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Google 眼鏡的創新應用 看台灣資訊品牌的發展困境

文章目錄

文 / 林宏文

最近傳出 Google 眼鏡即將在下半年推出,並由台灣的鴻海負責組裝,奇景光電則取得微投影顯示器 IC 訂單,引起市場很大的重視。Google 眼鏡的推出,是資訊業典範移轉的另一個關鍵案例,讓我對台灣資訊業的未來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想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一下。

Google 眼鏡的功能與特色,我想已不用在此多談,這種將手機、照相機、錄影機、電腦等功能整合到傳統眼鏡裡的產品,與蘋果規畫中的 iWatch 智慧手錶,都是資訊業下個階段最重要的創新與應用,也將開啟一個穿戴式電子產業的全新時代。

而我所謂的一則以喜,就是因為台灣在這項重要的創新項目中沒有缺席,例如鴻海被 Google 選為此項產品的組裝廠,當然是因為鴻海本身已累積豐富的組裝代工經驗,在提供這些國際大廠快速及時的服務上,已是不可或缺的好幫手。

更值得注意的是奇景光電,這家公司早期由奇美電子轉投資,初期以提供奇美電子的面板驅動 IC 為主,後來奇美電子與群創合併,奇景早在五、六年前就開始發展多元技術,LCOS 微投影技術就是其中一項,其間面臨眾多挑戰,微投影市場並未興起,但奇景一直堅持投入研發人力,燒了不少錢,也因此在 Google 開發眼鏡的過程中,獲得 Google 的賞識,成為優先合作的供應商。

奇景光電打入 Google 眼鏡供應鏈,是台灣中小型企業屢仆屢起的代表,也是台灣企業默默耕耘、努力堅持終於熬出頭的最佳示範。只要台灣能夠持續保持這種奮戰不懈的精神,不管是面對三星或其他競爭者,實在沒有輸的道理。

不過,令人憂心的是,從 Google 眼鏡這項創新產品中,也可以看出台灣資訊品牌難以跨躍的困境。Google 能夠推出這項產品,背後是十多年來累積了搜尋、地圖、街景等雲端網路科技與應用的整合能力,這種蘊育品牌背後豐富的科技含量,也只有少數幾家公司如亞馬遜、蘋果、微軟等才擁有,但這些大廠擁有的科技應用能量,不僅墊高了未來科技品牌的競爭障礙,也讓缺乏研發能量的品牌,陷入更大的危機。

例如,過去沒有投入研發、專注在經營通路的宏碁,就是台灣資訊品牌中最好的代表,在產業典範移轉下,宏碁較擁有研發基礎的華碩面臨更大挑戰,而事實上,台灣目前很多品牌也都遇到類似宏碁的危機,只能在標準產品上做微小的差異化行銷,這是台灣目前品牌發展的最大困境。

談到科技品牌的起落,最新的兩個例子是柯達與諾基亞,兩家公司都曾是最頂尖的品牌,但如今柯達已因數位相機興起宣告破產,至於諾基亞的手機事業也一樣搖搖欲墜,要經營一個快速變遷的科技品牌,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

談到品牌,一位朋友問我,「若要選出未來可以再持續一百年的品牌,你覺得應該是那兩家?」我想了一下,科技品牌很少有百年企業,但傳統產業就有很多,未來最有可能再營運百年的品牌,應該是麥當勞和可口可樂。

因為,漢堡和可樂這兩種食物,也許口味與花樣會有變化,但應該不會變化太大,但資訊產品的生命周期往往只有半年到九個月,而且手機、平板流行完了,接下來幾年一定會有大變化,除了眼鏡和手錶外,可能還有更多新應用,一旦沒有跟上這些新趨勢,結局就像柯達與諾基亞。產品變化太過迅速,讓資訊科技業註定就是艱苦行業。

不過,科技品牌也不見得沒有百年企業。在擁有百年歷史的資訊品牌中,諾基亞、夏普還在辛苦掙扎,但也有奇異、飛利浦、IBM 早就做了轉型,這些公司各具特色,也擁有核心業務,若要找出可以再發展一百年的資訊品牌,我想這三家或許是少數可以獲得認同的企業。

一位朋友做了一個比喻,他說,經營傳統產業有如登山,要努力堅持到最後,登上山頂後就海闊天空 ; 經營科技業則有如沖浪,要想辦法在每一波海浪來襲前,趕緊卡位站到浪尖上。不過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往往死在沙灘上,經營科技品牌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談到這裡,這位朋友嘆口氣說,台灣投入資訊業的,都是一群非常聰明的人,但最後卻變成大家自己殺自己,營業額做很大,但利潤都很低,還不如賣仙貝與泡麵。「你看,賣仙貝的回來買媒體,賣泡麵的也回來買 101 大樓,但科技業的人,多數仍在為產業五年後的發展憂心忡忡,還找不到方向。」

這位朋友的說法,其實很能代表現階段許多資訊業主管的心聲。只是,我還是對台灣有信心,過去資訊業走過多少風雨,宏碁再造又再再造,但最後一樣能化險為夷,如果台灣企業可以拿出過去堅韌的創業精神,就像奇景光電努力堅持不懈一樣,我想,也許眼前的這些挑戰,幾年後回頭再看,應該也只是一段小小的插曲吧!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