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股神的太空探索

女股神太空探索! 從木頭姐姐ARKX的新藍海,看台灣應該關注的太空商機

文章目錄

女股神太空探索ARKX
太空商機爆發,包括Tesla董事長馬斯克、亞馬遜董事長貝佐斯,還有微軟創辦人蓋茲及「女股神」方舟投資總裁凱薩琳伍德,都 陸續投資這個產業或推出太空探索相關的ETF。

近來大名鼎鼎的「女股神」方舟投資總裁凱薩琳伍德(Cathie Wood),旗下管理的「太空探索 ETF」ARKX,在3月30日正式於美股掛牌交易。太空商機爆發,不只女股神關心,包括Tesla董事長馬斯克、亞馬遜董事長貝佐斯及微軟創辦人蓋茲,也分別投資Space X、Blue Origin及Kymeta等太空相關產業。。(延伸閱讀:女股神再次出手 新推一檔太空探索ETF)

方舟投資目前管理資金超過400億美元以上,和2020年同期不到35億美元,大幅成長十倍以上,其中方舟創新ETF已是全球最大主動型ETF。人稱「木頭姐姐」的伍德(Wood),旗下五檔ETF基金都以投資具破壞性創新的企業為主,並以特斯拉的持股最高,如今再度推出太空探索ETF,持股組合也引起重視。

太空探索ETF 共有4大類39檔持股

根據方舟的定義,太空探索指的是領導、促成或受惠於太空科技的產品或服務,因此,在ARKX的39檔持股中,主要可分為四大領域,分別是軌道航太類股、次軌道航太類股、促成科技類股及航太受益類股,其中包括各種深度學習、行動網路、感測器、3D列印、機器人等相關的技術。仔細分析這些公司,不僅提供一個認識及研究太空產業的機會,也是投資布局太空探索商機很好的參考指標。

伍德認為,太空產業即將起飛,是因為前述各種科技日新月異,拜這些新科技之賜,已讓技術普及與成本下降,因此衛星發射、火箭著陸的次數也不斷上升,預估光是軌道太空(orbital aerospace)創造的營收機會,包括衛星活動與超高音速飛行,每年就可望超過 3,700 億美元。

因此,在ARKX的持股中,目前佔比最大的是Trimble(持股比例8.3%),這家公司是全球最大製造衛星定位接收儀及定位系統軟體研發商,第二大持股則是方舟自家的 The 3D Printing ETF (占6.1%),第三及第四大公司為專業國安科技公司 Kratos (5.6%)及國防航天系統及通訊電子系統商 L3Harris (5%)。

資料來源:pixabay

有趣的是,持股第五位的京東,是目前中國大陸僅次於阿里巴巴的第二大電商集團,但四年前就已投資太空相關產業,包括與西安航天基地合作打造集倉儲、無人機配送、結算、大數據、雲計算等於一體的智慧化物流產業中心,另外,京東也於三年前與海航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開啟航空旅遊、航空貨運等領域。

太空探索前10大持股 還包括大陸第2大電商京東

據京東之前披露的測試版本,無人機可在10分鐘內飛行5公里,載貨重量超過10公斤,特別適用於農村及道路不便地區的最後一公里配送。

此外,居第六至第十的持股,分別是全球第二大營建機械和採礦設備製造商小松製作所(Komatsu,佔4.6%);全球最大國防工業承包商及美國航空航太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4.5%);政府機構行動語音、資料通訊服務衛星提供商 Iridium (4.3%);專注於航空航天、國防、地面交通運輸、安全和製造電氣系統的電子集團 Thales (4%);全球最大航空飛行器製造商波音公司(Boeing,3.6%)。

這些ARKX持股的公司,基本上與太空商機的連結應該都很清楚,另外,不在前十名持股之列的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是全球首家以太空旅遊為發展的企業,看起來都沒什麼問題。但是,有些產業領域似乎要仔細想一下才能理解,例如,3D列印與太空探索產業有什麼關係?

