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歐陽善玲、林宏文
中國最大液化石油氣進出口供應商新海能源,預計將在八月中來台發行TDR;全球前三強、光通訊元件產業科納光通,也預計八月底前掛牌上市,為近期震盪的台股,注入新活力。
步入八月,儘管近期台股持續震盪,但仍有新掛牌公司粉墨登場,有機會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像是中國最大液化石油氣進出口供應商新海能源(九一○三四二)、及光通訊元件產業全球前三強公司科納光通(四九八四),預定將在八月分別來台發行TDR(台灣存託憑證)及掛牌上市,讓投資人有更多元的選擇。
新股上市 將成市場關注焦點
新海能源成立於一九九三年,剛開始,集團核心業務是設計、生產電子產品,並積極建立自有品牌。但,二○○○年遭逢科技泡沫,公司創辦人岑少雄有感於繼續從事電子業,若沒有龐大資金做後盾,不斷進行科技研發、推陳出新,早晚會被市場淘汰,因而興起轉業的念頭。
「當時,創辦人是電子公司業務,因為生意需求,與大陸政府單位關係密切。就在公司思考轉型之際,剛好得知中石油、中石化股份將進行私有化,才把握住這個機會,切入液化石油氣(LPG)生意。」新海能源執行董事趙承忠說。
初期,公司是做瓶裝石油氣生意,也就是桶裝瓦斯,供一般家庭、商業使用;營收很穩定,但沒有什麼作為。直到○四年,公司收購日本岩谷位在珠海的碼頭後,一切才有了轉變。利用運輸之便,新海能開始從中東地區進口優質的LPG,從事批發生意。
「買下碼頭,才有完整的交通網絡,並建置龐大的配送系統。這是後來公司營收三級跳的關鍵。」趙承忠表示。由於新海能成功垂直整合LPG產業,集團旗下包括一級LPG進口碼頭、十六座充瓶廠、十七座汽車加氣站,到綿密的運輸車隊,目前已是中國華南地區LPG供應產業龍頭。而汽車加氣站業務,則被視為新海能未來營收成長最大動力。
趙承忠說,講到液化石油氣,想到的是一般的瓦斯。但,過去汽車不是加汽油、就是柴油,隨著環保意識高漲,現在全世界已逐漸改用LPG汽車,未來汽車加氣站將為液化石油氣帶來龐大商機。「現在廣州、香港所有出租車全都改用石油氣,不僅碳排放量降低很多,空氣品質也變得比較好,且比汽油便宜四成。」
而去年十二月,新海能收購廣州聯新LPG加氣站,成為中國最大的汽車加氣營運商。「聯新共有十七座加氣站,占廣州總數四成左右,但銷售量卻占了六成。」趙承忠指出,加氣站生意好壞關鍵,不在數量多寡、而是在地理位置。「這十七座加氣站中,有十三座位在公車總站,其他四座也都在公車沿線上,都是流量龐大的交通要點,等於客戶都在門口,生意自動送上門一樣。
合併聯新後,新海能每年LPG銷售量增加二十五萬公噸,毛利約人民幣五.二七億元,預計獲利將貢獻一.二億元人民幣。但,汽車加氣站畢竟是公共事業,政府有一套計算公式,將廠商的毛利率固定在六%,相較台灣相關廠商,吸引力較低。
新海能源 看好汽車加氣業務
對此,趙承忠強調,由於新海能致力於產業垂直整合,因此包括碼頭、運輸費用都是自給自足,能有效降低成本。
而在「東摳西省」及低成本採購優勢下,毛利率至少能提高至一四%。「還有,目前一般汽車加氣時間是八分鐘,我們現在調整充槍,就可提高到五分鐘加一輛,這樣就能再提高一成的銷售量。」他說,在每個環節都提高效率,就可以賺得更多,這就是LPG產業的特性。
至於原物料價格波動劇烈,新海能也採取高庫存周轉率方式,降低營運風險。「我們從不去賭原物料價格是高、還是低;只把握住一個原則,即當月購買的原料、當月銷出,庫存管理力求快進快出,不但可降低倉儲成本,也避免原物料價格波動而影響毛利。」例如,○七年產品庫存周轉率是十天,到去年已降至六天。
