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生技產業近來備受關注,馬總統更宣示要創造生技業的黃金十年,陽明大學兼具深厚的基礎研究與豐富的產學合作經驗,在全球大學排名進步的速度又居全台之冠,是國內生技醫學相關大學中的佼佼者。
撰文:林宏文
國內生技產業近來開始邁大步成長,對人才的需求愈來愈大,在國內眾多生醫相關的大學中,二 OO 七年以前,都在世界排名四百名之後的陽明大學,到了二 O 一 O 年,世界大學排名已迅速升至二九 O 名,而且不論在研發實力及產學合作上,都成為台灣各大學中進步最顯著的學校,也成為最受生醫產業歡迎的人才。
走進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郭博昭的實驗室,馬上就有很不同的感受,有如置身理工科系的錯覺。這群穿著白袍的醫學院學生,有的人手上拿著焊槍,自己動手兜出電路板 ; 有的正埋首一行一行地寫軟體程式,有的在老鼠頭上裝上無線傳輸及感測零件,要進行遠距醫療的實驗。
帶領這群研究生的郭博昭教授,雖然畢業於人人稱羡的陽明醫學系,但他不像大部分醫科學生當醫生賺錢,卻一開始就抱定要走教學及研究的路,先到慈濟任教六年,接著再回母校陽明任教。
郭博昭隨手拿出一個小產品,「你看,只要用兩手壓住這台機器,就可以量出你的五種力量,」郭博昭示範他發明的產品,三分鐘內就可以量出心電圖,同時顯示出當時的安定力、保健力、繁殖力、生命力、戰鬥力等指數,並在螢幕上呈現為出一目瞭然的蛛網圖,簡單、快速又有趣。
這個稱為「自律神經分析儀」的產品,其實運用很簡單的醫學常識,就是包括心跳、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等指數,再進行一些數學運算後就能得到。不過,由於郭博昭擁有深厚的醫學專業基礎,而且熟悉病人與醫療的需求,因此設計出來的產品非常簡單好用,而且很人性化。
近來,由於前陽明校長吳妍華到交大擔任校長,陽明與交大加緊合作,郭博昭也接觸了很多交大校友,他把這些產品拿給施振榮、宣明智等人看,結果,大家都非常驚豔,覺得很有意思,也開始思考要如何進行商業化。
其實,郭博昭的團隊早已繳出許多亮眼的成績單,例如二 OO 九年,台灣有四位登山隊員挑戰六千公尺的喜馬拉雅山,就帶著他開發出的設備,透過衛星手機及發報器,把每個隊員的心電圖傳回地面,創了世界首例。至於最近的一次,則是即將在六月舉辦的 101 大樓登高比賽,有兩百位選手也配戴這個設備,郭博昭並在每三個樓層間就設一個基地台,把選手各種心跳等相關數據傳回來。
擔任過陽明大學研發長的郭博昭,由於不斷有創新的東西產生,目前已申請到二十六個專利,申請中還有六十三個。郭博昭說,過去十年,陽明在研究論文的單位產量是全台最高,平均每人每年產出三. 五篇,比台大、清大的二. 五篇要高,至於其他學校則只有一篇多,「這就是陽明的戰鬥指數,而且已變成一個傳統了。」
場景來到新莊五股工業區的台美檢驗科技公司,在塑化劑風暴仍持續肆虐下,正接受專訪的台美董事長蔡文城,行動電話仍不時響起,因為許多要求進行檢驗的詢問電話不斷打進來,但蔡文城只能一一回絕,因為目前台美所有檢測設備都已完全排滿,即使二十四小時進行檢驗,六月底前也完全沒有空檔。
台美是第一批衛生署核准公布的三家塑化劑檢測實驗室之一,台美的創辦人蔡文城早年在陽明擔任教授,前後達二十七年,七年前從陽明退休後專心經營台美,如今公司的業務不斷擴展,員工高達一六 o 名,碩士學歷以上超過六成,也是台灣本土最大的檢測公司。
蔡文城是國內微生物學界的權威,早年於美國求學時就學檢驗,後來回陽明大學擔任教授,包括陽明及台北、台中及高雄榮總的醫學檢測實驗室,都出自他的設計。此外,他的著作累積至今已有十本,隨手拿出一本臨床微生物診斷學,厚達一九 OO 頁,已出到第十版,是這個行業必備的參考書籍。
