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微電子連續三年 EPS 七元以上 挑戰歐美 台積電老搭檔十年熬出頭

文章目錄

連續三年 EPS 超過七元的宏觀微電子,是少數可以與歐美一較長短的亞洲 IC 設計公司,來自台積電的林坤禧及孫德風,以十年時間打進國際市場,也為台灣找到對抗紅潮的最佳利器。

文 / 林宏文

創立至今十年,一度走過死亡幽谷的宏觀微電子公司,如今已是全球領先的調諧器 IC 設計公司,並連續三年每股稅後純益(EPS)達七元以上,成為今年未上市一百強中,最受矚目的新明星。

宏觀微電子成立於 2006 年,由董事長林坤禧及執行長孫德風所創立,兩人曾是台積電一起合作十餘年的老同事,累積深厚的交情與默契,因此兩人先後離開台積電後,便創辦了這家台灣少見的以高頻、類比產品為主的 IC 設計公司。

林坤禧回憶,他於 2005 年三月從台積電退休時,當時受到董事長張忠謀的影響,想要創一番事業,於是選擇了太陽能與 IC 設計兩個行業,先後成立了新日光及宏觀微電子兩家公司。

林坤禧說, IC 設計是知識密集產業,台灣在這個領域非常強,在選擇創業題目時,宏觀微也挑選當時亞洲企業不敢切入的諧調器產業,希望能夠建立一個有高門檻競爭力、可以長期穩定獲利的事業。

也因為挑最難的路走,宏觀微創立的前五年確實吃了不少苦頭。最初,公司主要研發團隊設在美國,但 IC 開發兩年後,最後卻以失敗收場。加上 2008 年又遇到金融海嘯,於是只好忍痛將美國團隊解散,2009 年公司進行減資六成,之後再重新增資,在台灣召募一組新團隊進行研發,一直到 2011 年,產品才獲客戶認可。

若對比林坤禧的兩個創業,新日光很快在 2009 年掛牌上市,但宏觀微努力了十年,今年元月才開始在興櫃交易,並預計七月提出上櫃申請,上市櫃時間比新日光至少晚了七年。

回想公司前五年的慘澹經營,孫德風不禁感嘆,創業確實沒有原先想的容易。「記得公司最慘時,連下個月的薪水都擔心發不出來,」孫德風回憶,有一次同事跟他請款,想買一個幾千元的白板,但他想了好久,最後還是沒有批准,請同事把自己辦公室那一塊先拆下來拿去用。

「那種感覺,就像走在鋼索上,隨時會掉下來。也很像棒球打到七局下半,比分還是零比十,大家都會開始懷疑,我們還要再打嗎?」

在宏觀微創業過程中,橫跨科技與企管兩大領域的林坤禧,扮演如球隊教練的角色。「所有創業家都要面對「死亡幽谷」(valley of death)的考驗,最重要的是,團隊有沒有夠好的人格強度(mental strength),在壓力下保持冷靜,客觀地跳出來看自己、做判斷。」林坤禧說,雖然當時公司情況確實不好,但他可以感受到,「團隊一直沒有放棄,士氣也一路上來,有很大機會熬過挑戰。」

因此,擔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策略長的林坤禧,不僅引進老牌富鑫創投入股,在公司減增資過程中也一路力挺,讓團隊終於在董事會充分支持下熬出頭。

從這段經歷,也看得出林坤禧與孫德風之間充分信任與合作的默契。1994 年,原本在美國 IC 設計公司 IDT 任職的孫德風,回台加入台積電,當時就是由林坤禧延攬回來,孫德風歷任行銷、研發、資訊及自動化等領域,並在 38 歲就擔任處長,是當時台積電最年輕的處長。

如今,宏觀微已站穩亞洲最大的高畫質電視(HDTV)調諧器廠商,也是亞洲唯一數位機上盒(STB)的調諧器廠,面對的都是歐美對手,包括 MaxLinear、博通(已併入安華高)、恩智浦(NXP)等公司,是少數可以與歐美大廠平起平坐的亞洲 IC 設計新秀,也圓了當年孫德風在美國 IC 設計業任職時的創業夢想。

至於大陸競爭對手銳迪科(RDA),由於產品競爭力不夠,如今也逐漸淡出市場。孫德風說,大陸業者會選擇投入營收規模很大的數位 IC 產品線,希望賺「快錢」,但對於開發時間很長的類比 IC,就沒有耐性去磨。「這也證明選擇最難的題目,才是台灣對抗紅潮的最佳利器。」

今年五月,宏觀微從待了十年的工研院育成中心,歡喜搬到竹北新居。不過,孫德風仍然昭告全公司 55 個員工,未來幾年,公司不可能請祕書,每個人至少都要身兼兩個以上功能,但走過連白板都買不起的日子,如今公司到處都放著白板,讓同仁可以隨時有問題就討論。「就像蓋好房子可以住五十年,我們也要有這樣的精神,讓公司一直保持著創業時,那種不畏挑戰的創新精神。」

宏觀微電子公司小檔案
成立時間:2006 年
負責人: 董事長林坤禧,執行長孫德風
資本額:2.24 億元
主要業務:電視、機上盒及衛星等矽晶片調諧器
近三年營收、獲利:
2013 年營收 4.95 億元,稅後純益 1.26 億元, EPS 達 7.35 元
2014 年營收 6.49 億元,稅後純益 1.47 億元,EPS 達 7.31 元
2015 年營收 7.78 億元,稅後純益  億元,EPS 達 7.25 元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