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步步進逼 台灣如何守住城池? 對手惡性挖角、通路封殺

文章目錄

作者 / 林宏文

三安開出千萬新台幣挖角台灣晶電的工程師,木林森與億光在封裝產業廝殺多年,如今雷士又下令通路全面封殺億光照明產品,兩岸 LED 產業對決仍未落幕,還有更多精采故事要上演。

六月初,中國 LED 磊晶大廠三安光電董事長林秀成宣布,將以二二○○萬美元收購美國流明(Luminus Devices)全部股權。美國流明主要業務是開發、生產高亮度照明設備,與日亞化學、首爾半導體、台灣晶電均有技術專利方面的合作,另外也投資台灣朗明納斯光電,主要客戶包括樂金、宏碁、飛利浦等大廠。

三安是目前中國第一大 LED 廠,二○一三年初還大手筆宣布收購台灣璨圓二成股份,讓三安的 LED 磊晶片產能穩居中國市場寶座。若計算三安加璨圓的總產能,一二年規模可達二四五台 MOCVD(有機金屬化學氣相磊晶)機台,低於台灣晶電的三三四台;不過,由於三安尚規畫一百台產能,明年三安加上璨圓產能將上看三四五台,可望接近晶電集團的產能。

上游之戰
三安大動作挖角晶電工程師

不過,這家搶盡鋒頭的快速成長企業,最近負面新聞不斷。四月初,中國媒體爆料,三安光電自借殼上市以來,不僅超過半數利潤來自政府補貼,其 LED 路燈、 LED 晶片、黃金等廢料回收三大業務問題重重,包括天津與蕪湖項目涉嫌虛增投資;另外,本身不生產卻外購路燈,再以高過市價三倍的價格賣給地方政府。

三安的問題,正是整個中國 LED 產業的縮影,靠著政府大量補貼支持,讓中國 LED 產業競爭力逐步增強,但強取豪奪的競爭手段,尤其是針對台灣進行惡意挖角,卻嚴重衝擊台灣競爭同業。難怪晶電董事長李秉傑每次談到三安都會說,「三安是個不擇手段的對手。」

早從一○年起,中國 LED 產業就展開對台灣的大肆挖角,其中三安更開出年薪千萬新台幣的優越條件,向台灣同業晶電、璨圓、泰谷、廣鎵等挖角,總計已有約二百位台灣 LED 工程師及主管被挖走,其中晶電的人數最多。

日前, LED 產業研究機構 LED inside 公布一個調查,數據非常驚人。一○年下半年,三安已吸引六十多名台灣工程師跳槽,一一年農曆新年後更爆發一輪新離職潮。此外,一○年三安為員工支付的現金才六千萬人民幣,但到一一年及一二年卻高達一.八億及二.八九億人民幣。LED inside 估計,三安為台灣技術人才的支出約為一年一億人民幣,讓三安員工的平均年薪從一○年的二萬人民幣,增長為一二年的五萬人民幣,增幅達二.五倍。

「三安以補貼進行不合理的殺價,付出不合理薪水惡意挖角,破壞產業及行業的價值。」向來溫文客氣的李秉傑,談到三安時非常生氣,尤其是一位高階主管在離職前,還參加晶電內部主管會議,把許多機密全部帶到三安。在三安宣布收購美國流明後,李秉傑也表態考慮終止與其合作關係。

晶電與三安是兩岸 LED 磊晶產業的龍頭,目前這場競爭尚未落幕,但晶電已站穩全球前三大磊晶廠的位置,在專利技術上已與國際大廠交互授權,在爭搶兩岸龍頭位置的企圖心上,李秉傑絲毫不讓,對於台灣鞏固 LED 上游產業,也有相當的信心。

確實,目前中國第一大 LED 封裝廠木林森,一半的晶粒用量都來自晶電,只有少部分來自三安,主要原因就是台灣在專利布局上較強,而三安不僅做磊晶,還大幅擴充封裝產能,也讓木林森有所警覺,加大與晶電的合作關係。

