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電機 50 論壇之二 從產業趨勢找尋發展方向與機會

文章目錄

整理 / 交大電機系,林宏文

資深媒體人林宏文表示,主跑 22 年科技產業新聞,過去接觸的都是開心的產業新聞,但近五年台灣電子業面臨危機挑戰,接觸的卻是一片災難訊息。過去 50 年交大校友都有精彩的表現,然而環境劇烈轉變,交大電機人未來 50 年機會在哪裡?

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智易科技總經理李鴻裕、群聯電子董事長潘建成三位交大傑出校友,從麥肯錫《2025 年影響人類生活的 12 項破壞性科技》,找出未來的商機與發展方向,期許交大電機人提早為未來就業或創業做準備。

大趨勢:人就機器轉為機器就人、跨越國界藩離、微利是規模經濟的本質

杜書伍表示,44 年前進入交大系就讀時,主任第一次對新鮮人談話講的就是 3C(Computer, Communication, Control),40 幾年後放眼未來,還是在講 3C。3C 的發展過程基本上有幾個原則,當技術尚未發展到人性化的界面時,人要屈就於機器,他說早期 PC 很難放進圖片,漸漸的發展了把字、音、圖像、影像放進 PC 的解決方案。網路也從有線發展到無線,而微小化讓所有的事物變得無所不在。他以交大第一部真空管大電腦,開機時全校電燈都會閃,說明科技是不斷往前發展。

從麥肯錫的研究報告,他觀察未來的科技將朝機器遷就人、迎合人的方向發展。例如用講話、眨眼、手勢就可以操控機器,甚至不需要任何身體動作,用大腦就可以操控機器。「這種現象將使人類可以用最自然、最本能的方式操控所有事物。不論身處何處,所有資訊都可以傳送出去。」而人體要如何感測大腦所想、心跳情形、血糖狀況等?目前科技發展有越來越走進人類身體內部的趨勢,這個趨勢也就產生了許多的商機。

他指出,其中有很多細微的技術,例如靈敏度的問題、精準度的問題等,都需要進一步的發展。他也觀察社會趨向高齡化,未來銀髮照護將是個熱門的商機。

此外,他認為物聯網經過 10 幾年的大力突破,現在很多東西都可以互連,使用智慧型手機可以打破國境藩籬,將所有資訊連結在一起。如搭飛機,各國機場的資訊連結在一起,可以知道航班飛到哪裡,因為各國機場的資訊的藩籬被打破了。「當這些障礙都被打破了,我們要在上面建構新技術也就更加容易。」

杜書伍請台下交大電機人思考,自 2007 年 iPhone 問世後,大家的生活習慣改變了多少?他過去不喜歡排隊,因為排隊浪費時間,現在他成了低頭族,不再排斥排隊,排隊一點都不覺無聊。他感慨智慧型手機完全改變了世界,改變了大家的習慣。

「如果改變的速度是如此快速,現在感測技術進步得這麼快速,沒有人會知道五年、十年後,世界成了甚麼樣子。」他說。

經濟規模讓科技不斷往前推進,任何的研發成本越來越高,如高額的研發成本沒有足夠的經濟規模分攤,很多的研究無法繼續,除非政府出錢支持。他以微軟視窗的高額開發費用為例,如果沒有大量市場分攤,微軟視窗不會存在。

目前很多 IC 的投資越來越大,如果沒有大量的市場做分攤,是做不起來的。因此,經濟規模必須靠產業不斷的創新,當然也免不了要不斷地殺價,讓更多人有能力買得起。

他強調,提供便宜的產品讓大家享受,本質就是微利。高獲利的藍海市場往往只是暫時性的,因為毛利高吸引其他的競爭者不斷加入,削價競爭的結果讓毛利不斷地往下調降,藍海市場一定會變成紅海市場,但是,經濟規模也是高科技產業不斷發展的重要因素。

林宏文說,網路發展愈來愈成熟,也愈來愈有智慧。最近媒體曾報導美國有位父親收到嬰兒用品公司寄來 DM,才發現他念大學的女兒已經未婚懷孕。這是因為雲端技術與社群網路的 big data,讓大企業發現了這位女兒的祕密。網路應用變得很聰明,但也讓大家更嚴格地討論網路是否侵犯隱私的問題。

電機科技是未來發展的機會

李鴻裕接著表示,今天 iPhone 5 的功能跟過去的大電腦一樣,甚至更強大。雲端科技與 Big Data 連接,透過網路有很多的資源可以分享。這個世代的年輕人很幸運,卻也面臨全球化的競爭壓力。

針對產業發展趨勢,他說,20 幾年前無法看得很清楚。麥肯錫發表了未來生活科技發展方向,研究顯示電機科技的應用面向在將來有很大的機會、在網通、穿戴式裝置、雲端科技… 等都有很大的機會。網路邁向 4G、5G 發展,打破了過去大廠的優勢地位,小型基地台和中型基地台在 4G、5G 世代,將有很大的商機,這些都是電機系未來發展的機會。

至於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最近談的物聯網,也是個很好的機會。李鴻裕說,物聯網的概念源自於 RFID,但它是雙向的,是 Sensor 結合雲端科技與 Big Data 的整合應用。這個市場很大,範圍很廣。他有一個美國客戶,在美國用無線科技、雲端科技與 Big Data 把教育雲做得很成功。

