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陽明交大舉辦「風華再現,博愛漫談」線上講座,邀請交大及陽明兩所大學第一屆畢業校友施振榮及張鴻仁演講,我應邀擔任主持人。兩人都是非常具代表性的傑出校友,施振榮創辦宏碁電腦,開枝散葉衍生出橫跨眾多領域的資通訊與半導體公司,張鴻仁歷任疾管局、健保局等重要部門,也是目前生技創投重要領銜人物,講座內容相當精彩,我就利用這個專欄與大家分享。
陽明交大於今年二月合校,兩位校友背後代表的,正是台灣兩大重要支柱產業電子與生技。電子業是台灣貢獻產值最多的產業,也奠定台灣在國際上不可或缺的矽島地位,生技醫療產業打造生命安全防護網,尤其是去年以來Covid-19疫情,台灣因為疫情控制好,也成為經濟發展的強力後盾。
施振榮在演講時說,他從小數理一直很強,但國文英文非常差,大學聯考第一年數學只考9分,考上成大數學系,後來重考進交大電子工程系第一屆,沒有跟著大家念醫科或出國,還是繼續念完研究所,然後工作創業,趕上電子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稱自己是「Stan哥」的施振榮說,他原本是很內向害羞的人,但進交大後人生出現很大轉折,搞社團辦舞會,玩得很高興,既領導又服務,很出風頭,結果自信心就這樣建立起來。他沒想過自己英文那麼破,厚臉皮上台用英文演講,結果大家一直笑,但都聽得懂。
施振榮說,他一直秉持的座右銘就是「挑戰困難、突破瓶頸、創造價值」,但工作可以外包,責任卻不外包,因為領導人責任要自己扛,也因為做任何事都不怕挑戰,宏碁可以不斷開枝散葉,衍生出緯創、明基佳世達等集團,在台灣最強的半導體行業,宏碁旗下的德碁被台積電收購,揚智賣給聯發科,兩家最強的台灣半導體公司都有宏碁的影子。
因為不怕挑戰,願意嚐試各種新事物,施振榮也完成了很多以前從沒想過的事,例如退休後他接手國藝會,是第一個非藝文界人士接手這個重要位置的人,即使退休至今多年,仍然演講邀約不斷,還出版了十二本書。陽明交大合校,他義不容辭擔任後援會會長,也擔任南部校區推動產學共創的致遠基金會董事長,這些都是為了公益而投入,但他樂此不疲。
近年來,施振榮全力倡導王道精神,強調要創造價值、利益平衡及永續經營等三個核心信念,追求所有利益關係人都做到共創共享,其中利益平衡最為重要。他說,例如近來政府調高基本工資,但有些老闆抱怨成本太高無法經營,這就不符合王道精神,因為沒有和員工利益平衡。
張鴻仁也分享自己兩個不同的人生階段。在陽明大學求學時,接受周碧瑟教授「陽明十字軍」的精神號召,還有楊志良教授力主保留各地的衛生所,以及台灣公共衛生奠基者陳拱北教授的薰陶,讓他26歲決定不行醫,而是朝公共衛生領域發展,也因此改變了他的一生。
張鴻仁投入公衛體系的公職領域,服務過藥政處、資訊中心、防疫處、疾管局、健保局等重要部門,陸續完成推動IC健保卡與IDS(全民健康保險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其中IC健保卡即使到今天,都還是領先全世界的重大改革。
另外張鴻仁也提到台灣很重要的群醫中心,這是陽明大學醫學系第一屆三位同學一起推動的,其中包括目前現任部桃醫院院長徐永年,另外他還有一位同學唐高駿將接下陽明交大智慧醫院憶卿醫院首任院長。此外,前陽明大學校長郭旭崧是當年行政院抗SARS防治紓困委員會的聯絡室主任,如今對抗Covid-19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還有在研發疫苗的高端公司服務的連加恩,都畢業自陽明大學,也讓陽明校友成為貢獻台灣公共衛生基礎非常重要的一群人。
