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宏文、賴珍琳
小池塘釣大魚 高科技成長最快 50 家企業「Fast 50」大調查
由勤業眾信與《今周刊》合作的「高科技成長 Fast 50」調查,今年已步入第三年,在這份名單中,我們再次發現了許多初次入榜的新明星,當然,也有不少大家熟悉的面孔,包括一些太陽能及大集團的轉投資企業。此外,今年光電產業入榜的家數最多,首次超越半導體產業。
比較今年與過去的入榜名單,也可以觀察出一種新的成功方程式,那就是「利基市場」+「高成長產業」=「Fast 50高成長企業」。許多成功躥出的企業,都是在高成長的產業中,找到大廠忽略的特殊利基市場,全力聚焦去發展,才取得絕佳的成績單。
竹北市沿河街,在一堆傳統產業的工廠之中,國內最大的自動光學檢測機公司晶彩科技,就低調掩身於其中。
晶彩科技是目前台灣惟一能做到LCD全製程檢測的設備商,包括陣列〈Array〉、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面板組合〈Cell〉到模組〈Module〉四個流程。尤其是 Array 端的檢測技術,精密度要求最高,全世界只有少數幾家公司能做。
但是不到八年前,晶彩科完完全全是檢測儀器產業的門外漢。董事長陳永華能夠迅速切入精密科技、創造快速成長的祕訣,源自於他對人才的執著。
找人才建團隊
晶彩科切入檢測儀器產業
一九九九年,陳永華是一家軟體代理商精強科技的總經理,他找了三位圖像辨識、光學取像的國內頂尖人才,負責開發光學軟體產品,但是受到盜版影響,一直無法拓展業務範圍,因此苦思如何能為核心技術找到新出路。
偶然間,他發現圖像辨識技術可以用在檢測機台上,而在當時這個產業幾乎被以色列商奧寶科技〈Orbotech〉所獨占,是一項利潤非常豐厚的行業。於是二○○○年他就在工研院育成中心成立晶彩科技。但是要做設備產業,除了軟體人才,還需要機構、電控等工業人才,陳永華用整整兩年時間建立起新團隊。
「那兩年時間,我只有一個任務:找人。」陳永華說,當時晶彩科毫無名氣,光是找到第一位願意來上班的機構工程師,他就花了七個月時間。
○二年晶彩科出了第一台產品,是給華映的 PDP〈電漿〉檢測機台。隔年台灣 LCD 面板產業逐漸興起,晶彩科開始小量出給奇美電與友達。○四年,奇美電下了一筆訂單,訂購十二種不同機型的設備,讓晶彩科當年度營收馬上衝到二億元。
畢竟當時晶彩科還是設備機產業的菜鳥,一下子消化不了接到的大單,用二年時間才真正把機台從製造、銷售與維修整個流程做完,因此○五年總收入掉回一·二億元,但是當年度已經能損益兩平。○六年奇美電又下了大單,這時晶彩科已經具有處理能力,於是當年營業額就跳到八億元的水準,去年也做到八·二億元。
「做設備,反而比製造業更需要人工,而且是最高階的人才。」陳永華說。為了找到機械設計的人才,他還跑去拜訪在南部開工廠的老闆,說服對方關掉工廠來晶彩科上班。一切只為了找到最好的人。
去年晶彩科在台灣市占率約為三成,如今友達、奇美電都要蓋八·五代線,晶彩科已經拿下他們未來三年的單子,預估今年市占率會超過七成。
獨有「放帳學」
資騰降低呆帳風險有一套
