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亂、形勢大好」的電動車產業

文章目錄

年來掀起產業大革命的電動車,也將是未來三十年台灣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大趨勢。玉山科技協會日前舉行二十周年慶祝大會,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分享了多項電動車產業趨勢,我也想整理一下自己的觀察心得,並藉此專欄與大家分享。

電動車取代汽油車的原因已不需再多說,如今特斯拉(Tesla)創辦人馬斯克成為全球首富,大陸市值第二大企業是電動車電池龍頭廠寧德時代,還有Rivian、Lucid等企業上市後市值躋身全球汽車業第3位及第6位,都顯示電動車產業潛力無窮形勢大好。

電動車產業規模有多大?2020年全球電動車銷售320萬輛,占全部汽車銷售量7,300萬輛的 4.4%,但到2030年預估成長到 34.7%,2040年達 68.7%,屆時產值達1,980B(B,十億美元),這個產值是目前晶圓代工產值85B的20倍以上,也是個人電腦(300B)加上智慧型手機(600B)市場的2倍以上。

此外,台灣其實很早就有製造電動車的能力。在特斯拉2008年推出Roadster電動車後,2010年裕隆就造出第一台電動車,2012年華德推出首款電動巴士,2021年成運電巴進駐沙烏地設廠,創奕能源自駕電巴出口泰國,鴻海也在科技日發表三款電動車,台灣電動車實力並不差。

以電動大巴為例,在政府補助與要求下,不但可以自製還能外銷並整廠輸出,未來若能打開1.5萬輛公車加上1.5萬輛遊覽車市場,就有機會奠定行銷世界的基礎。

而且,傳統油車會用到40種IC,至於自駕電動車高階款則要用到150種IC,消耗IC數量驚人。全世界目前有IC產業的國家已經不多,像台灣這樣擁有IC設計與製造,又具備PC+智慧手機+汽車產業基礎的更是絕無僅有。電動車是台灣命中註定的好機會,只要一伸手就能探囊取物,這是台灣無從迴避的大趨勢及大商機。

產業發展最重視差異化,電動車也具備此項條件。對比其他產業,汽車本來就是一個差異化很高的行業,例如全球PC前五大品牌廠市占已達 78%,全球智慧型手機前六大市占達 76%,但全球汽車產業前十大品牌加起來市占僅 49%,連一半都不到。

至於電動車的差異化會更明顯,因為政府將會介入管控,並且需要因地制宜,產品技術都有變化,另外從行動宅、行動基地站到行動電源,電動車將成為各種科技應用與創新的載具,並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對比目前產品技術幾乎都已趨於一致的PC及智慧型手機,電動車絕對更具差異化發展的要件。

電動車產業的世界盃,市場規模相當大。

另外,電動車的參與者也相當多元,這也是差異化的原因之一。目前電動車玩家主要分成三種類型,分別是傳統汽油車(如豐田、福斯)、專業電動車(如Tesla或NEO)、科技大廠(如Google、Amazon、華為、小米),多方人馬搶攻,有如當年春秋五國及戰國七雄,5乘以7等於35,神祕且變化莫測的電動車時代即將來臨。

當差異化很大而且玩家又多,代表的是這個產業尚未成形,還有許多可能的新變化,因為天下大亂,所以形勢大好,對台灣產業發展最有利。企業也可以有很多種玩法,前裝、後裝、組裝、拼裝,以及高度在地化的製造,會讓各種類型企業都找到自己的機會。

至於台商要如何勝出呢?雖然大家好像都還在瞎子摸象,但不參加的就沒有機會,而且術業有專攻,最好是強強互補,不能採取消費電子的玩法,也不可能殺價取量。

而且,過去汽油車有後裝市場的發展機會,但電動車的後裝市場似乎不存在,各級(Tier)供應商和車廠都直接互動,也不必依賴中間商。台灣可能要把重點擺在 Tier 1.5 的市場,重視安全、品質、價格及交期,以中量模組化為發展重點。

另外在電池部分,則應重視二次儲能及三次回收利用等問題,若不及早規畫,未來每年源源不絕的廢棄電池將是一大麻煩,堆起來很可能超過一座101大樓。但是,本地造車已是明顯趨勢,台灣若能造出40萬輛電動車,就足夠一個電池廠的經濟規模。

宣明智雖然大半輩子都投身半導體產業,但他也擔任公信電子董事長,這家公司是以生產精簡型電腦、端點銷售系統、智能車用電子和嵌入式平台的供應商,公司成立於1983年,宣明智也投資近二十年了,2015年起開始每年都獲利,在汽車產業也累積不少經驗。

因此,在電動車產業起飛之際,台灣的電子產業界及投資界人士,一定要認清輕重緩急,要把電動車列入優先發展的大事,若2025年台灣還無法佔有一席之地,恐怕也是來不及了。還是一句老話,「天下大亂、形勢大好」,趨勢來了,就要緊緊地撲上去,沒有跟上這波電動車大潮,很可能就是被淘汰的那一群了!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