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data 離成功更近一步

文章目錄

Big data 這個名詞很流行,但是能夠從中找出具體的生意機會或預測市場發展,卻不是簡單的事。最近我採訪一家「AsiaYo」(亞洲遊科技)公司,給我一些新的啟發,借此專欄與大家分享。

AsiaYo是目前台灣線上訂房平台的龍頭公司,在台、日、韓、泰、星、馬、港等七個國家擁有超過7萬個房源,其中台灣及海外營收各占一半,是台灣少數成功進軍亞洲市場的網路公司。

2013年創立AsiaYo的鄭兆剛,創業前是里昂證券外資分析師及研究部主管,當時研究手機產業的宏達電、大立光、聯發科等公司。他提到那時會選擇切入旅遊業,是因為當時研究各種產業時,發現亞洲旅遊業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創業前的2011年,他注意到那年中國大陸出國旅遊人次才七千多萬人,他覺得這個數字不成比例,未來一定有很大成長空間。

此外,他也研究市值超過一千億美元的公司,發現現金流部位最大的企業,既不是亞馬遜、也不是臉書或谷歌,而是旅遊訂房平台 booking.com。這個結果令他很驚訝,也才了解原來旅遊業如此龐大,還能創造那麼多現金。

鄭兆剛說,現金多是因為客人訂房都要先付訂金,平台可以先收到錢,等消費完付帳後,平台才需要把錢給旅館或飯店,因此手上擁有的現金流非常可觀。

於是,他選擇旅遊業做為他的創業題目,並挑選當時旅遊平台比較不關心的民宿著手。為了節省拜訪客戶的時間,他設計了一個容易上手操作的平台,讓民宿業者可以自行把資料及照片放到平台上就能完成,免除要到全省各地或出國拜訪民宿的時間,並逐步建立AsiaYo遍及亞洲的市場地位。

鄭兆剛從外資分析師轉型至旅遊業,看似很跳tone,但關鍵就在他掌握及解讀data的能力,這種對產業商機做深入調查及透徹研究的準備,絕對是企業成功的第一步。

在採訪生涯中,我也聽過許多其他案例,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就讓我印象深刻。一位曾在日月光服務的朋友跟我說,張虔生對全球封測同業整理的資料,應該是全世界最齊全的,他不僅要求研究部門隨時更新各家公司資料,還會把各家產品與技術規格、多少機台及產能,都做詳盡清楚的統計與分析。本文出處:《CIO IT經理人》

也因為張虔生把這些數字搞得很透徹,因此每次要發動併購前,一定很清楚可增加多少訂單及營收,遇到不景氣時,更能判斷全球封測訂單出現多大缺口,並進行超前投資布署,因此每次都比對手更早贏得商機。

另一個例子大家應該也很熟悉。2009年回任台積電CEO的張忠謀,大筆一揮將2010年資本支出上調一倍,跌破市場眼鏡,不過,事後證明這是台積電大幅領先的一大步。當時張忠謀到底看到什麼訊號,我很期待在張董事長撰寫的自傳下冊中,可以看到他是如何判斷與決策的。

不過,我相信,張忠謀、張虔生這些企業領導人,他們每天做決策與下判斷,絕對不只是調查供應需求等數字而已,有更大比例是來自對商業的判斷、對客戶的理解及對未來的預測,這些獨到的觀察與洞見,恐怕才是data之外最有價值的部分。

有很多專業經理人擁有的專業知識,絕對是很獨特又難以被取代的。一位生技業資深主管聊到生技新藥產業。他說,過去台灣幾家新藥公司解盲失敗,其實並非完全無跡可循,若讓真正懂門道的專家來看,是可以判斷出有些臨床結果本來就不很樂觀,但因為CEO釋放太樂觀的預期,有意無意地引導市場,才讓股價從大漲變成大跌。

在寫稿的同時,正好是全球疫苗相關新聞最多的時刻,美商Moderna原本發表正面的數據結果,但隔天市場就出現許多質疑,又讓股價大幅修正。

我認為,專業領域data並非一般人可以判斷,至少對我來說,新藥研發的統計數字,我完全缺乏解讀能力,就算考試前先洩題給我,我也答不了卷。專業知識與能力,價值將遠超過你擁有多少data。

在我從事二十多年的媒體領域中,很顯然data也是未來行業中最重大的競爭力。許多來媒體下廣告的廠商,現在都希望能夠直接找到他們想接觸對話的目標族群,但傳統媒體除非大舉投資IT,否則很難提供精準具體的data,當然也就不可能滿足客戶的需求。

因此,媒體的競爭不再是銷售量或流量,而是誰能掌握最精準的data,從這個角度來看,傳統媒體很難勝過科技大廠,因為真正的data都在科技大廠手中。

所以我的結論是,大家都在談data,但能夠認真收集data並從中看到方向是如何、力道有多大,這對工作或投資來說,恐怕都是最重要的能力。若你有這種能力最好,若沒有的話,或許應該去找一個績效及信譽都良好的老板,跟著他工作或投資他的股票,這樣應該可以更靠近成功一步。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