蔡文城說,生技是高知識密集的產業,需要高品質的人力及長期累積的專業與經驗,當年他會成立台美,主因就是自己的專業很適合,在學校時就不斷遇到外界詢問能否提供檢測服務,因此,台美從二 OO 一年成立至今,經歷 SARS 疫情、大陸三聚氰胺(毒奶)及最近的塑化劑,每次突發性的公共衛生事件,都成了檢驗台美專業能力的機會,也讓台美在每次事件後都更站穩龍頭地位。
蔡文城說,台美檢測的範圍從藥品、化妝品、食品、動物到水質,並在化學、微生物、毒理、生物相容性等都非常專精,產品與技術範圍廣泛,公司基礎較穩,不會像有些公司因為只專精某些領域,最後還是被市場淘汰了。
此外,台美的人才除了陽明畢業生外,也有許多來自各大學,根據蔡文城多年的識人經驗,「有時候因人而異,不一定那個學校來的表現就較好,但似乎有些學校來的員工,感覺上就比較不安定,有的做不了幾個月就走了。」整體來說,陽明的學生,因為在學校有扎實的基礎,因此表現得很不錯。
陽明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特聘教授鄭誠功,則是另一位在全世界骨科醫材研究的權威。由他帶領的陽明骨科器材研發中心,僅有一個樓層的空間,但不僅把台灣有史以來的骨科醫材做了歸類整理,在另一個展示間中,還擺出該中心歷來協助各種進口醫材產品進行修復的品項,隔壁則擺滿了該中心自己開發製作的設備與儀器,這些累積了十六年的珍貴設施與資源,讓許多參觀過的生技公司老闆都自嘆弗如。
也因為持續多年的投入與累積,陽明骨科器材研發中心已取得美國 FDA 產品上市的認證,這是唯一美國本土以外取得的單位,同時還與國內十八家廠商合作人工關節等產品研發,並協助國內許多骨科醫材企業拿到衛生署的上市許可,這些成就,也讓鄭誠功奠定了國際骨科醫材的權威地位。
由於鄭誠功在產學合作及研究的權威地位,加上個性活潑喜歡助人,因此在陽明前校長吳妍華任內,他還擔任過陽明研發長及育成中心主任,為了讓育成中心獲得更多來自業界的資源,他還動用自己在生技業的影響力,一口氣請來十三位生技上市櫃公司董事長來當顧問,也讓陽明擁有國內顧問陣容最整齊的育成中心。
在採訪過程中,鄭誠功多次強調,台灣現在最缺乏的就是「勇氣與夢想」,不論產官學研都一樣,沒有人敢作夢,也沒有勇氣去追尋。他很推崇去年來台灣遊玩的北京女孩趙星,特別買了許多她的書送朋友,「你看,人家一個北京小女生,十七歲夢想來台灣,結果就一個人來了,最後發現台灣跟她以前想的完全不一樣。」鄭誠功說,台灣的產業發展也是如此,最缺這種企圖心,大家只想追求短線獲利,沒有長遠的目標。
鄭誠功說,為了讓陽明骨科器材研發中心能夠永續發展,預計九月一日,將從此中心獨立出一家華骨科技公司,這也是國內第一個從學校獨立出來的醫材公司,由鄭誠功的學生賴玉樹博士擔任董事長,至於公司股權則有一成回饋歸陽明大學所有,其餘股份則歸鄭誠功與實驗室成員,並且還遍及過去所有畢業生。
華骨科技公司未來將以提供骨科醫材業界各種研發及檢測服務為主,由於過去已有服務許多產業界的經驗,因此公司成立第一年,就預估會有一千萬元的營收,這也很可能是國內生技業產學合作的最成功案例。勇敢尋夢並努力實現,鄭誠功的團隊確實是最佳典範。
在另外一個近來很夯的幹細胞領域,陽明也沒有缺席。在國內幹細胞產業中,已有包括像訊聯、生寶、大展、再生緣等十二家公司,今年二月在台灣成立分公司的亞太幹細胞科研公司,雖然只能排到第十三家,不過,這家設在陽明大學育成中心、強調技術扎根的公司,與一般做臍帶血業務的廠商有些不同。
