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科技業景氣熱絡,人才爭奪戰日益白熱化,許多企業都說找不到人才,不過,最近我訪問17 Live集團技術副總經理徐永吉(Eric),聊到當年他在廣達工作的往事,讓我有很深的感觸,也提供企業界一些對吸引人才及作法上的參考。
徐永吉是2009年從交大電控所取得博士,在廣達、美泰兒及趨勢等多家公司服務,兩年多前加入17 Live。他提到自己喜歡做創新的議題,在廣達曾負責開發智慧型手錶,後來到一家新創公司開發兒童平板產品,後來賣給美商美泰兒(Mattel),之後再到趨勢負責AI相關的研發工作。
不過,他提到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當年在廣達服務時,公司會舉辦員工創意競賽,滿腦子創業想法的他就報名參加,最後得了第一名,而且因為分數特別高,還得到總裁獎,接受董事長林百里的頒獎。
那時徐永吉提出來的創業概念,就類似現在Gogoro在做的題目,他開玩笑說,如果當時真地去做了,或許現在就沒有Gogoro了。雖然獲得評審很高的評價,但後來公司跟他說,他的想法和公司的方向不太一樣,公司沒有朝這個領域投資發展的計畫,最後他就選擇離職了。
徐永吉說,他後來從同事口中知道,許多過去得過獎的人,尤其是得過第一名,特別是總裁獎的人,幾乎大部分都選擇離職,就好像一個很難破解的魔咒一樣,有想法的人都選擇離開。
在人才競爭如此關鍵的年代,Eric講出這個故事,讓我覺得相當shock,也感覺這件事有點荒謬。經常我們會聽到企業都在喊人才難找,但這個例子卻是人才其實就在公司裡,但最後卻因為某些原因,員工受了委曲,只能選擇離開,企業等於是把人才白白送給別人。
我覺得,每個CEO都應該好好思考這件事,尊重人才不能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真心誠意善待人才的企業,不能只做半套,要在制度上與組織內做改變,讓人才覺得受尊重,他(或她)的價值被看見。像這樣的創意競賽,把員工的創意與自主精神喚起來,還頒給他很高的榮耀,然後呢?然後就沒有了。這種競賽不辦還好,辦了反而讓員工更快出走,逼他們出去創業或找工作,真的好可惜!
如果下次我有機會遇到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時,我一定會建議他,如果我是他的話,我會在每次創意競賽後做一件事,如果這些優秀人才想要離職,或是去實現自己的創業計畫,我會拿出一筆錢投資他們,甚至成立一個基金專門給這些優秀員工,資助團隊第一筆天使投資資金,30萬、50萬美元都可以,想辦法讓這些員工發揮創意實現夢想。
公司給予得獎員工第一筆創業資金,一方面是讓優秀員工感受到公司誠意,即使離職後去創業,未來也會與母公司保持一定的連繫,另一方面也是為台灣埋下更多創新種子,想當年林百里創業時一定也很艱辛,如今自己員工想創業,提供一點支持,也可以讓台灣的創新創業綿延不絕。
人才到底有多重要?我相信太多CEO都比我清楚,前陣子聽到前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提到,最初他加入Google台灣時,三個員工就開發完成Google translate(Google翻譯),大家都知道,全世界有多少人在使用這個軟體,但令人驚訝的是,才三個員工就完成這個產品。在軟體世界中,優秀人才一個可以抵百人,難怪矽谷很多軟體人才可以值那麼高的薪水。
最近剛好又有一個新聞,威盛把旗下子公司Centaur Technology位於德州的CPU研發團隊賣給英特爾,入帳1.25億美元。當天有媒體打電話想問我,可不可以談這件事,這筆入帳是利多嗎?還有威盛賣了團隊後,是否會更積極往元宇宙方向投資?
我跟記者說,我不太了解這整件事的來龍去脈,但是,我覺得這件事絕對不是利多,把人才賣了怎麼會是利多?IC設計業最重要的是人才與團隊,我常開玩笑說,每天員工關燈下班後,公司最重要的資產就不見了,員工可以不斷為企業生金雞蛋,團隊賣掉就沒有了,根本就是利空吧?!
這件事也讓我想到,大公司還能不能持續創新的問題,例如像電子五哥能不能持續做創新?數千億元營業額的企業,能不能再保持創新的動力?我覺得應該是很難,因為當企業規模大了,能維持就已相當不錯了,除非換人做做看。
最近大家只要注意一下鴻海如何推動電動車,就會發現鴻海似乎又活了過來,而關鍵也是鴻海換了一位很有拼勁的董事長劉揚偉。我還是很佩服鴻海,不管老郭有多霸道,但他選出一個不錯的接班人,目標明確地往電動車產業發展,而且還能壯大聲勢,凝聚人才,從外部吸收眾多好手加入,顯然鴻海已經在這個大趨勢中佔到有利位置。
從這件事也可以理解,其實很多公司,應該都到了該換人的時刻了,換上有新想法及作法的人接手,公司一定會有全新的氣象,不然,就是舊有團隊要有決心地徹底做調整與改變,例如最近看到機殼廠鴻準及可成,前者投資台康,公司也把生醫領域當成重要的投資項目,後者把大陸機殼事業與廠房賣掉,滿手現金轉進醫療器材產業,並已快速投資邦特、鐿鈦及太醫等三家公司。
這幾年,我接觸許多電子業老闆,許多人都還是很認真努力地工作,但大部分人都還是用舊習慣或老方法做事,在這種過程中,有些盲點是如此的明顯,自己卻看不到,或是看到了不以為意,覺得不嚴重,忽略了年輕人對工作的態度,有那些堅持,還有對尊重與溝通的理解,當組織與管理最後無法與時俱進,員工流失就變得很難避免了。
我本來就一直覺得,台灣社會並不是很重視人才,這表現在很多方面,例如沒有很強的天使投資環境,創業家募不到錢,是因為有錢的人覺得自己的錢比人才的價值更大,就像銀行借錢給你,要你拿資產來抵押,這種想法延伸到創業界,也覺得錢比創業家重要,所以想創業的人要先存一筆錢才敢創業,因為沒人會投資創業家。
其實,人才的價值當然比錢更重要,許多已成功的企業家,當年應該都曾經為錢苦惱,甚至跑過三點半,被這種“錢很偉大,創業家很渺小”的現實修理得很慘,如今創業家成功後,看到年輕人還在重覆當年的困境,應該會有另一種感受吧!
每個有能力的員工,其實都在看主管或公司怎麼做,企業沒有好的制度,人才缺乏發展機會,良禽就會擇木而棲,優秀人才會帶動的創新與價值翻轉,甚至只要幾年就會大幅超越,馬斯克去年初身價才240億美元,不過一年多的時間,現在已大增十多倍到3300億美元,成為全球首富,創意加上創業,改變的力量絕對遠超過大家的想像。
因此,如果你覺得老闆沒有你聰明,也沒有你的企圖心,那就選擇去創業吧,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一直後浪推前浪,停止前進的人會被狠狠地超越,不會永遠都是同樣一批人很得意,機會不斷出現,人才會一直冒出來,太多創業家都是被環境逼出來的,如果人才願意這麼想,其實這個社會還是挺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