平均值8到10次的一倍左右,其中美國只有4至5次,中國大陸更低只有2次。如何推動遠距醫療及預防醫學,降低醫療浪費,這是台灣應該努力的重點方向。

一個部桃事件引發社會各種爭論,但我覺得,台灣社會可以更成熟,不必每次事件發生後,就是藍綠罵一罵,覺得爽就好。更重要的是,我們想從教訓中學習到什麼,趁著這次危機,人雖然跌倒了趴在地上,但還是可以看看身旁有什麼東西可以撿起來,這應該比較健康正面一點。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