亞太幹細胞的母公司在香港,是擁有員工上千名、據點有四十多個的 Dr.SPA 醫學美容集團,此集團總裁周向榮本人也是醫生,亞太也是目前香港幹細胞的領導廠商,不過,由於香港在科技研發上較弱,因此便把亞太幹細胞的研發重心放在台灣,負責台灣分公司的總監楊世芳,則是國防醫學院及陽明大學細胞及胚胞學的退休教授。
「加入亞太是託學生之福,」楊世芳謙虛地說,因為一位在英國念博士的學生加入亞太,就把他也介紹進去,由他負責帶領研發團隊在理論與研究的方向,目前亞太在台灣分公司有九名員工,研發人員學歷都在碩士以上,總經理郭玟君博士也是他的學生。
亞太除了提供臍帶血、臍帶、脂肪組織及牙齒幹細胞儲存服務,也提供幹細胞於保健、抗衰老、抗過敏及疾病治療應用之研究,做為母集團開發各種美容服務之用。由於幹細胞的技術發展日新月異,需要大量投入研發,因此亞太也投入鉅資添購設備儀器,小小研究室裡擺了許多造價昂貴的設備,其中一台要價五八 O 萬元的細胞篩選儀,在國內是僅次於仁愛醫院的設備。
擔任過陽明學務長的楊世芳說,把公司設在陽明育成中心,主要是可以就近利用學校的儀器設備、圖書館及國際期刊等資源,此外,陽明是小學校,地處人煙較少的北投,導師制徹底落實,因此師生關係緊密,即使畢業後都還有很多交流,這也是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至於未來幹細胞的發展方向,郭玟君說,過去主流是研究胚胎學,後來走到分子生物,如今又回到細胞與胚胎。目前全世界有上千個幹細胞實驗室,大家都在尋找創新與突破,亞太幹細胞目前不急著做業務,而是投入大量的基礎研究,一點一滴累積競爭力。
這世界上真的有長生不老藥嗎 ?「我是還沒找到啦,不然我現在不會長這個樣子,」快要被自己桌上的資料、期刊淹沒的蔡亭芬,爽朗地笑著回答這個問題。不過,她的眼睛又突然亮了起來,「很快地,我會再發表一篇論文,到時候就會有好消息了。」
蔡亭芬是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教授,二 OO 九年,原本她是要尋找肝癌基因,卻意外發現人類的第四號染色體中有一個 Cisd2 基因,可以調控哺乳動物壽命的長短,這個發現並且成為當年國際期刊「基因與發育」(Genes & Development)的封面故事。
這個大發現,讓陽明大學成為全世界長壽基因研究最領先的大學,也把台灣在生命科學的國際地位推升一大步。從此以後,每個遇到蔡亭芬的人,都一定要問這個長生不老藥的問題,許多業界更是關心,常常追著蔡亭芬,想知道接下來會有那些新進展。
其實,有關人類長壽的基因,美國哈佛大學早在二 OO 一年就開始尋找,但一直找不到真正關鍵的蛋白質。不過,雖然蔡亭芬已有初步成績,但她認為人類對基因的了解仍然很有限,「人類有二. 五萬個基因,其中已經知道功能的只有三分之一,因此,就算窮一輩子之力,都還有做不完的事。」
蔡亭芬也強調,生醫的研發是需要長期投入才會有成果的,一隻老鼠要養一千天(相當於人類九十歲),才能觀察他的生命周期,因此每做一個實驗,三年時間就過去了,目前蔡亭芬實驗室裡有十位研究員,大家朝夕相處,即使到了半夜,仍有不少人在奮戰中。
過去,能夠自給自足卻獨立封閉的生醫產業,時常被形容為「白色巨塔」,但在陽明這一群生醫專才逐步投入國內生醫產業後,也將讓生技產業的基礎更為扎實,也讓投資人有更多優質企業可以選擇,就像這五位教授一致的看法,只有長期持續地投入,企業才會有競爭力,這恐怕是生技產業永遠不變的道理。
陽明大學
成立時間:1975 年
校長:梁賡義
學院:醫學院、生物醫學暨工程學院、護理學院、生命科學院、牙醫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院
在校學生:4608 人
生師比: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