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IC 設計業的四大困境

文章目錄

這篇文章是登在數位時代六月號的文章,與各位網友一起分享。

台灣 IC 設計業如今正面臨四大困境,一方面逆世界潮流發展,公司愈切割規模愈小,產品線又難以跨躍 PC 平台,加上人才被挖、大陸對岸企業崛起,加上還有不少富爸爸的怪現象,也讓 IC 設計股價低迷許久,值得關心產業發展的投資人注意。

文 / 林宏文

去年,台灣 IC 設計產業股票跌了一整年,在電子股中成為表現最差的一個族群,儘管近來 IC 設計業傳出今年第二季業績有起色,股價也有回升,但觀察台灣 IC 設計業長線的競爭力,在這一輪競賽中也已明顯有落後的現象,值得投資人密切注意。

困境一,全球大廠積極整併 台灣卻愈分規模愈小

五月九日,繪圖晶片巨擘輝達(nVidia)宣布,將斥資 3.67 億美元併購英國 3G、4G 手機與平板基頻處理器領導製造商 Icera。Icera 在全球擁有超過 550 項已獲批准或申請中的專利,而其高速無線數據機系列產品也已獲得全球超過 50 家電信業者的認證。

nVidia 是目前全球第六大 IC 設計公司,原本以繪圖晶片起家,但在英特爾(Intel)強力推出自家繪圖晶片與微處理器(CPU)下,nVidia 也只有積極往平板電腦及智慧型手機的核心處理器發展,目前 nVidia 推出的 Tegra 晶片,已陸續打進摩托羅拉、樂金及三星等客戶。

當產業逐步走向新平台整合方向時,不僅 nVidia 積極展開收購動作,類似的併購消息早已不是新聞,尤其全球前十大 IC 設計公司動作最積極,例如龍頭廠高通今年一月併購無線區域網路(WiFi)大廠創銳訊(Atheros),以手機晶片為主的英飛凌無線 IC 設計部門去年八月併給英特爾,以及德儀於今年四月收購美國國家半導體等,都對 IC 設計產業帶來相當大的衝擊與震撼。

此外,一向併購動作最積極的博通,近來更加速併購腳步,今年五月收購軟體廠商 SC Square,三月收購微波傳輸技術商 Provigent,去年十月更一口氣併購三家公司,包括聯網家庭晶片商 Gigle Networks、4G 無線網路晶片商必迅科技(Beceem),以及微型基地台(Femtocell)晶片商 Percello。

由於競爭環境越來越激烈,國際 IC 設計大廠無不希望建立更強大的競爭力,因此從包括基頻、應用多媒體、射頻收發及無線連結等四大區塊關鍵技術切入,才能夠穩固在無線通訊市場的競爭力,因此,這些國際 IC 設計大廠加速併購整合,以避免被其他競爭者超越。

不過,反觀台灣 IC 設計業近三年來的動態,只有零星少數的併購案,卻有更多的分割及衍生公司出現。在併購的部分,除了今年三月聯發科併雷凌外,去年只有雷凌與誠致合併,至於稍大規模一點的合併案,例如致新併圓創、聯陽併聯盛、繪展、晶瀚,以及聯詠合併其樂達等案例,都已是二 OO 八年以前的歷史了。

不過,也許是台灣人向來有「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特質,因此,台灣 IC 設計業分割的案例,遠比合併的多很多。從早期聯電將 IC 設計部門分為眾多聯字輩企業,凌陽將公司分為凌通、宏陽、旭耀、凌陽創新、凌陽多媒體等不下十家,奇景也切割出承景、立景等,另外旺宏也切割出兆宏、京宏、全宏、迅宏,華邦切出新唐等。

切割獨立並尋求上市,似乎成為台灣 IC 設計業的全民運動,也一度是許多人實現創業夢想的最佳途徑。不過,觀察目前全球 IC 設計業的發展,包括投資額、人才及 IP(智財權)等各種進入障礙已愈墊愈高,例如光罩、軟體工具的價錢愈來愈貴,經濟規模已是競爭力的前提,但台灣逆勢走向反整合,也難怪競爭力愈來愈差,許多切割獨立的企業,能夠成功上市掛牌的機會也愈來愈小。

企業具備經濟規模才能進行長期永續的投資,三星電子是最好的例子。三星從品牌、製造到關鍵零組件全部整合在一起,即使 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及面板產業遇到虧損,依然有其他事業獲利來支撐,因此可以在不景氣時繼續投資,但台灣很多中小企業,遇到虧損就無力投資,競爭力當然無法持久。

更何況,目前大型 IC 設計公司都走整合路線,小型企業要找到新的題目很不容易,過去中小型企業是台灣競爭力的根源,但發展到一定規模就會遇到瓶頸,如今台灣 IC 設計業已碰到這個天花板,而且問題愈來愈嚴重,值得未來密切注意。

困境二,富爸爸現象充斥,對 IC 設計長期發展不利

近幾年,台灣資訊電子業界還有一個特別的現象,就是到處充斥著「富爸爸現象」。其中,IC 設計業也一樣,從友達、奇美、華碩、廣達、台積電、聯電、力晶、華邦、旺宏、威盛,不論是面板廠、系統廠、半導體廠,大家都有志一同養小金雞。

這種養小雞的情形,一部分是投資外來的團隊,另外也有不少是從公司原來事業部門切割出去,由於不同事業部原本就有不同的目標,當人才有自立門戶的想法時,加上集團也有培養自己的供應鏈時,富爸爸的現象就出現了。

