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範移轉下,CEO 尋求轉型的挑戰之二 CEO 第一要務 專注核心事業

文章目錄

這篇文章是在交大校友友聲雜誌專欄,第 454 期(2012 年 10 月號),系列專欄的第二篇文章。

典範移轉下,CEO 尋求轉型的挑戰之二
CEO 第一要務  專注核心事業 

文 / 林宏文

九月初,大同公司獨立董事呂東英向公司辭任,他的理由是,由於大同董事長林蔚山與總經理林郭文艷兼職太多、缺乏對公司的專注經營,而且光是大同事業體加上子公司、轉投資公司等,總共高達四十幾家,而且大同集團用人同質性太高,經理人無法貫徹責任制,使董事會喪失究責能力,改善又遙遙無期,因此決定辭任獨立董事。

在國內,獨立董事因為理念不合而辭任的案例,雖然已不是第一次,但此次呂東英因為不滿企業領導人兼職太多,又無法專注經營,卻是第一次由獨立董事明確提出,並將衝突直接搬上檯面的案例,大同公司後續如何因應與改善,相當值得台灣 IT 產業注意。

大家都很清楚,台灣 IT 產業近幾年面臨嚴峻考驗,很多公司變成雞蛋水餃股,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大同旗下的華映、福華等公司。呂東英辭任的新聞,其實讓我有很深的感觸,因為,在我跑了二十年的新聞,領教過許多企業的董事會後,讓我對台灣企業的董事會功能,已不再抱持多少希望,甚至可以說,國內大部分企業的董事會,基本上是無法發揮功能的,甚至有些更已淪為只是用來護航經營團隊的橡皮圖章。

長久以來,台灣 IT 產業一直存在一個怪現象,很多 CEO 長年經營績效不佳,但董事會卻永遠不作為,不僅沒有為企業找到更適合的經營人選,或是為企業長遠利益著想,積極尋求被合併或收購的機會,卻只是讓不適任的 CEO 一直做下去,直到把公司拖垮為止。

會產生這種現象,就是因為董事會不是站在全體股東的立場,為企業尋求利益的極大化。任何企業的發展都不會一帆風順,都可能面臨挑戰,順境時,董事會的功能不彰也許影響不大,但當競爭環境丕變時,董事會則應該積極檢討 CEO 的實力,以及未來可能面臨的危機,要不就是換 CEO,要不就是換腦袋,但絕非不作為,任憑企業競爭力一點一滴流失。

董事會功能沒有發揮,深究原因,一般都是因為 CEO 大權一把抓,牢牢掌控董事會,即使找來獨立董事,也都是與 CEO 立場一致、關係深厚的朋友。類似呂東英這樣,願意從股東立場出發,真正在董事會中行使職權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

大同公司歷史悠久,是台灣少數百年老店,上一輩的創業家林挺生胼手胝足、克勤克儉,打下大同的基業,但家族企業最怕就是事業繼承人能力不足、後繼乏力,無法持續成長精進。

大同集團近幾年轉投資複雜、經營績效不佳、股價大跌,董事長林蔚山又官司纏身,早就引發眾多股東不滿,只是,如今行使獨立董事職權的呂東英,最後也只能辭職下台,大同企業的公司治理,恐怕難以樂觀。

在這個事件中,有一件事需要特別強調,那就是 CEO 的「專注力」。在 IT 產業競爭環境已變得更加嚴酷的今天,CEO 夠不夠專注,絕對是企業能否成功的關鍵。

仔細觀察台灣 IT 產業中成功的 CEO,一定都是兢兢業業專注本業的專業經理人,不論是台積電、華碩、聯發科、台達電、研華等公司,CEO 都有這種特質。至於許多經營不好的企業,也往往擁有複雜且無效益的轉投資,不僅拖累核心事業,更讓 CEO 疲於奔命,分身乏術。

以近來重新在大陸中低階智慧型手機崛起的聯發科為例,董事長蔡明介就一直秉持聚焦本業的思惟,早期他兼任聯電轉投資多家 IC 設計公司董事長,但後來都一一辭任,全心投入聯發科的經營,不僅成功從 DVD 跨入手機產品線,更發動多次收購案,擴大在產業的影響力。即使面對兩年前競爭者蠶食鯨吞聯發科的市占,以及主管離職等重大挫折,他仍能帶領公司不斷創造高峰,打破企業一代拳王的宿命,三度登上股王寶座。

蔡明介先生說過,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句格言,就是大學時代在《道德經》裡讀到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這句話的意思是,學習要不斷地精益求精,每天都有進步;但做事做人,卻要時刻反省自己,去除沒有效率的、不正確的習慣與方法。

對 CEO 來說,管理企業的道理也一樣,在投入核心事業的研發時,要做到既深又廣,如同做學問時不斷增加知識、厚植實力,看重的是加法;但在公司經營管理上,卻要不斷改善,把不需要做的事情去掉,聚焦在最重要的核心事業上,看的是減法。

與高成長的黃金九O年代相比,如今 IT 產業盛況不再,甚至已步入成熟及殺戮的階段,企業經營者即使全心全意投入到本業上,都很難做到每個領域的前幾名,更何況是一個只會加法、不會減法,讓一大堆事情占據分心的 CEO,又如何能夠帶領企業,安然度過這個重重難關的死亡幽谷呢?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