其實,3D列印早年就是從國防需求開始的,很多戰艦的零件生產數量不多,出航後要補給零件,就以3D列印直接生產,未來太空旅遊若成真,對3D列印的需求也會很類似。事實上,3D列印相關股票,去年大漲十倍的所在多有,因為如今已演變到適合少量多樣及客製化的時代需求,因為數量不大,為產品開模具並不划算,若年製造產量在千台以下的,都可能用到3D列印。

3D列印已成為小量多樣及客製化生產時,不可或缺的新科技工具。

從數量上來看,今年1 月底,獵鷹 9 號火箭一次性將 143 顆來自各國家機構的小型衛星送上天際,這是SpaceX推動的小型衛星共乘計畫(SmallSat Rideshare)一系列任務中的領頭羊,也刷新史上同時發射最多有效載荷的紀錄,而台灣團隊自主研製的 2 顆立方衛星玉山、飛鼠也有幸坐在這班列車上。雖然是創新記錄,但143顆衛星顯然仍是相當少的數量,這也是3D列印能夠發揮作用的原因。

3D列印與網飛 為何與太空探索有關?

此外,還有比較特別的,像隨選視訊服務巨擘網飛(Netflix),也在ARKX的持股中占了 1.25%。有人說,為何網飛也算太空概念股?難道是因為太空旅行時也要看隨選電影嗎?

或許這是理由之一,但專家指出更重要的原因是,低軌衛星未來在寬頻網路可以發揮大應用,目前網飛擁有 2 億名付費訂閱戶,但光美國就有超過 4,000 萬人沒有寬頻網路,倘若衛星解決方案可以讓這些顧客上網,即可擴充網飛的潛在市場規模及營收。

此外,大家最關心的半導體股,在ARKX中有台積電、輝達及賽霖思,不過持股都不高。半導體與太空探索商機有關,應該不難理解,因為所有電子科技都離不開半導體,要上太空的所有衛星需要更強的通訊功能,這些均有賴高階半導體製程,至於輝達在AI人工智慧及賽靈思在5G的布局,都可以列入ARKX的第三項產業分類中的促成科技類股。

至於若要在台灣推出一支與太空產業有關的ETF,那麼台股中有那些個股與這個產業關係最深?

台股也有80家公司 代工商機不如自己射火箭

其實,根據多家券商的研究報告,國內有超過80家公司可以與太空探索商機扯上關係,除了半導體產業鏈就有一大堆公司外,衛星和地面接收站的供應鏈,很多都和原本電子產業鏈中的關鍵零組件密切相關。以最受矚目的SpaceX星鏈計畫為例,目前也有華通、同欣電、金寶、台揚、穩懋等多家台廠打入供應鏈,只是規模及數量都只占公司營收很小的比重。

其實,若以代工及零組件角度來看太空商機,大家肯定會失望,因為太空產業發展初期,肯定不像過去電腦及手機的規模化量產商機,未來恐怕還是要以技術取勝,此外商業模式也很重要。倒是台灣過去就有太空產業人才,在福衛5號等發射成功後,如何發展太空產業,將是一個很重要的切入,這是一個已經很明確的產業商機,台灣似乎應該好好想一想。

其實,政府對於太空商機一直都很積極推動,科技部等單位也看好Space X星鏈計畫,認為將打破5G在地面通訊傳輸現狀,從環繞地球1.2萬顆衛星來發射電信訊號到地面,在帶領台廠打入Space X衛星和地面接收站供應鏈,科技部也扮演重要角色。

不過,就像有「火箭阿伯」之稱、ARRC主任吳宗信四處演講倡議台灣應該發展火箭產業,是因為發射火箭,必須整合數學、機械、電機、資工、物理、化工、材料、航太等技術,每一個產業都要拿出最頂尖的技術和人才。當「太空」已從過去的戰略科技蛻變至今有高附加價值的「太空經濟」,台灣需要一個新的火車頭產業,帶領台灣各個產業升級前進。(延伸閱讀:一位火箭阿伯的夢想 台灣不能發展太空產業嗎?)

有火箭阿伯之稱的ARRC主任吳宗信,一直倡議台灣應該發展火箭產業。

或許,與其一直爭取國際大廠的代工機會,不如台灣自己做出一點突破,例如自製火箭並將載物火箭射向天空,除了可以證明台灣尖端科技的研發與系統整合的能力,也有機會讓所有產業跟著升級。這可能是台灣看待「木頭姐姐」的ARKX投資股票,一個更務實的角度吧!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