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遠距醫療服務成長兩倍!台灣數位轉型變慢 醫生病患都不愛遠距醫療

文章目錄

新冠疫情爆發後,遠距醫療的發展趨勢更加明顯。根據eMarketer最新調查,今年美國使用遠距醫療服務人數將可達4,170萬,比前一年成長98.8%,達到近兩倍,預計2023年將繼續增加至6,400萬,較2019年成長三倍以上。

美國遠距醫療服務快速成長的原因,除了防疫實施隔離措施外,政府及保險業者也加緊推動新政策,例如政府採取擴大保險給付、醫療保險業者將遠距醫療納入保險範圍,此外還有新科技與新平台陸續引進,都讓美國的遠距醫療服務快速提升,民眾接受意願也明顯增加。

例如,使用遠距醫療的美國人口比例,已從今年1月的11%,明顯成長至7月的3倍,至於認為遠距醫療品質比親自就醫要差的比例也明顯下降,有42%的人表示兩者沒有太大差別。 

不過,若對比台灣遠距醫療的實施成效,情況就完全不同。 

回顧台灣過去的通訊診療(意即遠距醫療)辦法,原本僅限於離島及偏遠地區實施,今年二月,衛福部為了照護居家檢疫及隔離民眾,將有就醫需求的居家檢疫民眾納入遠距診療實施的對象,當時各縣市醫院紛紛響應加入,不過,實施至今成效並不明顯。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說,台灣通訊診療至今執行成效不佳,包括醫生、病人都不滿意,也不喜歡。因為平常醫生看一個病人只要五分鐘,但遠距看診要花二十分鐘;至於病人也沒什麼意願,台灣看病很方便,而且此次台灣疫情控制得好,除非真的無法出門,不然民眾也不喜歡用麻煩的網路來看病。

據了解,包括台大、馬偕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都有推動通訊診療業務,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是目前案例最多的,占總數的七成,因此黃院長以院內實際經驗來做評論,相當具有說服力。 

其實,若仔細探討台灣通訊診療的問題,最大原因當然是目前法規限制還是太多,例如通訊診療尚未納入健保,因此病人需要自費,另外診療方式、資料數據的保存及傳送、甚至開藥及拿藥等,目前幾乎都沒有完整的法令規範與配套,在各種條件都不成熟的狀況下,難怪執行成效不好。

針對這些問題,健保署日前已宣布2021年將把通訊診療納入健保範圍,解決最優先的問題。不過,即使健保納入遠距醫療,仍要仔細規畫健保給付配套,因為如何判斷病人的就醫需求,如何給付與確認,都會有不少模糊的空間。

此外,藥品的開立、領取和配送,或是交付的方式等,其實一樣有很多問題,由於過去對於這些規範都很嚴格,恐怕也要趁這次機會一併做徹底的檢討與改進。

至於醫生和病人都覺得不好用的部分,當然還有很多複雜且實際的問題。若仔細拆解相關的難題,顯然智慧醫院尚未普及,還有醫生病人的誘因何在,是其中兩個很大的原因。

的確,遠距醫療要成為可能,確實需要更好的智慧醫院及設備,讓病人各種生理資料可以正確傳送並做記錄,台灣雖然號稱資通訊王國,也有不少企業已推出解決方案,但智慧醫院的設計不能太複雜,必需讓醫生能夠欣然接受,另外許多患者位處偏鄉,若遠距醫療工具不夠友善,高齡者需要他人協助才能進行,恐怕也是實施時的最大障礙。 

不過,遠距醫療制度要被大部分人接受,最重要的還是新制度能產生什麼誘因。對醫生來說,當遠距醫療把看診時間從五分鐘拉長到二十分鐘,醫生的「生產力」明顯下降,這對醫生一點好處都沒有,怎麼可能接受?至於對病人來說,遠距醫療的限制還有一大堆,除非真的無法去醫院,否則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誘因。

不過,對台灣來說,加速發展遠距醫療,還另有促成國際醫療業務發展的另一個使命。其實,近年來台灣在國際醫療的成績還算不差,許多華人願意接受台灣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因此台灣提供的國際醫療服務人次與產值都在逐年成長,2019年達到約38.1萬人次,帶進約190億元產值,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但是如今因為新冠肺炎,國際人士無法來台,因此這些國際醫療業務大幅縮減,未來如何運用遠距醫療技術,提供更創新的服務模式,將是可以努力的方向。畢竟許多海外華人很信賴台灣的醫療品質,遠距醫療可以讓台灣真正發揮「遠距」的力量,達到服務沒有國界的目標。

其實,很多國家目前對於遠距醫療確實仍有各種限制,主要是網路只能做到問診,但沒辦法進一步檢查,另外也怕無良密醫將此當成詐騙工具,甚至各種藥物隨便在網路上亂賣,危及民眾的生命安全,遠距醫療需要規範,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

只是,近來這些情況正逐漸轉變,今年疫情嚴重讓許多國家加速數位轉型,其中遠距醫療的進展最快。台灣雖然此次疫情控制得很好,大家在享受正常的工作生活之餘,看到別的國家加速進步時,不能沒有警覺心,更不要陷入舒適圈,不積極尋求改變。

例如在處方籤及線上藥局部分,世界各地都已陸續出現不少突破及創新,例如上個月(11月) 亞馬遜(Amazon)宣布推出線上藥局服務「Amazon Pharmacy」,提供客戶線上下訂、送藥到府等服務,而更早宣布的亞馬遜遠距醫療事業,早已提供線上諮詢、視訊看診、行動護理站及藥物宅配等服務。

但是,亞馬遜這些服務目前在台灣大部分都無法實施,因為幾乎都會遇到嚴格的法規限制。台灣若因為疫情控制得好,讓本身數位轉型更加緩慢,遠距醫療等創新服務無法展開,將是台灣最大的損失!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