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產能競賽 進入良性循環 歐盟雙反案後的太陽能產業新方向

文章目錄

文 / 林宏文

上周,歐盟對大陸太陽能業者宣布「雙反」的初裁結果,預計從 6 月 6 日至 8 月 6 日兩個月內,對產自中國的太陽能產品徵收 11.8% 的臨時反傾銷稅,若之後情況沒有改善,稅率將升至 47.6%。

這個初裁的稅率水準低於許多人的預期,也讓原先看好太陽能股的投資人,紛紛殺出手中持股,造成股價大幅修正。不過,若仔細分析歐盟雙反的結果,倒是有幾個對台灣太陽能產業很正面的訊息,值得在此進一步分析。

首先,根據歐盟的仔細核算後,發現目前大陸製的太能模組產品,銷到歐盟的價格比當地模組廠低 88%,這是個極可觀的數字,相較於歐盟課徵 11.8% 稅率,其實只是小意思而已。但歐盟的策略是,逼迫大陸太陽能廠進行改善與協商,否則後面還有更高的 47.6% 懲罰稅率,而在歐盟與中國進行價格協商的過程中,由於調高價格的空間相對還很大,對於全世界第二大生產國的台灣肯定是好消息。

此外,歐盟此次的雙反稅率,表面上比美國市場的雙反稅率低(美國去年十一月宣布的稅率,反傾銷稅率從 18.32% 至 249.96%,反補貼稅率自 14.78% 至 15.96%。總計尚德電力被課徵約 36% 關稅,天合光能約 23.7% 關稅),不過,實際上對大陸太陽能業者造成的實質衝擊,其實較美國市場深遠,主因是美國的雙反稅率只針對電池片,不論是上游矽晶圓材料或下游模組,仍然允許來自大陸的產品輸入美國。

但是,歐盟的雙反稅率針對的產品較嚴格,範圍從上游矽晶圓材料、中游電池片到下游的模組全部包括在內,這讓大陸業者很難迂迴規避。歐盟目前仍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市場,歐盟境內也有為數不少的太陽能業者,為了保護本地產業,不得不狠下重手。

任何談判都是雙方角力的結果,我們看到在歐盟宣布雙反之前,中國總理李克強特別到歐洲參訪,還會見包括德國總理在內的多位歐盟領袖,原本市場也傳出過半的歐盟國家反對課徵雙反稅率,面臨各方壓力的歐盟委員會,最後仍然祭出了一個「恩威並濟」的制裁方案,對於保護歐盟地區產業,維繫全球太陽能產業秩序,顯然是用心良苦。

只是,我看到歐盟雙反政策宣布後,大陸許多媒體一片制裁歐盟的聲音,還多次提及「歐盟若一意孤行,莫怪中國翻臉無情,未來中國採購的空中巴士訂單難保不會掉到波音手中」之類的話。中國已是世界市場,沒人敢忽視,歐盟這些大國也都很清楚利害關係,但產業競爭總有基本的遊戲規則,中國政府以各種不合理的貸款、補貼等政策,形成瘋狂的產能競賽,摧毀太陽能產業的價值鏈,扶植企業在國際市場做不公平的傾銷競爭,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這些行為若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與警告,如何讓產業維持良性競爭及健康的成長?自由貿易的基礎,就在於大家遵循基本的遊戲規則,否則總有人耍老千,不按牌理出牌,誰還會想跟你一起玩?

更重要的一點是,全球太陽能產業已開始步入景氣復甦的正循環,其中有幾個很關鍵的因素。例如市場已明顯從過去的主力市場歐洲,朝向日本及美國等市場發展,日本去年市場規模僅 1.8GW,今年預估可達到 4.5GW 到 4.8GW,樂觀一點的估到 5GW。

至於美國市場則在成熟的發電、配電及售電等制度下,讓投資太陽能電廠成為一門好生意,年報酬率可達 7 至 8%,連巴菲特都投入這塊市場,預料今年全美的需求量也可達到 5GW。美日兩國的爆發性需求,讓眾多廠商過剩產能加速去化,許多台灣太陽能業者的出貨重心也轉到歐洲以外的區域,其中與大陸關係不好的日本,更成為台商最積極搶攻的市場。

不僅需求面大幅擴增,最關鍵還是在供給面的減少,尤其是大陸龍頭廠尚德宣布破產後,對瘋狂擴廠的大陸業者已形成兩大衝擊,一是大陸政府將更尊重市場機置,不以過多的政策補貼產業發展,二是大陸太陽能公司的經營會更保守,負債比例及擴充速度都將減速,產能供過於求的情況可以因此改善。

此次歐盟再祭出雙反政策,對於大陸過去以補貼政策扶植企業進行不公平競爭的作法,無異是當頭棒喝,也有利於將產業競爭導向更良性的循環,企業要強大,最關鍵的還是要靠自己的實力,長期靠政府支持,競爭力不可能長久,這樣的案例屢見不鮮,中國政府這種大規模鼓勵投資新產業,卻形成流血殺價的遊戲,實在應該適可而止。

可喜的是,近來大陸除了對太陽能產業的補貼出現縮手跡象,在 LED 產業上,深圳市政府也宣布不再進行設備採購的補貼,但根據業界的了解,大陸在 IC 及面板的補貼政策仍在持續進行,到底這些動作何時才會停止,恐怕還需要時間觀察。

不過,如果歐盟雙反案的後續發展,可以對大陸業者形成制衡,又能讓台灣業者獲得更大的轉單商機,也許原本是中歐「兩敗俱傷」的下場,可以導向台、中、歐「三方得利」的局面,這可能也是對太陽能產業最健康有利的一個結果。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