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突破兩兆 台積電影響力與日俱增 張忠謀讓全球半導體業非主流變主流

文章目錄

台積電市值在十二年內,從一兆倍增到二兆,但同時間,英特爾從八兆元掉到三兆多,德儀從一. 八兆元掉到一. 一兆元,聯電則從八千億元掉到二二 OO 億元,這中間,到底有何玄機?

文 / 林宏文

最近,台積電公司市值突破新台幣兩兆元,換算成美元,大約是六七七億美元,讓台積電可以擠身全球科技業市值排行第十二強,不僅讓董事長張忠謀事業生涯達到空前高峰,也創下台灣公司史無前例的記錄,仔細探究背後的意義,也代表著台積電對全世界電子業的影響力,已有無可取代的地位。

若統計全球目前市值前三十大的科技公司,前十一強先別是蘋果、微軟、Google、IBM、甲骨文、三星電子、英特爾、思科、惠普、高通及 Canon,台積電排第十二位。至於在前三十強中,台灣有兩家入榜,另一家公司宏達電排第二十六位。

在這三十大市值企業中,中國也只有兩家,騰訊與百度,印度則有三家,塔塔、Infosys 及 Wipro,日、韓各有一家,分別是 Canon 及三星電子,德國、瑞典、加拿大也分別只有 SAP、易利信及 RIM(黑莓機),而且,更有趣的是,在這三十強中,只有台積電一家是純粹代工製造的公司,其他公司都有自己品牌,這是台積電最特別之處。

為何以代工製造起家的台積電,不僅沒有「保三、保四」的問題,還能夠在全球科技業扮演重要角色?從很簡單的數字就可以看出來,因為除了微處理器及記憶體之外,全世界所有電子產品如手機、電腦、電視等 3C 產品用的邏輯晶片,有一半都是台積電生產的。若以晶圓生產量來看,目前台積電僅次於三星電子,已超過英特爾,但三星電子有九成生產量都集中在記憶體。

台積電在半導體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只要一停產,全球各地的電子產品就無法出貨,一九九九年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當時全球電子業已感受到供應鏈停擺的衝擊,十二年後的今天,台積電的影響力更擴大,若再發生一次地震,後果恐怕難以想像。

談到一九九九年大地震那年,可以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比較時點。因為,那一年台積電市值第一次突破一兆元,距離一九八七年成立的台積電,大約是十二年的時間,如今,二 O 一一年台積電市值再破二兆元,剛好又隔了十二年,算是一個有趣的巧合。

若分析台積電市值倍增的這十二年裡,半導體業其他公司的情況,英特爾市值從八兆元掉到如今的三兆多元,德儀從一. 八兆元掉到一. 一兆元,聯電則從八千億元(只計算當時晶圓代工部分)掉到二二 OO 億元,至於增加的公司,除了三星電子從一兆增加到三兆多,其他都是像高通、博通、聯發科及恩維迪亞等 IC 設計業。

市值的躍進,背後代表的,當然是企業影響力的提升。去年五月,蘋果市值超越盤據二十多年龍頭地位的微軟,主因是蘋果對全球 3C 電子業的影響力,已明顯超前仍困在個人電腦業的微軟。更早之前的二 OO 五年底,Google 市值領先思科,更代表 Google 對網路產業帶來的世代移轉,已起了革命性的作用。

因此,若比較半導體業這十二年來,英特爾與台積電的市值消長,也可以看出其間企業影響力的變化。

回想一九九九年時,台積電的營收及獲利,分別只有當時英特爾的六 % 及七. 八 %,如今,台積電的營收是英特爾的二八 %,獲利約為英特爾的五 O%, 雙方差距又更縮短,因此,也讓兩者的市值更為接近,從之前的八分之一,到如今是英特爾的三分之二。

台積電上升,英特爾下降,當然不僅是財務數字的增減而已,背後代表的還是影響力的消長。近年來,英特爾在行動通訊晶片屢屢失敗,而擁有全球九成以上市占的 ARM 陣營,全部把外包訂單都下到台積電,這是台積電影響力的提升,更是市值倍增的關鍵。

要做到全球半數訂單都下到台積電,其實是一件高難度的工作,主因是要取得客戶的信任是很困難的。過去,大部分半導體公司都有自己的工廠,製造是其核心競爭力的一環,因此,像美商超微(AMD)創辦人桑德仕就說過一句千古名言,「有晶圓廠的才是真男人」,即使到今天,超微長期無法突破英特爾的封鎖,但製造部門的人仍然不願意撤退,只是把製造分家,找到中東阿布達比的資金後,想繼續當一位「真男人」。

至於龍頭英特爾,過去最引以為傲的就是製程技術,靠著這項優勢推動個人電腦的替換,但如今電腦成長動能趨緩,重點在行動與應用,而英特爾的技術又被三星及台積電逐步追上,也無法跳脫電腦產業的範圍,可是,英特爾內部仍非常抗拒把製造外包給別人,兩年前原本與台積電談好 Atom 晶片的代工計畫,但在製造部門的抵制下,最後無疾而終。

不過,類似英特爾與超微這樣的企業已經愈來愈少了,許多中大型的半導體公司,早已把訂單交給台積電生產,甚至都把自己的晶圓廠關掉,以台積電當做自己的生產工廠。

同樣以一九九九年的產業型態來看,當時全球無晶圓廠 IC 設計公司,僅占全球半導體產值七 %,但到了二 O 一 O 年,這個數字已達到近二五 %,也就是說,把訂單交給台積電生產的這群 IC 設計公司,包括高通、博通、聯發科等公司,在這十多年間取得了空前的成長,但靠自己晶圓廠生產的企業,成長則明顯趨緩,這是台積電能夠快速成長的關鍵。

台積電能夠爭取到這麼多客戶的信任,當然是來自台灣企業絕無僅有的紀律及執行力,台積電從創立開始,企業風格就採美式作風,一切以紀律與績效為重,這樣的管理方式,創造了空前的成功。

張忠謀曾說,企業最重要的是創造附加價值,台積電的附加價值,就是來自持續維持資本投入及技術領先,前者是滿足客戶需求,擴大經濟規模,創造的是營收;後者則是建立技術障礙,拉大領先差距,提升的是毛利率。

一位台積電的員工開玩笑說,會從台積電離職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做了三、四年後,發現競爭者太多,升遷無望的人;另一種則是做了十幾年,準備要退休的人。張忠謀創造了一個讓員工高度競爭、提早富足退休的環境,這是他對台灣最大的貢獻。

至於張忠謀對國際半導體業的貢獻,則是讓許多公司,都從此不再煩惱要不要自己花錢蓋工廠,不必硬撐當一個中看不中用的鐵漢,而是可以靠著產品設計能力取勝、靠腦袋軟實力立足的溫柔男人。如今,溫柔男人成為市場主流,預料不需要再花十二年,台積電就能達到三兆元市值的目標,而且,很可能在張忠謀這最後一役的執行長期間,就有機會達成。


表一,台積電市值十二年內增一倍,其他公司呢?

公司1999 年市值2011 年市值跌幅 (%)
英特爾8 兆3 兆62.5%
德儀1.8 兆1.1 兆39%
聯電8000 億元2200 億元72.5%
美光5400 億元2900 億元46.3%
單位:新台幣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