另一家代理行銷法、日等國儀器設備的資騰科技,早期做半導體設備,近三年則受惠於 LCD、LED〈發光二極體〉與太陽能產業大幅擴廠,三年內獲利成長四倍,去年營收達到六億元。
由於設備是一種金額高、驗證期長的產品,設備廠商的應收款期通常會拖得很長,呆帳比重也比較多。但資騰科技董事長林萬益卻有一套獨特的「放帳學」,降低資金風險。
「收錢的是師傅,賣東西的只是徒弟而已。」林萬益認為,經營設備代理業的祕訣,就是「應收帳款比營收更重要」。從小家裡是經營水果攤與獎券生意的林萬益,總共有十四位兄弟姊妹,林萬益排行老四,國中時,父母親很喜歡起會,常常派他一個人去向街坊鄰居收會錢,而林萬益總是成功地把錢收回來。
「從小我就懂得察言觀色,判斷對方的財務狀況。」林萬益將這套心法用於日後事業經營,連續幾次避開收不到錢的窘境。例如一年期的應收款,他分成出貨時收五成、三個月後收三成、一年半後收二成,以分散風險。
因此,在好幾次客戶出現狀況,例如博達、展茂,以及大陸的中緯等公司,後來都出現財務問題,身為設備供應商的資騰,都能全身而退。
光電產業比重提升
超越半導體成為最大族群
資騰與晶彩科兩家公司,都是致力於液晶面板設備業今年最新出爐的「勤業眾信高科技成長Fast 50」的贏家,其中已上市的晶彩科排名營收高成長的第二十三名,非公開發行公司資騰則名列獲利排名第四十二名。這項由勤業眾信與《今周刊》合作的調查,今年已步入第三年,其中,今年的 Fast 50 入選名單,是從全台灣近一千五百家以上公開發行及部分非公開發行公司中,挑選出過去三年營收及獲利成長最大的企業。換句話說,兩家公司的勝出,其實是打敗了一千四百餘家的競爭者,才能脫穎而出成為贏家。
若仔細觀察這份名單,其中就有超過二成以上的企業,都可以歸類為 LCD 產業,包括誠創、啟耀、穎台、富鴻齊、聯享、山太士、力銘、茂林、志超、瑞鼎、眾福、群創、瑞軒與聯碩等,範圍遍及零組件、材料甚至成品組裝廠。
面板產業的快速成長,可以從去年全球液晶電視與監視器的出貨量,已正式超越傳統的映像管電視及監視器,而且,預估今年出貨量還要比去年再成長一倍,這就是「液晶替代」的驚人效應!若再加上近幾年高速成長的 LED 產業,光電產業也正式超越過去一向居 Fast 50 排名比重最高的半導體業,成為今年最大的入榜族群。
不過,即使半導體業入榜比重下降,但今年仍有包括力積、強茂、金麗科、精材、聯傑、尼克森、同欣電、創意、聚積、普格、信驊與偉詮入榜,而且營收及獲利高成長的第一名,均是由 IC 設計公司奕力及力積所奪得。特別是在獲利高成長榜單裡,半導體入榜的公司依舊以二四%的比率,大幅領先光電產業的一四%,顯示半導體廠商的獲利成長性要好很多。
比較今年與過去的入榜名單,也可以觀察出一種新的成功方程式,那就是「利基市場」+「高成長產業」=「Fast 50 高成長企業」。不僅像資騰、晶彩科鎖定特殊利基的設備市場,許多入榜企業,也都是在高成長產業中,找到一個被忽略的利基市場,才取得絕佳的成績單。
差異化策略奏效
廣鎵以小而美方式切入市場