「做經濟規模以外的客製化、個別化的產品是個不錯的選項。」例如老人使用的設備可以跟物聯網結合,用雲端偵測的技術做加值服務,開發病人或銀髮照護系統。

他舉美國朋友開發自動澆花系統為例,表示澆花設備加上感測器,設定濕度條件再加上 Google 天氣預報,系統解決機器在雨天澆花的困擾,推出後很叫座。「藍海市場比較小,但很適合初期創業者做做看,在未達經濟規模前,可以先做前段開發,等達到經濟規模、標準化後,再想辦法加上其他的加值應用。」

「機器人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他說,國外的麵包廠普遍使用機器人做麵包。強調機器人是製造業的救星,一台機器人可抵 500 名工人。因為大陸工資不斷墊高,三年前開始每年增加 15%,大陸工資已經超越了台灣工資。智易三年前開始使用機器人投入生產線,2014 年底預計有 60 台機器人裝在不同的各個部門。

李鴻裕認為,使用機器人降低生產成本是經濟規模的必然趨勢,而產業使用機器人需要資本投資,廠商的資本投資就是機器人產業的機會。

他表示,工研院有機器人的研究計畫,學校可研究先進的機器人,朝更聰明、關節更柔軟的方向開發研究。他也指出「機器人代替勞工是產業發展的趨勢,這種情形未來 20 年、50 年都不會改變,只會變得更像電影裡的情節。」

整個趨勢的發展,就像麥肯錫的報告所寫的。他祝福交大電機人在新的潮流中找到創新的技術以及創新的契機,鼓勵配合潮流掌握新的技術,早點創業。

林宏文補充,今年二月,Google 以 32 億美金併購智慧家庭裝置公司 Nest,Nest 在台灣代工廠的主管,聽到這個消息簡直不敢置信,因為 Nest 給代工廠的利潤非常低,其實,現在的硬體價值愈來愈低,這位主管只看到硬體設備的價值,但因為 Nest 已成為掌控家庭其他電器的資訊中心,Google 才願意以天價併購。

林宏文也觀察,國內電子業的股價普遍不好,然而國際間的網通股股價卻漲得很高。另外像國外做機器人的公司如瑞士 ABB、德國 KUKA、日本 FANUC,這些公司的業績跟股價這幾年都創了新高。因為大陸世界工廠不復存在,未來以機器人取代勞工的趨勢會更明顯,據了解,鴻海也已經跟 Google 談機器人代工。

先建立穩固的基礎  再往上堆疊實力

針對台積電董事長日前表示,產業下一波有物聯網、感測器、低耗能等三件大事,在摩爾定律越來越不明顯,技術不斷創新,交大電機人如何因應快速的變遷?

潘健成分享求學與創業經驗。他說,1993 年 9 月 8 日到台灣念交大,控制系主任鄒應嶼教授,送給大一新生的第一句話:「唸控制,就是唸系統;微積分不好的話不要念這個系!」他回想當時腦筋一片空白,系統是甚麼都不知道,第一次段考微積分只考 24 分,心想可能唸不下去。

「控制系講的是系統,電機系講的也是系統,未來不論就業或創業還是離不開系統概念。」他說,零組件很重要,但電機系不一定把焦點放在零組件。

「Sensor 這個零組件,如果加上應用,就成為一個系統。」他說,架構一個系統必須甚麼都要懂,舉凡少林、武當、華山等各大門派的武術缺一不可。電機系的好處是大學時甚麼都要學,但有可能甚麼都不會。「沒有關係,只要把基礎架好,進入研究所、職場後再來堆疊技術能力。」

他說,群聯是做快閃記憶卡控制晶片之研發設計,架構 Flash storage,Embedded Solution 是一個系統,客戶只要把資料交給群聯,群聯會帶出客戶所需要的所有東西,系統需要各種不同的軟體、硬體技術,而創業團隊整個的訓練是在交大控制系、電控研究所裡被訓練出來的。

他回顧 1997 年大四專題,做了 2 Mbit 的快閃記憶體。2000 年群聯成功開發出全球第一個 16MB 的 Flash Memory,1 支賣 300 元。供貨 Toshiba 及 Samsung,Toshiba 完全不看好 NAND Flash 的發展,因為容量太小、價格又太高,認為 NAND Flash 沒有機會,但是今天大家的生活離不開 Flash Memory,如果沒有 Flash Memory,就要回去過沒有 Smart Phone 的年代,因為各種智慧型手持式裝置都不會動,GPS 可能也不會動。

他說,講這段故事想表達的是,以前在學校看天一片白茫茫,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後來慢慢的發現,念系統可以做的事太多了。

他強調,一定要把基本功練好,沒有基本功一切都是空談。當初做 Flash Memory 時,沒有幾個人做,市場也不看好這個產業的前景。但只要這個產品符合人類的需要,自然就會有所發展,發展時需要投入新的應用技術,而應用技術的基礎,學校的基礎訓練就要培養、建立。

他強調,科技發展快速,無法預測 30 年、50 年後發生甚麼事,但是在交大電機學到的應用,在未來的十年間絕對不是問題。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