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振榮與盧明光捐款兩大學 台灣企業家願意出錢出力 但台灣有沒有更有野心及願景的大學校長?

文章目錄

近來看到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捐出手中500張台積電持股的五年股息收入給陽明交大,又看到大同董事長盧明光各捐500張中美晶股票給大同及陽明交大兩所大學。其中,前者五年股息的總價值可能超過3000萬元,後者則是市值超過1.7億元的股票,兩位企業家創造了無私奉獻的這段佳話,也為台灣的產學共創與合作帶來值得期待的未來。

施振榮Stan哥| Facebook
施振榮。(照片取自施振榮臉書)

施振榮與盧明光兩位企業家,一直是我最尊敬的企業家典型。施振榮是國內電子業第一代創業家,成功帶領宏碁開枝散葉,並培養出眾多企業與人才,即使退休後仍然馬不停蹄、貢獻心力,如今把重心放在推動母校陽明交大成為偉大大學的目標上。

至於盧明光則是專業經理人的典範,從光寶集團到中美晶集團,他屢次被委以重任,也不斷交出成績單,透過精準規畫的國際併購創造綜效,讓企業躍上全球舞台,中美晶及環球晶更是他職涯最成功的顛鋒之作。

購併大王盧明光完成最後一塊拼圖- 今周刊
盧明光。(照片:今周刊提供)

兩位備受敬重的台灣企業家,雖然職場生涯發展路徑不太相同,但他們卻都有兩個共同點,一是很早就物色接班人選,及早做好交棒準備,二是退而不休,善盡企業家的社會責任。

(取自Acer Taiwan臉書粉專)

例如,在宏碁的發展過程中,施振榮最重視的就是培養人才,並且願意授權與分權,集團旗下年輕經理人可以早早就被賦予重任,因此很快就跳出來接掌各子公司的重要職位。這種給人才舞台及表現機會的作法,讓企業可以順利傳承,施振榮自己也可以很早就「大權旁落」,急流勇退順利脫身,空出手來做更多的事。

至於盧明光掌中美晶及環球晶時,也很早就決定交棒給優秀專業經理人徐秀蘭,因為很早就規畫接班計畫,讓他可以迅速離開,並且臨危授命接下大同公司董事長一職。 

「能捨才能得」,這是許多人朗朗上口的道理,但能夠做到的企業家其實很少,盧明光與施振榮正是極少數親身力行的領導人。有能力的企業家很多,但能及早安排接班計畫並且把事業交給年輕人,能夠擁有這種豁達心胸的人真的很少。 

此外,施與盧倆人有另外一個共通點,就是即使退休後,仍然抱著傳教士般的奉獻精神,不計辛勞且樂於分享,除了回饋鄉里、社會及產業外,更捐出個人許多財富,積極投入產學共創及聯盟合作。

例如,施振榮退休後仍積極扮演志工角色,到處傳承自己多年累積的品牌與企業經營心得,更負責國藝會振興藝術文化的責任。近年來施振榮更接下陽明交大合校後「喜馬拉雅計畫」的共同召集人,要推動陽明交大成為偉大大學。

(取自大同公司臉書粉專)

至於盧明光接下大同公司董事長職務,過去大同公司經營績效不佳,公司派及市場派惡鬥多年,想要改變這家企業,絕對不是簡單的事,面對百年企業難解的沈痾,他願意再度跳進一個新火炕,把自己的職業生涯賭進去,相當不容易。 

不過,我也想提出另一個觀察角度。我認為,國內像施振榮、盧明光這樣願意出錢出力的企業家還是不少,但關鍵問題在於,有能力提出前瞻性願景,且亟富野心與策略的大學並不多,當然很難引起企業家的興趣。這與創投業資金很多,但好的創業家及創業計畫書難找,讓創投家有錢也無用武之地。 

因此,台灣的產學合作問題不在於沒有人或沒有錢,這些在台灣都不缺乏,但比較不夠的其實是好的計畫及好的執行團隊,因此無法吸引及說服企業家參與。當大學沒有具規模及野心的頂尖計畫,或是缺乏具願景、有執行力的團隊,這才是更嚴重的問題,也成為國內產學合作難以突破的關鍵。

以這個角度思考,大同公司是台灣少數能夠屹立百年的企業,未來若能在綠能、光電、電動巴士或重電等領域做出好成績,並取得國際領導地位,這將是極具重大意義的事情。如果大同公司能夠擦亮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大同大學當然也有機會發展出更強烈的特色,國內私立大學雖然在招生上討不到便宜,但擁有比公立大學更靈活彈性的辦學活力,尤其是大同大學與大同公司這種緊密的關係,是國內少見的特色組合,未來兩者相輔相成的機會很大。

另外,陽明交大很早就提出成為偉大大學的目標,由產業界及學術界合作推動的喜馬拉雅計畫,也是少數有能力挑戰世界級地位的想法,例如目前提出在半導體、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智慧醫療等三大領域的產學共創合作,都有機會領先世界。陽明交大把國內產學研能量都集合在一起,再加上有一群願意奉獻與投入的校友在推動,成功的機會相當大,這是許多企業家願意支持的重要因素。

回想過去常與一些企業家聊到,許多人都會找企業家募款,尤其國內的大學、學院或系所經常需要資金,但是很多邀約計畫做得不夠吸引人,想做的事情不太重要,募款計畫不扎實,錢沒有花在刀口上,更不要說很多學校行政流程繁複,主事者更迭又讓計畫改了又改,有些規畫甚至嚴重延誤或拖了五年、十年才定案,這些都讓捐款人難以忍受。因此每次碰到來募款的人,都嚇得拔腿就跑,找藉口躲地愈遠愈好。 

大同大學是盧明光的母校,陽明交大是施振榮母校,企業家回饋母校的情況相當常見,但盧明光願意貢獻給陽明交大,不只是因為幾年前陽明交大頒給他名譽博士學位,更重要的是,陽明交大的發展願景可以說服他,而且中美晶及環球晶也有發展第三代半導體的計畫,當企業想要挑戰更困難的目標時,陽明交大有能力協助一起完成。 

在寫這篇專欄時,自己剛好也和家人到東岸幾所大學如哈佛、耶魯及MIT參觀,走在這些美麗的校園內,不免也讓我思考,這些名校能夠如此壯大,企業家的捐獻絕對佔很大因素。 

我常覺得,台灣企業如今已走向國際,許多經營能力出色的企業,已讓世界見證台灣產業的實力,但台灣還有很多環節沒有同步進展,有的甚至還相當落後,其中,大學就是一個明顯的缺口,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因此,或許可以這麼說,台灣已經有世界級的企業經營者,但是台灣卻缺乏站上世界舞台的大學,以及帶領大學走向更有野心、夢想更偉大的校長。如何讓企業家願意為學校的未來遠景買單,這恐怕是未來國內大學校長最優先的工作。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