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三大優勢技壓蘋果 Google TV VS. iTV 資訊產業終極大戰開打

文章目錄

作者:林宏文

智慧電視開打,兩大資訊強權谷歌與蘋果的較勁,不僅把智慧電視帶進全世界每個家庭,徹底改變電視收視習慣,更將整合所有手機與電腦,成為一場總結資訊產業競賽的終極戰爭。

在蘋果 iPad 之後,智慧電視(Smart TV)將成為二○一一年最夯的產業議題,尤其索尼與羅技分別領先推出 Google TV 及機上盒後,直接槓上蘋果的 iTV,讓智慧電視的競賽更加白熱化。

在這場戰爭中最受矚目的是,不論谷歌〈Google〉或蘋果都已描繪出未來智慧電視的藍圖,包括 Android 或 iPhone 手機,都將變成智慧電視的遙控器,同時,不論是 Android 或 iPad 的平板電腦,也將成為智慧電視上網的觸控板或虛擬鍵盤。此外,所有在手機及平板電腦上的影片、網頁、電子郵件,都可以在智慧電視同步播放,完全扭轉了過去電視的面貌與定義。

因此,這場爭戰之所以關鍵,不僅因為是兩大資訊強權谷歌與蘋果的較勁,也不僅只是因為智慧電視將進入全世界每個家庭的客廳,徹底改變所有人的電視收視習慣;更因為智慧電視將整合所有手機與電腦,成為一個匯聚各種影音聲光內容的世紀大戰,更可說是一場總結資訊產業競賽的終極戰場。

不過,兩強爭霸,到底誰將勝出?這是所有人都想知道的答案。綜合目前谷歌與蘋果所推出的產品,以及眾多專家的分析,谷歌有三大利器明顯超越主宰智慧手持設備領域的蘋果。

一、搜尋技術強 內容豐富,涵蓋範圍最廣

首先,Google TV 與蘋果 iTV 功能上就有明顯差異,可以看出雙方對產品的訴求相當不同。

Google TV 在設計上,為了讓使用者能搜尋瀏覽為數眾多的內容,所以推出整合式搜尋工具,讓觀眾從無線與付費電視頻道節目表、數位錄影機、以及網際網路等不同管道,尋找相關內容,並提供子母畫面功能,讓使用者同時操作多個視窗,同時也有首頁螢幕,協助觀眾整理自己喜愛的內容,設計個人化的電視觀賞經驗。

因此,Google TV 影片內容的選擇,從目前付費電視供應商提供的數百個頻道,擴大到免費的網路與串流影片,同時也可執行 Android Market 上流通的各種應用。因此,收視內容不僅包括 Netflix、亞馬遜隨選視訊、YouTube,甚至還可以看到世界各地上百萬個頻道。

至於在 iTV 的部分,目前蘋果尚未開放應用程式功能,內容輸入亦全由蘋果主導,比較缺乏多樣性及應用廣度。

不過,蘋果的優勢,很明顯是想把過去 iPod、iPhone 及 iPad 累積的所有應用,順利轉移至 iTV 上。

所以說,蘋果 iTV 是要「去電腦化」,但 Google TV 則是朝「類PC」的方向走。

蘋果會如此做,基本判斷是覺得大眾對電視的要求沒那麼多,只要提供高品質節目即可。蘋果向來崇尚精簡設計,相較於谷歌已是網路之王,當然更沒有必要把戰爭延伸到別人最強的地盤上。

其次,Google TV 採取開放路線,願意採用 Android 平台的業者,都可以自行發揮創意,做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當然比較容易創造個別的附加價值;至於蘋果的 iTV,延續的是 i 家族的作法,所有產品的長相、規格都統一,並全由蘋果一家推出。

二、走開放路線 複製智慧手機成功模式

對於日本、韓國等電視品牌廠來說,加入 Google TV 陣營的好處顯然高過蘋果 iTV,所以除了索尼外,三星、LG及夏普都已表態參與 Google TV 陣營,因為開放策略讓電視機大廠可以據此發展差異化產品,也才能創造附加價值及拉高銷售金額。

同樣的,由於規格開放,也讓 Google 陣營勢力更為擴大,尤其是對台灣業者來說,一旦大廠要推出有競爭力的產品,必然得委由台灣業者代工,因此包括智慧電視需要的各種零組件,如面板、主機板、網通等台灣業者,將有充分發揮的空間。例如此次羅技推出的機上盒 Revue,就由技嘉代工。