今年入榜的 LED 上游磊晶廠廣鎵光電,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廣鎵採取的差異化策略,不像其他公司急著切入照明與筆記型電腦等主流應用市場,也幾乎不做一般按鍵用的藍光,而是專攻掌上型產品的中高階藍光晶粒。
由於廣鎵的產品亮度夠、品質合乎國際大廠手機要求,因此能以小而美的方式切入 LED 磊晶產業的利基市場。而這樣的策略也相當成功,過去三年營收成長二.六倍、獲利成長超過十倍的廣鎵,已經順利擠下華上與璨圓,成為 LED 磊晶廠的二哥。不過,廣鎵的成功,背後也有一段企業改造的故事。
四年前,博達案爆發時,廣鎵一度受到母公司拖累股價重挫,後來,穩懋董事長陳進財帶入新團隊,才成就了今天這番新氣象。陳進財當時發現,廣鎵的研發實力相當優秀,只是欠缺經營事業的膽識,不敢快速擴廠增大規模,因此成長緩慢。他挖角在國巨任職的楊桂華,擔任廣鎵的行政副總,憑藉其財務專長,協助調整公司體質。
陳進財採取完全授權的方式,給楊桂華很大的發揮空間,而她的第一件任務,也是在建立團隊。她找來光電所 LED 專家洪銘煌擔任廣鎵總經理,並落實績效管理,只要達成技術突破的工程師,就送每個人一輛車。過去三年間,廣鎵員工從五十人擴展到三百人。○四年,廣鎵的營業額僅五億餘元,是 LED 上游族群的後段班學生,楊桂華擬定年營收成長一倍的目標時,陳進財還對她說:「妳做不到啦!」沒想到,隔年廣鎵真的做到營收十億元,去年做到十八億元,成為 Fast 50 中營收成長第四十名的企業。
太陽能、通信產業
今年榜上皆有亮眼表現
除了光電與半導體業之外,今年榜單中,太陽能產業當然也沒有缺席,包括旺能、綠能、茂迪、益通及中美晶都名列其中。尤其茂迪、益通更是連續三年入榜的企業,顯示這兩家太陽能霸主,自○三年以來始終維持高速成長的腳步。另外以生產 LED磊晶為主的新世紀,也是連續三年入榜的企業之一。
至於通信產業,今年在獲利成長榜單上也有突出表現,包括智易、萬泰、長盛、立端、兆赫、神腦、倚天與台揚等企業都列入其中。反而是去年入榜的宏達電與華寶通訊,今年都不在榜單上。這也透露出,從去年開始,高成長的網通公司類型,已從手機硬體組裝廠商,轉為無線衛星通訊、網路線材與網路安全的企業。
此外,在最成熟的電腦及周邊產業中,去年榜單中還可見到華碩、精英、華擎等主機板廠商,但今年則完全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掌握特殊利基的關鍵零組件廠,例如從事電池模組製造的西勝國際、電子連接線廠商萬旭,和樞紐軸承商兆利,這些與筆記型電腦產業息息相關的族群,也顯示過去三年筆記型電腦產業一枝獨秀的盛況。
搶到入門票
西勝打入 NB 電池供應鏈
其中,西勝國際是國內惟一能從手機電池跨入 NB 電池領域的公司,近年來已打入惠普、蘋果等國際品牌供應鏈,成為韓國電池芯大廠樂金化學的模組廠商。在去年電池芯大缺貨時,西勝順利晉身為國內第四大 NB 電池模組廠商,次於已上市櫃的新普、順達科及加百裕。
電池是 NB 的關鍵性零組件,由品牌廠商跳過 ODM 直接發包,想要切入供應鏈必須通過非常嚴苛的條件,因此新普、順達、加百裕前三大廠幾乎已囊括全球 NB 模組六成出貨量。為何西勝可以從低階的手機鋰電池廠商,快速轉型為 NB 電池模組商、並且順利切入大廠供應鏈?