木林森總經理林紀良說,未來,兩岸在 LED 產業將各有擅場,台灣在 LED 晶粒及封裝等上游及中游做得好,中國則會通吃中下游市場,包括燈源、燈飾等品牌市場。不過,林紀良也預言,木林森的擴張速度比上游晶粒廠還要快,他很擔心,明年 LED 晶粒廠可能就會出現缺貨的情況。

中游之戰
億光與木林森短兵相接

同樣的,兩岸在中下游的封裝及照明市場,如今也一樣棋逢對手、短兵相接。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兩岸最大的封裝廠億光與木林森,不僅在封裝產業上已廝殺多年,如今雙方也都跨進照明品牌市場,競爭場域又延伸到另一個市場。

億光董事長葉寅夫說,此刻正是台灣廠商布局 LED 照明市場的最佳時機,因為台灣在 LED 產業擁有各種優勢條件;因此,他畢生最大願望,就是以大中華市場為後盾,進而成為國際品牌。目前億光在中國市場以打「Everlight」品牌為主,歐美市場則另創「zenaro」品牌,「這個投入時間會很長,可能要三到五年才能回收,但成功後的回報會非常大。」

有趣的是,中國第一大封裝廠木林森,找來台灣的林紀良負責最重要的行銷業務,而台灣第一大封裝廠億光,則找來曾在中國最大光源品牌廠雷士照明擔任營銷總經理,也在燈飾廠歐普服務過的吳正喆負責行銷重任。兩岸 LED 龍頭廠各自找來對岸的頂尖戰將,又讓這場兩岸 LED 龍虎鬥更添話題。

億光積極搶攻中國並強打自有品牌,但是五月中,卻傳出雷士照明下令封殺,嚴禁旗下經銷商銷售億光 LED 產品,否則將取消原有產品經銷權及停貨處置。雷士這個舉動,再度引爆中國 LED 照明市場爭戰的序曲,也讓兩岸較勁更添火藥味。

對此,億光發言系統對外表示,中國照明市場龐大,且銷售管道分散,並非單一廠商可以獨大,若真的遭到中國照明龍頭廠排擠,反而凸顯億光實力受肯定,有助於拉抬億光的聲勢,打開中國其他銷售通路管道。

下游之戰
湯石樹立轉型品牌成功典範

十多年前就搬到廣東省中山市小欖鎮居住的湯石照明董事長湯士權說,兩岸 LED 產業的較勁,從上游磊晶廠的晶電與三安,到中游封裝廠的億光與木林森,接下來將是下游的品牌競爭;不過,在這個部分,中國業者擁有較強的實力,台商要積極將資源調整並做好轉型才行。

事實上,湯石正是台商 LED 產業轉型的案例。早期做燈具代工的湯石,歐洲客戶占比高達六成,○七年開始轉進燈飾照明品牌市場,如今已是台灣最大燈飾廠,去年 LED 照明占營收達一成,今年則估計提高到一成五。

在湯石轉型的過程中,湯士權就住在工廠裡,本人親自帶研發與品牌,小時候養過雞、豬、牛及狗,十二歲就會開車,還開過排骨便當店的他,凡事都自己來。所以在他的辦公室旁邊,就設了一間寢室及產品研究室,自己拿焊槍組裝研究燈飾產品。

如今,湯石不僅拿下北京故宮及台灣歷史博物館的 LED 照明燈具訂單,去年與今年還連續以 LED 微型智慧軌道燈具組及嵌入式 LED 燈,拿下素有「設計界奧斯卡獎」之稱的德國 iF 設計大獎。「要與中國品牌廠商競爭,要用品質及設計贏。」湯士權說。

兩岸 LED 產業的競爭,如今已打到第三回合,而在 LED 照明品牌的競爭上,由於中國企業擁有本地市場的優勢,台灣業者也正急起直追。除了億光、台達電等大廠之外,也有從不同產業切進來的公司,包括勝華、威剛、長榮光電等。這個攸關接下來五年甚至十年的長期品牌戰爭,應該還有好戲可看。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