過去,蘋果的 i 家族為台灣帶來很多零件與代工機會,但此次 iTV 由於設計簡單,一套只賣九十九美元,因此運用到的零組件相對少,記憶體以三星為主,無線模組及晶片以 Panasonic 及博通為主,受惠的台灣廠商很少,也讓智慧電視的陣營涇渭分明。一邊是蘋果孤獨地奮戰,另一邊則是谷歌集合眾家電視大廠與上下游供應鏈。

第三個因素則與電視產業的本質有關,也是決定兩者最終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全球每個國家,電視產業都比電信產業更本地化,也更保守,經營廣電或有線電視的業者,不是主流政經勢力就是地方角頭,因此,在採用新科技及新規格的過程中,一定會遭遇到頑強的抵抗。

Google TV 走開放路線,不賣硬體,更不會自己跳下來營運,而是將營運工作交給各地的政治經濟勢力去做。這與過去 Android 手機的作法一樣,只要各地都有人用 Google Android 平台,就自然會有廣告收入,尤其電視廣告占所有廣告的最大宗,利益當然也最大。

三、自己不做營運 內容可由當地業者主導

但是,蘋果 iTV 的營運模式,依然是自己賣硬體,自己做營運,雖然有眾多內容開發業者參與,但都需要接受蘋果的遊戲規則,付過路費給蘋果。

因此有人形容,蘋果的營運模式,有如經營一個水族箱,裡面有各式各樣漂亮的熱帶魚,但 Google 做的像大海,各種大魚小魚都納入。

正文執行董事楊正任說,付費下載的生意模式,原本在全世界各地就不一定都行得通,至少亞洲市場一直難以施展。而且電視與手機不同,電視是一個高度本地化的事業,「沒有人可以在全世界都坐莊,尤其是電視這個行業。」

也因為有上述三大理由,如今 Google TV 聲勢看漲,除了日、韓等電視品牌大廠已紛紛加入外,包括戴爾、宏碁及華碩也都伺機選邊站。

此外,在最重要的內容供應商部分,雖然美國四大電視網美國廣播公司〈ABC)、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福斯(Fox)、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尚未加入 Google TV 陣營,但目前宣布加入的,已包括時代華納公司旗下的TBS、TNT、CNN、HBO,以及NBA、CNBC、亞馬遜(Amazon)與 Netflix 等公司。

不過,儘管 Google TV 聲勢壓倒蘋果,但 iTV 仍有無法取代的利基點。龐大的蘋果粉絲,必然是 iTV 死忠支持者,最重要的是,蘋果平板電腦 iPad 近來橫掃千軍,銷售扶搖直上,以 iPad 經營的影音、遊戲等服務,與電視已經很接近,未來必然是蘋果跨足 iTV 最大利器。

嚴格來說,iPad 已是一台移動的電視,因為,iPad 九吋的螢幕,距離眼睛三十公分,與電視四十二吋的螢幕,但擺在客廳距離眼睛兩到三公尺,感覺其實是一樣的,都等同於一台電視,由於未來各種影音內容都可以在手機、電腦及電視上跨界使用,一旦蘋果把 iPad 事業拱大,未來 iTV 的機會就大多了。

但最關鍵的,還是誰可以搶到這塊大餅,尤其是 Google TV 將釋出的代工商機。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的預估,二○一四年全球智慧電視上看一.二五億台的水準,這個規模將比目前的筆電市場還大,由於智慧電視與過去電視不同之處,就是增加無線與連網等功能,因此預料對國內網通業者的挹注最大,尤其以正文、建漢及雷凌最為明顯。

雷凌行銷傳播經理徐鵬遠說,一般家庭電視的使用時間都很長,不會經常更換,因此未來智慧電視的滲透率,有很大比率來自外接盒,與內建在電視機的比重將很接近,因此,無線晶片及模組的生意也會快速成長。

此外,由於智慧電視需要強大的搜尋功能,與目前的電腦規格已不相上下,因此對微處理器及記憶體的需求相當大,以羅技的 Revue 為例,就採用英特爾 Atom 微處理器,美光的 4GB 快閃記憶體,規格上已是一台電腦,對於台灣最強的電腦代工產業來說,又等於創造一個與目前一樣大的電腦市場商機。

error: 歡迎直接轉貼本文網址
回到頂端