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天價收購安謀 對你手中的半導體股會有什麼威脅?

文章目錄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表示,輝達為這樁併購花了這麼多錢,沒有理由會做嚇跑客戶的事。 路...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表示,輝達為這樁併購花了這麼多錢,沒有理由會做嚇跑客戶的事。 路透

美商輝達(Nvidia)同意以400億美元併購軟體銀行旗下的半導體事業安謀(ARM),軟銀日後也將掌握輝達少於10%的股份,這是半導體業界歷來最大併購案,而且由於安謀是半導體矽智財(IP)關鍵企業,與輝達強強聯手後也將引發半導體生態圈一連串的重大改變。

安謀的IP幾乎涵蓋所有人的生活,從智慧型手機市占率接近100%,到數據機、車用等市場都占有九成以上的市占率,安謀處理器幾乎是無所不在,並且已構建起一個強大的授權設計、製造等生態系統,安謀在半導體業已具備無可取代的地位,也讓此次輝達的收購案成為市場最矚目的焦點。

其實,安謀從2016年被軟銀收購後,近幾年的營運表現並不理想。根據軟銀公布的財報,安謀2016年營收15億美元,營業利潤率為50%,營業利潤約7.5億美元,2019營業額增至19億美元,但營業利潤率掉至15%左右,營業利潤降至不到3億美元。

安謀四年來利潤萎縮,主因是智慧手機成長趨緩,加上軟銀收購條件中允諾在英國增加一倍以上員工,並成立物聯網(IoT)等部門推動車聯網、智慧家庭等各種應用,導致開銷大增,組織運作又缺乏效率,甚至還出現中國分公司營運出現僵局、連執行長都換不掉的大麻煩。

因此,以安謀四年來的營運成績來看,即使安謀是一顆閃亮的鑽石,顯然孫正義也沒有能力讓它更加發光發熱,加上軟銀財務遇到困難,願景基金前景蒙塵,賣掉安謀也屬意料之事。

安謀轉手輝達 買貴了?

此外,安謀營業利潤不到3億美元,輝達用400億美元收購,本益比超過130倍,會不會買貴了?

其實,軟銀在四年前是以314億美元收購安謀時,當時安謀仍是英國上市公司,市值約200億美元,軟銀是用溢價57%收購,當時很多人也覺得買貴了。

不過,若仔細分析此次輝達的收購條件,是拿出215億美元股票及120億美元現金完全收購,其中股票大約是現金兩倍,以輝達目前股價本益比高達90倍,市值比半導體龍頭英特爾還多出1,000億美元,用較多的股票來收購,減少現金支出,對輝達來說,只是好好運用一下資本市場給予的財務槓桿,不能說不是划算的交易。

不過,收購條件如何可能已不是重點,未來輝達與安謀合體後可以創造什麼綜效,應該才是關鍵。

在輝達收購安謀的願景中,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提出將在安謀英國劍橋總部建立一個新的全球人工智慧(AI)研究中心,並投資一台最先進的 Arm-powered AI 超級電腦、開發人員培訓設施與一個新創孵化器,來吸引世界一流人才投入醫療、機器人、自動駕駛開發。

黃仁勳還說,「人工智慧是這個時代最強大的技術,未來幾年內,運行 AI 的數兆台運算裝置將建立起一個新的物聯網,其規模是當今數千倍。」輝達合併安謀,目的就是打造另一個物聯網生態系,並據此建立一家在 AI 時代享有盛名的企業。

輝達併安謀 打造物聯網生態系

不過,輝達與安謀合體,對其他IC設計同業來說,當然不是什麼好消息。因為輝達今年來股價已大漲兩倍以上,在全球半導體業的市值僅次於台積電及三星,輝達此次利用大幅膨脹的市值收購矽智財龍頭安謀,未來輝達只會更強大,對其他競爭者當然是衝擊不小。

而且,大部分IC設計公司都要向安謀取得授權,若輝達沒有改變安謀的授權條件,大家也許可以相安無事,但輝達取得安謀這個強大的IP後,地位有如擁有強大4G、5G通訊專利IP的高通,若那一天黃仁勲突然想到,想要像高通一樣跟客戶收更多錢,只要稍微改變一下安謀的授權條件,恐怕對同業來說都是災難一場。

當然,輝達會不會如此狠心,目前還是未知數,因為畢竟安謀的產業地位幾乎無可取代,目前也沒有夠實力的IP平台可以與安謀為敵。這也難怪收購消息傳出後,近來經營中國大陸RISC-V平台的晶心科技,股價很快就拉上漲停。

對於產業界的疑慮,輝達也提出,「安謀將繼續運作原本開放授權的模式,保持全球客戶中立,這也是該公司成功發展的基礎」。此外,黃仁勳也說,「輝達為這樁併購花了這麼多錢,沒有理由去做嚇跑客戶的事情。」

不過,不管黃仁勲如何安撫市場,產業競爭畢竟是無情的,目前這個收購案還需要歷經18個月的各國審核期,可以確定的是,中國大陸當局一定跳出來反對,因為當安謀的掌控權從日本企業轉移至美商公司手中,在美中科技戰中又讓美國增加一個對中國企業予取予求的籌碼,顯然中國絕對不會善罷干休。

至於輝達結合安謀後,對台灣半導體產業來說,尤其是對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的影響應該是中性偏多。由於輝達目前主要下單台積電,另外一小部分訂單交給三星,至於安謀的手機晶片客戶也幾乎都在台積電下單,未來輝達將安謀納入旗下,若能發揮整合效益,對台積電仍然最有利。

不過,對於台灣IC設計業者來說,多空影響就複雜一些。如前所述,一個已經很強大的輝達,未來因為合併安謀後實力更加坐大,對其他同業來說都是一大威脅,尤其是與輝達有直接競爭的同級對手如英特爾、超微來說衝擊應該比較大,至於對聯發科來說,雖然雙方沒有直接競爭,但終究也是潛在對手,未來一定競爭多於合作,影響效益還需要一些時間才會更清楚。

至於台灣很多規模較小、選擇利基市場的IC設計業,則必需在美、中兩國影響範圍愈來愈擴大的環境下,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這種挑戰從來沒有停過,未來也值得繼續觀察。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