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市值終於突破二兆元 十一年前的文章

文章目錄

最近,台積電市值突破兩兆元,是台股歷史上的記錄,當然,過去鴻海也曾創下集團市值超過兩兆元,但以單一家公司創造這樣的市值,仍是台灣企業第一。

這是相當重要的里程碑,我找到一九九九年九月,為今周刊寫的一篇文章,當時台積電市值剛突破一兆元。那時還沒到今周刊,所以用了一個大學同學 “江建誠” 的筆名。

第一個兆元,花了台積電十二年時間,如今突破二兆元,又花了大約的時間,但當時我的判斷,是覺得要繼續達到二兆元,可能不需要十二年,結果時間剛剛好,看來應該算是看錯了。


期數 : 144
發行日期 : 1999/9/5
作者:江建誠

台積電市值突破一兆的意義
透視全球 IC 大廠總市值背後的玄

台積電市值正式突破一兆元,這不僅是台灣上市公司中創下的第一個歷史紀錄,從全球半導體產業的變化來看,也隱含了許多相當重要的意義。

台積電在上周四收盤站穩一百三十四元,總市值達一兆一百一十四億元,本周二收盤價也達一百三十五元,市值繼續攀高。「一兆元市值」不僅代表台灣產業的興衰及演變,也代表晶圓代工產業在全球半導體業中所扮演的角色將更形重要。

國壽、中鋼、遠紡和台塑才等於一個台積電

比較台灣股市中其他產業龍頭的市值,國泰人壽市值約為四千八百億元,台塑市值約在二千二百億元,中鋼市值約為二千一百億元,遠紡市值約在一千一百億元,這四家公司加起來的市值剛好就比一兆元多一些。國內金融保險、石化、鋼鐵、紡織產業的四個龍頭,加計市值仍不如台積電單一個股,台積電所創出的市值的確很可觀。                

台積電創立至今不過十二年,但短短的時間內達到市值一兆元,而設立時間更長的石化、紡織、鋼鐵及金融等產業,儘管也曾經歷過一段輝煌的時代,但仍然無法趕上高科技業高速成長的腳步,逐步被其他後來居上的電子公司趕上。

若將台積電放在全球科技產業之中比較,台積電的市值將是僅次於英特爾、德州儀器之後的全球第三大廠,並且比全球 DRAM 產業的龍頭美光還要高。

以英特爾為例,今年以來在中央處理器市場的地位更為鞏固,並積極跨入網際網路、通訊等新興領域的投資,股價再度回到八○美元以上,計算總市值已高達新台幣八兆元,站穩全球半導體公司市值第一大的位置;德州儀器自新任總裁安吉柏進行改革以來, 全力投資數位訊號處理器( DSP )及類比 IC 產品市場,公司的獲利及股價跟著節節上漲,目前市值已達到約新台幣一兆八千億元左右,居全球市值第二大。

聯電五千億 英特爾八兆

另外,聯電本周市值已突破五千億元,若再加計聯誠、聯瑞、聯嘉及合泰等五家公司的合併市值,總市值應可達到七千億元至八千億元左右,緊追在台積電之後為全球第四大半導體廠。至於美光近來受惠於 DRAM 價格上漲,股價也漲到近期的高點六十九美元左右,市值衝到約五千四百億元左右,在全球的排名居第五位。

至於摩托羅拉、日商 NEC、韓商三星電子等美、日、韓等大型公司,由於上市的公司不僅只涵括半導體部門,還包含像行動電話、電腦產品系統及光電等其他事業部門,公司的市值無法正確地反應公司的價值,因此不在統計之中。

股價的漲跌反應市場對產業前景及未來獲利的預期,以近一年以來台積電、聯電的漲幅來看,聯電從二十九點七元起漲,其中加計配股一點五元的股利,股價漲幅已達三倍,至於台積電最低從五十五點五元,加計配股二點三元,總計漲幅也接近三倍,顯示市場對晶圓代工產業的前景以及未來的獲利成長性都抱持相當樂觀的態度。                       

至於市值所代表的意義,更毋寧是一項衡量企業具備多少產業競爭力,以及在產業中創造出多少價值的成績表。英特爾去年營業額二百六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八千三百五十億元),占全球半導體總營收一千三百億美元中的二成左右,獲利則達六十一億美元(約新台幣一千九百六十億元);德州儀器去年營收八十四點六億美元(新台幣二千七百億元),獲利四億美元(約新台幣一百三十億元)。          

台積電獲利能力極為突出

台積電去年營收五百零二億餘元,只有英特爾的百分之六,在全球半導體總產值僅占百分之一點二,至於稅後純益為一百五十三億餘元,約為英特爾的百分之七點八,相較之下,台積電在營收部分遠低於英特爾及德州儀器,但在獲利能力上則相對突出,並且比德州儀器的表現還要好。 

拿台積電與英特爾的營收及獲利比較,台積電只有英特爾的百分之六及百分之七點八,但若以市值來看,台積電擁有英特爾八分之一的市值,一兆元市值的台積電,看起來似乎有些「高估」。有些人更質疑,台積電不過是家代工廠,如何能與掌握全世界所有個人電腦的核心中央處理器,目前更企圖在網際網路的時代中發揮影響力的英特爾相比?               

