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廠翻轉「十年磨一劍」,晉弘科技如何抓緊醫材新商機?

文章目錄

【晉弘科技】鄭竹明 (2)
晉弘科技董事長鄭竹明。

今年4月中於興櫃掛牌的晉弘科技公司,是國內數位醫療影像產品的領導廠商,也是台灣醫療器材產業中,從資通訊(ICT)跨足生醫(Bio)產業的成功案例。最近我與晉弘科技董事長鄭竹明有一番訪談,聽到不少晉弘的創業故事,尤其是在跨產業經營上的寶貴經驗談,藉此專欄與大家一起分享。

晉弘科技(後稱晉弘)成立於2010年,由交大光電博士鄭竹明與5位夥伴一起創立,最初成立的原因,是因為與一位眼科醫師和陽明大學醫學工程博士一起腦力激盪討論,投入輕薄短小且可攜式免散瞳眼底攝影機產品的開發,開啟了晉弘的創業歷程。

晉弘團隊的核心技術為光學影像系統與數位影像處理,成立之初,公司就設在交大育成中心,並成為交大天使投資俱樂部(angel club)第一個投資案,創業過程也獲得許多交大校友貴人的協助。

晉弘從數位眼底鏡起家,如今發展出手持式「數位五官鏡組」,只需要一台機器搭配不同的鏡頭,即可完成眼、耳、鼻、口與皮膚五官基本檢查,幫助醫師快速取像並提供高畫質影像,也能將檢查當下的照片上傳至雲端,協助醫生做更精準的診斷與治療。來源:晉弘數位五官鏡預期以數位整合的方案取代傳統的眼底鏡、耳鏡及及膚鏡,不僅可以廣泛的應用於醫院、診所、專業設理設施及醫療保健站,其數位化優點還可用於遠距醫療方案的整合。


「一年磨十劍」,產品多元創成長動能

由於可攜式數位醫材輕便攜帶,能夠進一步提升偏鄉與醫療資源分配不足地區的醫療量能,提供初篩使用。若病人有進階醫療檢測需求,醫師可以再提供轉診服務,落實分級醫療。

不過,由於創業夥伴幾乎都出身資通訊產業,因此,晉弘在投入開發醫療器材過程中,曾經摸索一段很長的時間,才找到一個成功方程式。

鄭竹明說,很多人都知道,生技醫療產業需要「十年磨一劍」,這絕非誇張的說法。因為,光是產品開發就要兩年,再加兩年認證、兩年打入市場,才能做出第一代產品。 而且產品不可能一次到位,還要不斷修改,等到兩、三年後再推出第二代、第三代產品,這樣加一加,大概就是十年。

有過去十年奠立的基礎,接下來,企業就有機會加速發展,進入「一年磨十劍」的階段,因為與五官相關的醫材產品種類相當多,未來可以繼續朝少量多樣的產品線擴展;就像過去電腦、監視器及通訊產品周邊會有許多配備產品(accessory product),如今,晉弘也與很多電子廠商合作,努力變成不可或缺的醫療器材配備商。

鄭竹明說,產品成功打入市場需要花十年時間,也代表產品的生命周期會很長,優點是可以賣很久,但問題是當產品做到太好、太穩定,也意味著未來十年都不會更換,對公司來說,缺點是後續就沒有更多新產品收入了,必需要發展出更多元的產品線才行。

數位五官鏡組 晉弘
新冠疫情肆虐,遠距醫療已經更為成熟,晉弘的產品線將瞄準遠距醫療大商機。(照片:晉弘提供)

因此,晉弘如今有兩大轉型方向,分別朝向「無形耗材」及「有形耗材」領域發展,前者是以AI軟體提供視網膜等影像拍照及診斷服務為主,後者則是推出一次性使用的拋棄式內視鏡產品,如此可以彌補醫療產品使用年限長、後續收入不足的缺憾,也創造公司更多元的成長空間。

遠距醫療普及加速醫材輕便化

此外,網路對各行各業都產生巨大衝擊,對醫療器材產業來說,近幾年最大的機會就是簡單輕便的可攜式產品,而主要因素就是快速發展的遠距醫療趨勢

晉弘創立的十幾年前,當時遠距醫療趨勢就已出現,例如美國、中國這種大國家,由於偏遠地區不少,遠距醫療早已開始發展,晉弘抓住這個機會,過去十年主要銷售重心都在海外,去年外銷比重更高達95%。

不過,去年至今新冠疫情肆虐,遠距醫療已經更為成熟,連台灣這種健保醫療都超級方便的國家也逐步展開。

今年初,台灣開始將遠距醫療列入健保給付項目,並且從眼科、皮膚科、耳鼻喉科3個科別試辦,醫生對每個遠距醫療病例可以收500元,每天上限是10個人,因此很多人認為今年就是台灣的「遠距醫療元年」,當病人有需求、醫生也有誘因下,遠距醫療的發展將會加速啟動。

如今,遠距醫療的執行情況,主要是在偏遠及離島實施,讓病人在設備較欠缺的衛生所或小診所,利用這種簡便的醫療器材,將病人資料傳送到大醫院,讓醫生做更深入的診斷與判斷。

另一方面,若從長期來看,儲存於電子病歷中的影像資料,不僅能提供近端醫護人員使用,更能提供遠距會診參考,落實遠距醫療和線上照護。

在這個全球大趨勢下,台灣類似像晉弘這種數位醫療影像的專業廠商,只要結合台灣優秀的資通訊產業,必然有機會在各種生技醫材產業中占到更重要的位置。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