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攸關美國半導體利益,為何晶片法案頻頻卡關?這2個原因是關鍵

文章目錄

眾所矚目的縮減版520億美元晶片法案(CHIPS),已在美國時間19日,於參議院舉行的程序性表決順利通過,該法案預計最快下周交付參議院進行全院表決,法案細節也仍在研議中。由於19日僅是通過程序性障礙,後續還得由美國眾議院和參議院通過最終版本,此法案才算正式通過。

晶片法案之所以受到重視,是因為近年來中國半導體產業成長迅速,已經威脅到美國,加上美中強力對抗,美國為了降低對台灣及南韓等國家半導體製造的依賴,因此去年 6月參議院首次通過晶片法案,其中包括為晶片業提供520億美元補貼,並另外授權2000億美元用於促進美國的技術創新與競爭,以強化對中國的競爭力。

不過,這個金額龐大的法案,今年以來受到通膨、戰爭、升息及景氣可能衰退等因素衝擊,最後版本明顯縮水。參院表決的法案是去年法案的「縮減版」,也就是原本2000億美元的法案先行擱置,優先表決520億美元的晶片法案。

美國國會要趕緊通過這個法案,原因也不難理解。由於許多大廠如英特爾、台積電、三星及環球晶等公司,如今都已宣布金額龐大的美國投資案,有些公司如英特爾及台積電,甚至早在一、兩年前就已開始動工,如今到了要大量進機台設備的關鍵時刻,當補助金額遲遲無法撥下來,有些公司甚至失去耐心,放話投資可能出現變數。

19日的程序性表決,如今暫時讓產業界可以鬆口氣,但顯然接下來還有不少變數,可以再繼續觀察。

進一步分析,為何這個攸關美國重回半導體製造大國的關鍵法案,卻在美國國內引起許多辯論?我覺得有兩個重點,可以幫助大家理解與思考。

IC設計業不願意看到 晶片法案獨厚晶圓廠

首先,美國主流半導體產業,如今與過去大不相同。早年是擁有產品設計與製造的IDM(整合元件製造)廠規模及影響力較大,例如英特爾、格芯、德儀及美光等都屬於這一類,但近十多年來,IC設計業成長速度驚人,從輝達、高通、超微、博通等,都有後來居上的態勢。

最明顯的例子是輝達以一家沒有製造工廠的純IC設計公司,靠著下單台積電而快速成長,近幾年雖然利潤快速成長,但從來沒有超越過英特爾。但是,輝達股價最高時本益比逼近一百倍,把本益比十幾倍的英特爾硬是比下去,股票市值當然也明顯超越英特爾,有一陣子甚至還超過台積電。

而且,英特爾與輝達、超微及高通等公司,也都是戰場上直接競爭的敵人。例如在CPU、GPU產品,或是在電腦、伺服器、手機及電競等客戶,大家都處於直接競爭的態勢,這種對立關係,當然影響到大家對晶片法案不同的立場。

了解美國這種半導體產業生態與結構後,就比較容易理解,為何晶片法案會在國會卡關一段時間,正是因為不少IC設計業者不願意看到,晶片法案有獨厚對手英特爾的可能性,尤其外傳520億美元補貼,可能有200億美元是要給英特爾的,這當然讓分不到大餅的IC設計公司很眼紅。

此外,相較於參議院提出的CHIPS法案,其實還有另一個由眾議院提出的FABS法案,則獲得IC設計業者的大力支持。兩個法案的差別在於,CHIPS法案只補貼投資晶圓製造的廠商,至於FABS法案則是擴大補貼範圍至研發及製造,這對於不投資晶圓廠、但要花大筆研發預算的IC設計業來說,才有實質的獎勵效果。

有趣的是,晶圓製造廠的英文縮寫就是FAB,名為FABS法案,其實反而不是只補貼晶圓廠,而是給予IC設計業更多的支援,表態支持FABS法案的是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為主,因為這個協會的成員組成涵蓋IC設計及IDM,但其中IC設計業的勢力更加龐大。

深怕失去市場 各企業反對「中國投資條款」

其次,既然有補貼,就會有附帶條件,目前晶片法案還研擬一個重大規範,規定業者若在美國設廠獲得補助,10 年內不准在中國擴大某些投資,對此白宮表示支持,但產業界就不一定能接受了。

對產業界來說,接受美國政府補助,卻要犧牲中國龐大市場的機會,當然也會普遍引起諸多企業的反對,其中包括英特爾和半導體產業協會(SIA),大家都普遍不支持限制中國投資的條款,擔憂未來將傷害美國廠商的競爭優勢,因此強力遊說反對。

雖然目前不太清楚法案想限制的是哪些投資,不過,訂了這個限制條款,將會影響到所有半導體公司,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半導體市場,所有大企業都不願意放棄投資中國,尤其是在大陸有投資晶圓廠的公司,當然是首當其衝。

英特爾早在十多年前就到大連投資晶圓廠,生產的是NAND Flash,但去年英特爾已賣掉這個部門,大連廠也已經轉手給韓商海力士。

英特爾是美國最大半導體廠,很可能是接受晶片法案補貼金額最高的業者,但英特爾晶片目前最大的銷售市場是在中國大陸,未來若被限制十年內不能到大陸投資,當然有如緊箍咒上身,對公司發展很不利。

對美國以外的廠商來說,這樣的限制當然更不妙。例如,台積電目前在松江及南京都有廠房,雖然大陸企業目前只貢獻全部營收10%左右,有些客戶的代工訂單還是拿到台灣晶圓廠來做,因此純以大陸廠房生產所占的比重,還會比10%低很多。

但是,即使大陸客戶及製造比重目前都不是太高,但中國大陸IC設計業的成長還是相當快,未來台積電若拿了美國的補貼,十年都無法在中國大陸繼續投資擴充,還是會影響到不少的商機。

至於對三星來說,影響也不會比台積電小。由於三星在西安也投資了一個NAND Flash廠,這個廠的產能規模相當大,達三星總產能的40%,也是全球NAND Flash 產能的10%,是三星所有NAND Flash工廠產能最高的一座。

因此,如果三星設在美國德州的晶圓代工廠接受晶片法案補助,但中國西安廠未來被限制繼續升級技術及擴充廠房,這對三星的影響恐怕也是不小。

總結來看,晶片法案引起的諸多爭議,其實還是在於原本已是一個產業分工極有效率的市場,但在美國全力推動半導體製造回流、長期要以強烈政策去改變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分工模式下,一定會引起很多不同的反對聲音。到底最後結果會如何,大家只有繼續拭目以待了。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