事實上,即使晶圓代工的產業地位無法與中央處理器相提並論,但是晶圓代工對半導體業的貢獻,絕對不會僅限於所創造出來的營收而已。若以美國無晶圓廠組織( FSA )的成員及業務變化來看,可以更明確看出台積電及聯電在晶圓代工產業所創造出來的價值。                         設計公司晶圓片用量暴增一倍

FSA 是由全球六百家晶圓代工廠及 IC 設計公司所組成,其中四百家位於北美地區,其餘二百家在北美以外,這些成員所創造出的年營收達一百三十億美元,約占全球總產值的百分之十。根據 FSA 在今年四月完成所有會員的產能預測,總計預估今年上半年的晶圓片數使用量將比去年同期成長百分之四十一,但在八月底結算的結果,上半年無晶圓廠的設計公司使用的晶圓片數,卻比去年同期成長百分之一百零四,成長幅度遠超過預期,因此 FSA 也將原來預估今年晶圓使用片數成長百分之五十,向上調高到百分之一百零六。            

有趣的是,過去幾年,FSA 也曾針對會員調查每年的晶圓片數需求量,但由於過去幾年產業都處於衰退期,因此每次預估的數字都超過實際需求,但今年則是首次出現比預期高的需求量,顯示產業景氣復甦力道相當強勁,而且遠比預期要高出許多。

FSA 同時也表示,無晶圓廠設計公司愈來愈仰賴專業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聯電、特許對 FSA 成員的貢獻愈來愈大,有超過九成以上的成員都是將主要的訂單交由專業代工廠生產。 若以去年 FSA 成員所創造的產值達一百三十億美元來看,大約是台積電、聯電兩集團營收的五倍左右,由於台積電、聯電替客戶代工生產的僅是晶圓片,在交由設計公司封裝測試並賣到市場之後,所創造出來的市場價值可達到三至四倍,顯示台積電、聯電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的貢獻,絕對不只是兩家公司所產生的營收可以衡量,而具有更大的加乘效果。

晶圓代工產業的存在,不僅為無力興建晶圓廠的設計公司解決生產的問題,透過設計與製造專業分工所造就出的效率,也提供 IC 設計業更強大的競爭力,並足以與整合元件製造( IDM )大廠抗衡。這也是為什麼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說,與其稱呼他是晶圓代工之父,倒不如說是 IC 設計業之父更來得更恰當。若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積電市值達到一兆元,應該也可以算是「名實相符」。

代工產能愈來愈吃緊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FSA 以及大部分的產業研究報告均預測,明年半導體產業的成長將比今年更大,但是目前產能已出現不足的情況,加上明年是 IDM 廠商將訂單大量釋出的一年,台積電及聯電明年的訂單已經相當明確,兩家公司的主管也從來沒有一次,像現在這樣對企業前景展現十足的信心,近來兩家公司已開始展開大規模的價格調整,將產品不具競爭力的廠商排除在外,已有相當多設計公司擔心明年可能找不到代工地點。        

若以明年台積電、聯電各產出的晶圓片數達二百九十七萬片、二百四十萬片來看,再以近來調整的平均售價計算,預估明年台積電及聯電的營收可達一千三百億元及九百億元以上,獲利則分別可達五百二十億元及三百億元,每股獲利可達六點八元及三點三元,若再以台積電過去平均本益比在三十五至四十之間來推估,已經突破一兆元市值的台積電,明年股價可能有機會挑戰二百五十元,說不定才剛突破一兆元市值的台積電,很快就有機會再挑戰二兆元市值的關卡,而且,這個時間,不必像前一個一兆元,得花十一年的時間才達得到。 

若再比較台積電與美光,也可看出晶圓代工在產業中所具的獨特性。美光去年度(到今年三月初為止)的營收為三十五點一億美元,獲利達三點三億美元,這個成績算是 DRAM 廠商中相當好的一家,美光也是目前全球 DRAM 產業的龍頭,第四季單月產出六十四個百萬位元 DRAM 的數量可達五千萬顆,幾乎占全球單月產出量的四成至五成之間,整個美國市場在美光對日、韓、台等 DRAM 廠的反傾銷追訴下,美光幾乎囊括所有的美國市場。       

美光市值祇有台積電的一半

以美光在 DRAM 產業所具有的龍頭地位,但市值仍然只有台積電的一半,顯然市場對台積電與美光的評價仍有高下之分。事實上,全球生產 DRAM 的廠商不下二十家,目前大約可以粗略分為七大集團,儘管美光可以拿下全球一半的市場占有率,但是其他廠商的競爭力也不可小看,至於晶圓代工產業目前是台積電、聯電兩強遙遙領先,特許則遠落後在於兩大龍頭之後,產業的競爭態勢相當不同。 

中央處理器市場若少了一個英特爾,全球資訊產業恐怕很快就要停擺,若少了一個德州儀器,全球使用 DSP 數量最大的大哥大手機,將很快形成缺貨;晶圓代工產業少了台積電、聯電,全球六百餘家的企業將立刻受到波及,上游零件如晶片組、繪圖晶片、通訊、網路等 IC 將立刻形成嚴重的短缺,而且均是很難取代的關鍵零組件;至於全球 DRAM 產業若少了一家美光,後面還有三星、現代,日本 NEC、日立、東芝、富士通、三菱,加上台灣的華邦、茂德、力晶等廠商,應該可以很快遞補上來,對產業的影響會很有限,說不定還會因為少了反傾銷這種非經濟性的競爭障礙,讓 DRAM 產業發展得更順利。若從這個角度來觀察,企業市值的變化,其實已反映市場對其價值的判斷,背後真是大有文章。

圖說:
1. 台積電與設計公司緊密結合,而今市值突破 1 兆元,張忠謀堪稱為「IC 設計之父」。(攝影 / 劉咸昌)
2. 聯電總市值 5000 億,「五合一」後成長力道有多強,值得繼續期待。(攝影 / 江思賢)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