張鴻仁提到陽明大學對公共衛生的投入與重視,我是非常有感覺的,因為我一位姪女就是從陽明醫學系畢業,她在念書期間,幾乎每到寒暑假就往山地偏鄉跑,都是去辦活動或跟著學長姐做義診,有一年暑假她還飛到柬埔寨做服務,回來時全身曬得像黑炭一樣,我都快認不出來。
張鴻仁人生的第二階段從五十歲開始,他被永豐餘董事長何壽川邀請加入生技創投業,如今擔任上騰生技董事長,掌管數十億元的創投基金。以他過去投入健康保險、傳染病防治、醫療資訊等領域累積的經驗,如今都成為投資生技產業最重要的基礎。從最沒有賺錢機會、「投資性價比」最低的公共衛生,如今跨入每天都與金錢往來的創投業,他說,他沒有規畫人生,但也走出一條不同的人生風景。
張鴻仁也提到一個小故事,2018年,前陽明大學校長郭旭崧去找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當時劉董事長問到,智慧醫療到底值多少?結果一問之下才知道,台灣整體醫療服務年產值是1.5兆元,大約就是台積電公司一年的營收。
(取自台積電 官網)
張鴻仁說,資通訊半導體是台灣的護國群山,但醫療服務也是。大家都認同台積電是護國神山,因為半導體是關鍵零件,而且產值很大,相比起來,國內醫療服務雖然產值只有1.5兆元,但如果沒有醫療防護網為後盾,沒有防疫成效,台灣經濟不可能順利運作,從這個角度來看,生技醫療絕對是台灣另一個重要的護國群山。
張鴻仁也以實際數字來說明,台灣因為防疫成效好,去年經濟成長率3.11%,今年甚至會超過5%,但相較之下,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是負成長,如果沒有生技醫療這個防護網,台灣經濟成長率和其他國家一樣變成負的,一正一負來回就差了10%,台灣GDP產值大約是新台幣20兆元,差10%就是2兆元,所以生技醫療不能只算實際產值,這是另一個維護生命安全及讓經濟順利運轉的重要支柱。
至於在美國也是一樣,美國GDP也是20兆元,但單位要改成美元,20兆美元的10%就是2兆美元,更是天文數字,也證明生技醫療是一個不能不發展的產業。
此外,我也請教他們兩位,談談未來最重要的產業趨勢,張鴻仁認為智慧醫療與國際醫療,將是台灣兩個最重要且最值得發展的市場,至於施振榮則提到,陽明交大要朝向偉大大學,目前透過產學共創,要在AIoT,半導體及智慧醫療等領域,做出幾項領先全世界的計畫。
過去社會的主流想法,覺得當醫生社會地位高,收入也豐厚,是人人稱羡的工作,如今很多人也覺得念電機資訊,畢業後一定可以找到高薪工作,不過,他們兩位也都想傳達一個想法,他們都不是為了賺大錢而工作,施振榮說他做任何事,都想著如何創造更大的價值,結果沒想到財富就自然跟著來,施振榮近來還把500張台積電未來五年股息捐給陽明交大;至於張鴻仁也說,對金錢抱持什麼態度,會決定人生價值的主軸,他從最理想主義色彩的公共衛生切入,如今掌管國內久數十億元創投基金,成為國內眾多生技公司背後金主,也不是他想像得到的。
我最後也做了一個結論,我多年接觸許多陽明交大校友,發現年輕一代仍然不斷前仆後繼,勇於追求突破及創新創業,因此我也鼓勵年輕同學,施振榮以「交大改變我的一生」為演講題,張鴻仁以「陽明大學改變我的一生」為題,如今兩所建立台灣經濟最重要兩根支柱的大學合校後,今天在現場聆聽前輩演講啟發的陽明交大學生,未來一定可以很快回到學校,而且演講題目就是「陽明交大改變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