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追尋 兩個勇於探索的案例

文章目錄

我常常覺得,小小台灣能夠在世界立足,憑藉的是不斷地創新創業,因此在我採訪報導許多大企業的同時,我更關心台灣新創企業如何持續創新、生生不息,在我主持的財經節目中,我也不斷邀請新創企業家來分享,希望挖掘更多值得關注的潛力公司。

最近,我採訪了兩位創業家,分別是「糖話國際創辦人蔡明傑」及「上頂醫學總經理陳如芬」,他們都是從電機領域出發,努力跨躍各種障礙與挑戰,並且順利跨界到保健食品及生醫服務領域。

蔡明傑畢業於交大電控系及台大商學研究所,先在IC設計公司義隆電子服務兩年,負責專利的研究及官司訴訟。七年前,他與太太一起創辦糖話,最初是以客製化的糖果印刷業務為主,讓很多新婚夫妻可以將照片印刷成可以食用的糖果,做為結婚時的伴手禮。

要印刷出可食用的糖果其實並不容易。蔡明傑創業時就做了仔細研究,發現全球做食用墨水的只有八家公司,而且都在歐美,於是他先從國內著手,從104上面找到在台灣傳統印刷業服務過的前輩,花錢請他們傳授各種技術,後來他又買了國外食用墨水的設備,一樣是拜託業者教他,慢慢拼湊出食品印刷產業的know how,還自己研究配方、軟體及設備,逐漸建立公司的技術門檻。

蔡明傑做糖果印刷業務幾年後,一位保健食品產業的人向他詢問,「既然你們有能力做糖果印刷,那是否也可以把過去用膠囊或錠劑做成的保健食品,改成像糖果一樣好吃?」

蔡明傑說,他父親在嘉義老家是藥劑師,鄉下藥劑師經常要扮演醫生角色,他從小耳濡目染,看父親幫很多客人解決各種疑難雜症,還會開各種保健食品,但很多人吃保健食品效果不好,關鍵原因是沒有按時吃,沒有吃到足量效果當然不好。至於沒有按時吃的原因,主因就是東西不好吃,或是不好吞嚥等。

因此,聽到客戶建議,蔡明傑覺得不妨一試,就一頭栽進去研究。由於保健食品等級又和糖果不同,而且他發現傳統產業人才確實較少,很多困難的事情沒有人試過,於是他又花了很多時間研究,自己設計流程與機台設備,終於成功切入保健食品糖果化的生意。藉著讓保健品更好吃,也讓一些需要長期服用才有效的人,不會再以「忘記」為由沒吃足劑量而降低藥物功效了。

至於上頂醫學總經理陳如芬畢業於交大電信系,在工作歷程中一直覺得自己有所不足,先到美國讀電機碩士,後來回台灣服務,在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台達電服務,由於覺得還一直想學新東西,於是又念完台大EMBA,之後再去考東吳法研所,學習毅力驚人。

後來,橫跨電機、商學及法學三個領域的陳如芬,被當時台大副校長陳良基請去擔任台大創創中心第一任執行長,期間協助許多人創業,並且還擔任國內許多新創活動的評審與導師等工作。在歷練了從政府、企業到創業圈等工作後,陳如芬也興起自己創業的念頭,又因為結識了台大光電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的曾文毅教授以及曾泳欽博士,兩年前一起創辦了上頂醫學。

上頂醫學採用機器學習與擴散式磁振造影技術,透過自動化雲端平台,提供客觀評量腦神經健康情形的服務,臨床資料分析並已證實可預測失智症及其預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失智症。這項服務需要結合醫學專業知識與大數據,加上資訊影像、人工智慧與雲端等科技,競爭門檻相當高。

陳如芬說,過去十年台灣創業明顯增多了,她記得2008年之前,台灣中小企業家數是一百餘萬家,但近來已增加至130萬家以上,顯示創業風氣確實已打開。

我相信,類似蔡明傑及陳如芬這種跨領域的創新創業,不僅可以打造企業難以取代的競爭力,也會成為推動台灣創新升級的重要動能。

在截稿前夕,剛好也參加了工研院2019年新增五位新科院士的典禮,其中一位被譽為「生技界張忠謀」的美國AbGenomics新藥公司董事長楊育民,他也是從電機到生技的跨領域專家,從早期在奇異(GE)負責工廠自動化,到後來在默克、基因科技等公司服務,並被拔擢為瑞士羅氏集團全球技術營運總裁。楊育民的傑出成就,跨業整合正是其中關鍵。

全球產業競爭愈來愈激烈,我相信已經沒有人可以靠單一技術或專業走天下,任何一個事業,都是許多異業整合與長期累積而成,生醫及電資通訊(Bio-ICT)的跨領域創業,正是其中最具體且最值得台灣發展耕耘的市場。期待台灣有更多像蔡明傑與陳如芬這種勇於探索追求的創業家,為台灣的創新創業再添更多傳奇故事。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