要說公司營運風險,趙承忠認為匯率變動影響更大。「我們的原料,主要是向科威特、阿布達比進口,再銷售至華南地區。營運模式等於是收人民幣、付美元。」趙承忠說,現在美元相對弱勢,對公司就很有利。而新海能也會透過一些金融衍生工具,靈活操作、鎖定匯兌收益,降低金融市場的不確定風險。
七月二十六日,新海能在香港發布正面盈利預告,「二○一一年上半年稅後淨利較二○一○年同期將有重大增長。」而在成功擴展相關基礎設施,及開拓新市場下,未來新海能營運表現,值得投資人持續關注。
另外,預計八月底前在台灣上市掛牌的科納光通,則是少數可以在光通訊元件產業擠入全球前三強的公司,而且毛利率可達五成,淨利率也有二五%,目前客戶群包括華為等成長性最高的企業,是少數具備高競爭障礙的企業。
科納光通去年每股稅後純益〈EPS〉超過六元,今年第一季EPS則已達二.八一元,全年有機會挑戰一個股本。在近來電子股備受衝擊的市場氣氛下,科納光通將是少數預計以百元以上掛牌的高價電子股。
科納光通的創辦人袁海驥為杭州人,是大陸頂尖的天才,中學時連跳兩級,十六歲就考進浙江大學,而且物理還考了一百分。二十歲就大學畢業,後來到加拿大及美國留學,還在 Crystaloid、Kent Display、Allied Signal、飛利浦以及全錄〈Xerox〉的子公司 dpiX 等知名企業服務過,累積了日後創業能量。
科納光通的創辦人有四位,是兩位老中及兩位老外的組合,除了袁海驥外,還包括肯特大學教授凱利〈Jack Kelly〉,以及曾擔任英特爾高階主管、目前擔任科納工程副總的華許朋〈Hudson Washburn〉,另外還有早年是著名光纖公司 E-Tek 元老的李青宇博士。
雖然袁海驥來自中國,但科納光通卻有濃濃的台灣味,目前擔任科納蘇州總經理的劉文蔚即出身台灣。劉文蔚早年畢業於新竹交大,還曾擔任過曾是電子股股王的誠洲電子總經理,是目前袁海驥最重要的工作夥伴。
科納光通 有效解決資訊塞車
此外,在袁海驥創業的過程中,也曾獲得許多位於矽谷的台灣資金資助,包括獲得施振榮主導的智融創投,及程有威的 Venglobal 兩大創投參與投資,因此,科納從大股東到董監事,幾乎都是台灣人。
除了代表智融的莊人川及代表 Venglobal 的龍澄原之外,四位獨立董事包括前台灣惠普董事長黃河明、前飛利浦亞太總裁張玥、前台泥財務長高德榮、前富士康資深副總王振能,也全都來自台灣。
袁海驥說,二○○○年他在矽谷創立科納時,不僅做的產業與以前熟悉的不同,而且他也才到矽谷四年左右,幸好獲得許多來自台灣朋友的幫忙,得以在虧損多年後,終於開始步入正軌。因此,在台灣政府積極爭取海外公司來台掛牌時,他沒有任何猶豫就決定來台掛牌。
科納光通的產品是光通訊關鍵元件光波選擇開關(WSS),簡單來說,產品功能就是以解決訊息高速公路上的資訊塞車為主。以搭車來比喻,例如一輛從高雄開往台北的班車,車上有四十名乘客,到了台中站有兩名乘客要下車,在傳統的光纖傳輸過程中,資料須經歷光轉成電、電再轉成光的過程;也就是全部四十名客人都要先下車,然後留下在台中下車的兩個人,剩下的三十八名乘客再上車,開往台北。但科納光通的WSS產品,可以簡化這種程序,只要讓兩個人下車即可,可節省許多轉換過程,讓資訊流通更為順暢。
因此,這個技術可以快速解決電信設備供應商的瓶頸,所以科納也取得包括朗訊〈Lucent〉 、 CIENA、法國 Alcatel、加拿大 Nortel、大陸的華為、中興、烽火等客戶,在全球的市占也達一八%,僅次於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的老牌光纖公司JDSU、Finisar。
不過,做人做事一向都很謙虛客氣的袁海驥,則希望科納能夠繼續努力,往世界前一、二名發展,長期目標則是全球第一,也讓科納為華人再打下一個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