西勝國際董事長黃宗偉坦言,能夠如此快速成長,是二年前遇上了重要貴人。他偶然間認識了惠普的國際採購,得知當時惠普正想要換掉原本供應商之中的一家模組商,他把握這個機會,努力說服對方給西勝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有幾次,他大老遠飛到美國,只為了陪對方吃一頓飯,聊聊天。
終於對方為他的誠意感動,將西勝介紹給樂金化學作為其外包模組廠商,而黃宗偉也沒有辜負這個大好機會,一次就通過認證,從此握有大品牌廠與大電池芯廠的重要關係。「我們算是搶到了最後一張門票。」黃宗偉說。
讓創投跌破眼鏡
太瀚獲得聯電集團青睞
此外,擁有特殊利基的零組件廠,也是此次入榜的主軸,包括筆寫輸入模組廠商太瀚科技,和從事連接器公司劼皇科技,都是今年榜單上新鮮面孔。
營收排第三十三名的太瀚科技,原本屬天瀚科技一個事業單位,擁有獨家的「電磁感應技術」,就是早期平板電腦〈Tablet PC〉所使用的「筆式輸入」技術,可用於電子白板、手寫板、平板電腦等產品。例如微軟的未來學校計畫中,取代黑板的「互動式智慧板」,就是使用這種技術。
太瀚四年前就從天瀚獨立,但在○六年才有足夠資本接單營運。太瀚董事長陳金營談起往事,不覺道出一段辛酸往事。天瀚十年前原本就是靠這門技術起家,自從公司轉進獲利較高的數位攝影領域後,本業萎縮成一個小單位,漸漸被邊緣化,因此部門內的員工要求與天瀚分割、成為獨立公司,天瀚指派當時人事主管陳金營,擔任新公司的執行副總。
一向從事內勤行政工作的陳金營,意外接手一家新公司,他發現那些年輕的員工們是懷有抱負的,公司需要更多的資源才能發展,但是天瀚卻無法提供幫助,因此他決心尋求外援。
他敲了許多創投的門,換來都是冷淡地拒絕。甚至有創投說:「即使低於股票面額,都不會投資。」陳金營並不氣餒,終於獲得聯電集團旗下宏誠創投的青睞,○六年三月,以一·二億元取得太瀚四○%股權,自此公司營運也日漸步上軌道,去年營收五·六億元,獲利為五千六百萬元。
新入榜的劼皇科技成立於一九九四年,原本以連接器〈Connector〉為主要業務,華碩、技嘉為其主要客戶。四年前開始幫大廠代工記憶卡〈Flash Memory〉,爭取到新帝、金士頓、美光、三星的代工訂單,營收成長了四到五倍。
劼皇董事長吳文森與總經理童蒙是同學共同創業,他們過去都曾在連接器產業歷練過,後來引進在產業界有三十年經歷的黃癸森擔任專業經理人。
劼皇過去十多年的連接器產業經驗,練就一身精密加工技術,透過模具之自行開發、沖壓、塑膠射出成型,能夠縮短研發時程,並進行特殊規格設計。
吳文森坦言,連接器是一門低毛利、高資金、技術密集的行業,只有像鴻海、華碩這樣的大企業才願意投入。而資本額只有二·三億元的劼皇,憑著彈性與靈活,專接「鴻海、華碩不做的生意」,才能夠生存下來。
切入大廠忽略之處
善用利基創造核心競爭力
分析這些入榜的企業,很明顯都是切入大廠忽略的利基市場,而且要能掌握高素質的人才與團隊。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表示,利基型公司要隨時保持警覺狀態,因為只要有後進者加入,藍海隨時都可能變成紅海。善於利用利基創造出來的機會,加深核心競爭力,墊高競爭門檻,才能長保快速成長的優勢!
另外,綜合分析 Fast 50 三年來的榜單變化,可以發現過去三年 Fast 50 企業營收成長加速,但獲利成長卻有些減緩。今年營收成長率大於五倍的公司,遠高於前兩個年度。但在獲利成長率上,則有稍微減弱的跡象。
勤業眾信會計師陳清祥分析,主要在於原油、基本金屬等各種原物料價格飆漲,及美元貶值等諸多因素影響下,提高企業的營運成本,造成高科技企業獲利降低。因此,即使今年營收Fast 50 企業的表現比過往優異,但受到上述原因拖累,使得獲利成長有限。
此外,在名單中,未來最被看好的是哪些產業?本刊特別專訪普訊創投總經理何正卿、華鴻創投總經理何殷權,以及聚鼎科技董事長張忠本,請他們挑出未來仍可保持高成長的潛力產業,其中 IC 設計、LCD 及LED 都是焦點所在,但包括能源、材料也是未來可注意的趨勢,值得投資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