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慈濟醫學系主任張世忠的創業之路 基亞生技建立具備技術障礙的雙核心模式

文章目錄

文 / 林宏文

已於二十三日掛牌的基亞生技公司,是近期陸續掛牌生技股中的優質企業,與國內許多生技公司一樣,基亞也是熬過十年才逐漸開花結果,並在耗時長久的新藥開發之外,在中國找到一個快速成長的核酸檢驗試劑商機。

回首創業十餘年的日子,基亞生技董事長張世忠說,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充滿了艱辛與挑戰,但當初他就很清楚,創業本來就很難,更何況是投入新藥研發。

由於基亞的肝癌新藥 PI-88 開發曠日費時,雖然早在二 OO 七年,基亞就把研發多年的二期臨床成果出售給澳洲公司 Progen,並且分階段收取報酬,但由於 Progen 授權其他業者進行的臨床試結果不如預期,二 O 一 O 年 Progen 又收回授權再交給基亞進行三期臨床,也讓 PI-88 的研發時程上有部分延遲。

因此,張世忠一直積極尋找基亞的第二個事業,以支持新藥開發能夠持續進行。結果,他的苦心有了回報,基亞終於找到一個新的獲利模式,那就是成長最快速的大陸血液檢驗市場。

二 OO 七年,大陸政府公布,未來血液檢測要用更先進的核酸檢測技術,由於當時市場是由兩家外商公司羅氏與諾華所壟斷,因此政策上也明確宣布要支持本地企業。當時張世忠看到這個消息,就趕快去研究有技術能力的本地企業,發現有三家已上市的公司,以及一家較小的公司上海浩源。

張世忠認為,基亞能夠為上海浩源引進美國最先進的生技技術,加上台灣具有很強的自動化機械設備能力,於是基亞選擇入股上海浩源,讓上海浩源的血液檢測技術立即拉高到與外商企業平起平坐,也讓上海浩源成為大陸政策支持的本土企業。

在建立這個第二獲利源的過程中,張世忠特別提到一個小故事,由於過去血液檢測設備都是日商企業所開發,當時張世忠曾親自去找日商企業幫忙,但日商因為擔心影響和羅氏的關係而拒絕了,結果他回到台中找到立圜公司,竟然成功開發了一套儀器,而且還把很多缺點都改了,也讓浩源成為目前大陸本地企業擁有檢測技術最先進的企業。

如今,浩源生技的 B 型肝炎、C 型肝炎及愛滋病毒三合一檢驗試劑及全自動化檢驗設備,已取得遼寧、河北、唐山、襄陽、江西、山西等地的血液中心採購案,由於年底前尚有多家血液中心即將招標,估計在 2015 年以前,全中國近 400 家的血液中心都將採用核酸檢驗試劑,預料將為基亞明後年的出貨量及營收帶來具體的成長力道。

建立雙核心模式的營運策略,已成為台灣許多生技業者為了達成新藥開發夢想,不得不務實地選擇的一條路,不過,基亞不像其他企業是選擇美容或保健品等較容易走的路,反而又建立了另一個具備技術障礙,且可長久發展的事業,也讓基亞未來的路可以走得更長久。

至於在 PI-88 的開發上,雖然中間遇到阻礙,但基亞已決定自己主導後續的開發過程,今年九月已獲得衛生署同意進入第三期臨床,目前收納病人數為五百人,其中包括台灣二二 O 位、韓國一六 O 位、中國五 O 位、香港二 O 位,其中還有五 O 位視各國情況調整,預計最快上市時間是二 O 一四年。

根據工研院的預估,由於肝癌在亞洲非常普遍,目前相關的藥非常少,PI-88 若研發成功,每年市場價值將達一百億至六百億元之間,也讓基亞成為生技業界期待非常高的公司。

其實,張世忠在創業前,原本是慈濟醫學系系主任,如果穩穩當當地做,他可以很順利地高升,事實上,接手他當系主任的人,如今已當上慈濟大學校長。

不過,張世忠說,拋棄醫生舒適安逸的生活,投入創業至今已十一年,雖然日子要經歷更多的考驗與挑戰,但產業界還是比醫生好玩,他沒有後悔走這條路。未來,他還要為基亞建立第三個事業群,如今已在加緊布局,讓三足鼎立的基亞可以更將穩健。

基亞生技公檔案
公司成立時間:1999 年 12 月
經營團隊: 董事長張世忠,總經理鄭毓仁
資本額:10.99 億元(掛牌後)
主要業務:高階核酸檢驗試劑及儀器、肝癌新藥
近三年業績:
2009 年營收 8800 萬元,每股稅後純益(EPS)-0.83 元
2010 年營收 7100 萬元,EPS 為 -1.29 元
2011 年上半年營收 3700 萬元,EPS 為 -0.65 元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