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脫晶心科 未來國發基金將加速處份股票?

文章目錄

經營團隊- Andes Technology
晶心本技總經理林志明。(照片:晶心科提供)

國發基金日前宣布,將在17日公開拍賣晶心科技股票3277張,拍賣數量占該公司發行股數7.68%,晶心科技是國發基金重點扶植的產業,長達13年之久,為何國發基金選擇在這時候釋股?

晶心科是國內唯一成功商業化的處理器矽智財(CPU IP),授權公司,也是少數在全球處理器IP市場取得入場券的企業,國發基金選擇此時出脫持股,也代表政策支持的階段性任務完成,晶心科未來要靠自己力量繼續成長茁壯。

晶心科技成立於2005年,當時正值政府主導「矽導計畫」,希望打造台灣自主發展CPU處理器的「台灣心」,晶心就是國發基金投資的五個打造台灣心團隊的成員,其他四個分別是工研院數位訊號處理器(DSP), 中正大學32位元(bit) CPU, 清華大學DSP及凌陽核心32位元 CPU。五個投資案中,晶心科技是從最初就確立要走向商業化並成為獨立公司的目標。

晶心科技的團隊主要來自智原科技,並取得國發基金、聯發科及智原科技參與投資。目前國發基金與聯發科是晶心科第一大及第二大股東,持股分別為14.67%及13.26%。此外,從晶心成立至今,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也一直兼任晶心科技董事長,是聯發科之外,少數讓他全力全意相挺的企業。

不過,由於全球處理器IP產業幾乎一直由安謀國際(ARM)所壟斷,十三年來,晶心科的成長速度緩慢,並歷經九年虧損及三次減資,直到2017年三月才成功掛牌上市。去年晶心科結算營收首度突破三億元,但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EPS)僅0.04元,也顯示在ARM的全面壟斷下,新進業者要搶市場確實不容易。

晶心科技公司總經理林志明說,國發基金拍賣股票前,已事先與公司溝通。「國發基金釋股,是為了配合充實循環利用資金的正常例行業務,而且為了不影響到股價波動,特別採取盤後競拍的交易模式。」林志明強調,這次的釋股,公司以平常心看待,不會對業務造成影響。

國發基金投資晶心科技迄今已13年,如今才開始釋股,也算是盡到策略性投資者的責任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代表晶心科技已逐漸茁壯,可以走自己的路,不再需要國發基金的扶植。

國發基金的前身是「行政院開發基金」,成立目的是支持國家策略性產業,因此不論是晶心科這類半導體基礎產業,或是二千年開始的生技新藥行業,都是高風險的燒錢事業,透過早期國發基金的支持,確實有帶動產業發展的效果。至於國發基金的投資績效也相當不錯,自1973年的初始資金309億元到現在超過5000億元,總計也成長近17倍。

不過,近來國發基金投資績效屢次被外界檢視,遇績效不佳的投資案,也常成為立委質詢或媒體放大報導的對象。目前國發基金總計投資459家公司及創投,許多投資案長期沒有處理,例如有獲利的不退場,虧損的也不認賠,無法讓資金滾動以扶植其他新創企業,這對基金管理來說確實缺乏效率。此次國發基金出脫晶心科技股票,是近年來比較明顯出脫股票的動作,未來是否會進一步再處理其他股票,相當值得注意。

此外,在國發基金宣布賣股後,很特別的是,晶心科從上周五至昨(14)日,已連續兩天拉出漲停板,意外走勢也引起市場關注。

據了解,晶心科技近來全力搶攻新的開源指令集RISC-V,這是由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主推的開源架構(open source 意指不是專屬架構 可以讓公司自己發展自己的產品線),在美中掀起貿易戰後,中國也更積極培育本土自主發展的「中國芯」,RISC-V的開源架構也成為許多大陸半導體企業支持的對象,因此,從2015年就加入成為創會會員的晶心科,如今除了原本擁有的「台灣芯」概念外,又搭上「中國芯」的新列車。

根據晶心科技的統計,2018年該公司取得的42個新授權案中,有15個是RISC-V架構,比重超過三分之一,至於單季營收也已超過一成。雖然在處理器矽智財市場中,新架構都需要長時間的累積,才能建立起一個足夠強大的生態鏈體系,但如今晶心科抓住一個新機會,在國發基金釋股後,可以更有信心地走向獨立發展之路。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