不過,富爸爸現象對於 IC 設計業的長期發展到底是利是弊,是很值得探究的課題。

一般來說,富爸爸的目的若是為了預防缺貨時,可以優先取得供應自己集團所需的零件,這種情況也許還好,但如果富爸爸的現象,是透過餵養的方式,把利潤輸送給自己的子弟兵,這種模式頂多讓企業獲得短期利益,但對整體產業的競爭力並沒有幫助,而且不論是研發、技術等能力,也肯定無法趕上專業的供應商。

觀察國內 IC 設計業的發展近況,很明顯的,在富爸爸的羽翼下,能夠擁有先進研發技術及快速調整能力的公司並不多見,至於全球最具競爭力的 IC 設計公司也都靠專業能力立足,國際大廠有時也會培養自己集團旗下的供應商,但基本上都在集團內部運作,一般不會獨立上市。

當然,富爸爸的問題,有些正派的企業操作得比較細膩,不見得會產生利益輸送,但有些不懷好意的主事者,往往因此創造了企業另一個小金庫,富爸爸現象也許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但可以肯定的是,少數人扭曲企業運作的常態,對 IC 設計業已產生不利的影響。

困境三, 從電腦跨到通訊已有困難,平板及智慧型手機鴻溝更大

台灣 IC 設計業的另一大問題,就是大部分公司產品線都還集中在電腦相關領域,但在新的行動通訊例如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等平台上,目前幾乎少有企業能夠跨躍,產品銜接已出現明顯斷層。

其實,早在十多年前,個人電腦產業就已進入「後 PC 時代」,當時聯發科率先切入手機平台,也因此取得驚人的進展,讓聯發科順利成為全球前十大 IC 設計公司,至於晨星與威盛旗下的威睿,也都小有成績,至於凌陽的凌通、旺宏的迅宏等,也都努力想跨躍,但成效還很有限。

不過,十年後的今天,平台的典範移轉更加速進行,如今更從手機進階到 3G 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能夠跨躍的企業更加稀少。日前下台的前宏碁執行長蘭奇,就是因為宏碁對於行動通訊產業的趨勢應變太慢,同樣的,台灣 IC 設計業也大多沒有解決方案,在整個蘋果 iPad 供應鏈中,雖然有鴻海、宸鴻、大立光等台灣企業可以「吃蘋果」,但台灣 IC 設計公司幾乎全軍覆沒,沒有一家可以攻進這個產業鏈中。

若檢討台灣 IC 設計業無法跨躍的原因,主要是公司規模小、資源不足,只能在現有產品線上做開發,無法投入新事業的開發,也無法透過併購方式跨足新領域,此外若屬於富爸爸性質的企業,也可能因為有穩定的訂單來源,而缺乏跨足新產品線的企圖心。

另外,人才來源有限及同質性高,也是一大隱憂。目前台灣 IC 設計業除了吸收台灣本地人才及部分大陸人才外,很少有企業能夠到海外吸收人才,即使透過併購找進國外優秀人才,也不一定有好的管理能力。

更令人憂心的是,台灣企業無法吸引歐美人才,但歐美企業卻已兵臨城下。目前已有很多歐美企業到台灣來併購企業或設立研發中心,很多都能夠吸收大量的本地人才,例如博通在新竹的據點,有高達三百人的研發團隊,其中不乏台、交、清、成等一流學府的高材生。

困境四, 大陸競爭力漸強,海思、展訊逐漸威脅台商

統計去年兩岸華人 IC 設計的前十強,其中有八名是台灣業者,另有兩家公司是大陸業者,一是排名第四位的海思,二是排名第八位的展訊。大陸企業排名逐漸超前,也讓二十年來一路領先的台灣 IC 設計業,開始面臨強勁的挑戰。

海思的母公司是全球第二大通訊設備廠華為,在三網融合趨勢帶動下,海思的出貨一路爬升,成長速度相當快。根據台灣 IC 設計同業指出,海思吸收不少大陸的海歸人才,製程技術也進展得很快,在 Android 軟體平台及智慧電視的技術都不落人後。

當然,海思也是屬於富爸爸一族,與母集團的交易價格如何進行,外界不得而知,此外,海思的策略重心放在新產品線的開發,但 IC 設計的整合能力較弱,晶片整合度不高,成本競爭力尚無法與台系一級企業相比。但長期來看,以華為集團快速的發展,海思未來的成長必然不可小覷。

至於去年成長幅度高達二倍多的展訊,對台灣投資人來說已相當熟悉,今年五二 O 當天,展訊還在山寨機大本營深圳發表下半年力推的三款主力晶片,每一款幾乎都是衝著聯發科而來,也吸引超過五百家廠商參加,場面相當熱烈。這家緊咬著聯發科不放的大陸本土 IC 設計業者,如今不僅在手機晶片占有一席之地,由於也獲得中國政府的強力支持,未來在 3G 及 4G 勢必也是聯發科最大的對手。

大陸 IC 設計業的崛起,對台灣來說必然是一個威脅,因為兩岸華人一流人才都往工科發展,而且個個聰明絕頂,就像展訊前任執行長武平所說的,「台灣人有多聰明,大陸人就有多聰明!」而且,IC 設計業者向來擁有本地化的優勢,就像過去台灣電腦產業興起時,本地 IC 設計業者也就近取得許多商機一樣,未來大陸市場興起,大陸本地的的 IC 設計業者也一樣會冒出頭。

例如,最近聯發科就投資了一家大陸 IC 設計業者匯頂,這家公司是以開發觸控 IC 為主,技術實力相當不錯,聯發科希望匯頂可以協助服務大陸眾多中小型手機客戶,讓聯發科在手機平台的技術整合上更為完整。

其實,在手機觸控 IC 部分,目前由前台積電副總經理胡正大投資的璟正,已打入聯想的樂 phone 供應鏈,至於在中小型客戶部分,位於深圳的匯頂,一方面技術實力不差,另一方面則占了地利之便,也難怪最後聯發科選擇了這家公司。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